第二章
供稿:group5&2 整理:徐阳 §1静电场中的导体 概念:
1.静电平衡:当自由电子不作宏观运动(没有电流)时的状态。
2.平衡条件: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0。(仅当导体内部不受除静电力以外其它力。例如一节电池,还必须有不为0的静电场力来抵消非静电力来达到平衡。 3.静电屏蔽:无论封闭导体壳是否接地,壳内电荷不影响壳外电场;封闭导体壳接地时,壳外电荷不影响壳内电场(不接地时可能影响)。 公式:
σ
ε0(运用高斯定理) 1.导体表面附近场强:
dFσ=
2.导体表面单位面积所受静电力:ds2ε0(运用公式1、叠加原理E= 及体内场强为0) 推论:
1.静电平衡时,导体是个等势体,处处电势相等,导体表面是个等位面;导体以外靠近表面地方场强方向垂直表面。
2.对于实心导体:净电荷只存在于外表面
对于内部有空腔导体:若空腔内无净电荷,;
若空腔有净电荷q,内表面感生出-q,其余净电荷只分布于外表面 。
3.对于孤立导体:凸处(表面曲率为正且较大)电荷面密度较大,凹处(表面曲率为负且较小)电荷面密度较小。所以凸处易产生尖端放电, 应用: 1.避雷针。
2.为了避免输电过程中的电晕,导线要求光滑且半径较大。 3.库仑平方反比律的精确验证。
4.利用法拉第圆筒吸走带电体的净电荷。
5.范德格拉夫起电机:使导体电位不断升高,加速带电粒子。 §2 电容器 1概念:
电容:对于一个确定的孤立导体,电位U随着带电量Q的增加而成比例的增加,所以定义C=Q
U.(注意:C和电容器自身属性有关,和Q、 U无关,这只是定义和度量方法)
2电容的计算方法:
1.定义:场强积分得出U,再根据
C=C=QU。(注意:这是最根本的方法!) 2.利用串并联关系:串联: 3常见电容:
1.平行板电容器:C=C1?C2C1+C2;并联:C=C1+C2 ε0S d
2.球形电容器:C=4πε0R(不过只有一极,实用价值不大)
C=
3.同心球电容器:4πε0R1R24πε0R12ε0SC0≈=R2-R1(1)当R2-R1=d< C=0=4πε0R1,孤立球形电容器。 4.同轴柱形电容器:2πε0L ln(R2/R1) qQ211(dw=Udq=dq)W==CU2=QUc2C224电容器储能: §3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概念: 电介质:能够被电极化的介质。特点:电阻率很大,导电性能很差。 电介质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由有极分子(分子正负重心在 无外电场时不重合)构成,第二类由无极分子(分子正负重 心在无外电场时重合)构成。 极化:在外电场作用下,介质表面出现了宏观电荷。 极化电荷:由于极化现象而出现的宏观电荷(只分布在交界面)。 电介质的极化:在外电场作用下,电介质出现束缚电荷(极化电荷)。 ?均匀电介质:各点的χ都相同的电介质。??均匀极化:电介各点的P都相同。 PiP=V极化强度的定义:(单位为:C?m), -2 特别地,在导体和真空中,P=0 引入的物理模型: 于“负电重心”上,于是形成了一个个电偶极子, 在外电场的作 用 下,两重心不再重合,产生了错位l,即分子偶极矩不为0。 取向极化:有极分子的偶极矩转向电场方向。 注:在外电场作用下,无极分子发生位移极化,有极分子以取向极化为主,但也会发生位移极化。 公式: P=χεE01.极化的实验规律:,χ位移极化:将每个分子的正电荷集中于“正电重心”,负电荷集中 称为电介质的电极化率,是一个大于零的纯数, 和材料本身有关(注意:E是合场强,是原电场和退极化场的叠加。) 各向同性电介质:各点P和E方向恒相同。 各向同性线性电介质:各点P和E方向恒相同,且χ 和E无 关。 附:χ、εr、ε三者都是表征电介质性质的物理量,知道其中之一即可求得其它两个。并且普遍适用。 2.极化电荷面密度:σ'=Pcosθ(θ为界面法线和P的夹角,法线方向从介质内指向介质外。 3. E=E0+E' (即合场强=原电场和退极化场的矢量叠加) 4.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D?ds=q ε称为相对介电常数,亦(D=εεE=εE,采用国际单位制)0rr 称相对电容率,εr=1+χ; ε为绝对介电常数;D电位移矢量,亦称电感应强度矢量 1.对于各向同性线性电介质,有性能方程D=εE 2.当高斯面所在空间为导体或者真空时,公式退化为: ??E?ds=q ε0 附:高斯面的取法:高斯面的取法十分“苛刻”,因为我们所处的情境往往是是手工计算出场强所电位移,必须高斯面所处空间具有高度 D?ds=q ??对称我们才能从中把D从积分号中分成几个小部分提出, 变成简单的D〃S形式计算。 5.当均匀电介质充满空间或均匀电介质表面是等位面时,有 D=ε0E0,也就是E= 常见模型: 1. 求充入电介质的电容: E0εr 渗透电容知识,方式有很多,以平板电容器为例,最简单的是充 满单一介质情形:运用高斯定理,立得C=εrC0可见介质的充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