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与自然”思想 下载本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与自然”思想

作者:陈菲 落焱霞

来源:《新校园·中旬刊》2014年第05期

摘 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包含了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共产主义、私有财产、人与自然等丰富的思想,对马克思后期的思想做了很重要的铺垫。虽然马克思在异化劳动笔记和共产主义笔记中对“人与自然”思想仅略有涉及,但这一小部分的内容就是日后马克思思想的精华。笔者就手稿中提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和马克思的自然观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自然;社会化;异化

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从原始社会的人类为自然所束缚、恐惧一切自然现象到后来的工业社会人类肆意掠夺自然资源、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人类逐渐掌握主动权,看似权威地操控着自然界。就马克思的《手稿》而言,每一个章节都流露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表述,在“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笔记中的表述相对较多,而且与马克思的生态观较为接近。以下是对上述两个部分中关于人与自然思想的梳理。

一、异化劳动笔记中的“人与自然”

“异化劳动”是《手稿》中画龙点睛的一部分。异化劳动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下,非正常的劳动形式,表现为:“工人生产的越多,他能够消费的就越少;他创造的价值越多,他自己越没有价值;工人的产品越完美,工人自己越畸形;工人创造的对象越文明,工人自己越野蛮;劳动越有力量,工人越无力;劳动越机巧,工人越愚笨,越成为自然的奴隶。”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性即:人同劳动产品相异化、人与劳动本身相异化、人与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人与其他人相异化。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是一种异化社会环境下的异化现象,在异化的社会背景下,人与自然的关系必然也是异化的、对立的。

回到问题的根本,人与自然是如何发生关系的呢?人要实现自己的类本质就要把自己对象化到对象中去,人的类本质是有意识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人类正是在改造对象的世界中,才真正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马克思认为,真正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同一”。马克思最初发现“人与自然”的问题:在私有财产关系普遍化的社会中,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是相敌对的关系,是异化后的社会关系。形成这种关系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私有制使人与自然界之间关系的基础劳动异化了。要想彻底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就必须扬弃异化劳动,而异化劳动作为私有制的必然产物,只有在彻底消灭了私有制后才能实现彻底的扬弃。 二、共产主义笔记中的“人与自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统一和谐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在马克思看来,要真正解决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界的对立,单纯的人道主义或自然主义作为基础,都是难以胜任的。未来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

马克思说:“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说来才是存在的;因为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对人说来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才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才是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的存在的基础。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说来才是他的人的存在,而自然界对他说来才成为人。因此,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这里的“社会”指的就是共产主义社会。 三、马克思的自然观

从《手稿》可见,马克思理论是建立在人与自然的统一基础上的,他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也是基于资本主义异化导致的人与自然的分离,使人不是一个真正完整的人。其基本手段就是要推翻现行的建立在异化劳动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制度,代之以合理、人道的新社会,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历史性统一。

1.马克思是否是人类中心主义者。20世纪以来,生态失衡、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等全球性问题使人类开始反思。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很多人认为,马克思是“人类中心主义者”,因为在他的著作中,充满了“支配”“统治”自然等字眼。但是仔细研读马克思的思想就会发现,马克思既主张人道的自然主义,也主张自然的人道主义。马克思把两者的统一看成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

2.马克思生态思想对当代生态哲学的启示。生态问题的显现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加深使生态哲学成为当代哲学新的焦点。“生态哲学的内在精神不在于对生态科学的知识性反思,而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理论主题的理念创新。”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关注的是资本对自然的掠夺,虽然当时的生态问题还没有严重到危机的程度,但是已经成为马克思关注的问题。马克思对生态问题的历史性的批判,以及他创立的研究生态哲学的一般理论原则为建构当代生态哲学的人们提供了一定的思路。生态哲学也是时代精神的结晶,只有关注现实,结合实际,生态学才回得到真正的进步和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才能够从本质上得到改善。

总之,经过几个不同阶段的发展,人类在不断尝试、改善着和自然的相处方式。我们最终明白: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索取与被索取的关系,而是休戚相关的整体。对于与人类息息相关的自然,我们不该将之视为任意宰割的对象,而应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53,81,83. [2]陶火生.马克思生态思想研究(第一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