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版)笔记(完美打印版) 下载本文

直接观察: 间接观察:

3、按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分: 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参与性观察: 非参与性观察:

4、按观察实施的方法分:结构式观察与结构式观察。 结构式观察: 非结构式观察: 三、观察的步骤

(1)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确定观察对象、时间、地点、内容和方法。 (2)通过检索资料、专家访谈等,为观察做好充分准备。 (3)编制观察提纲。

(4)实施观察。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全面而系统的观察。 (5)资料收集记录。

(6)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四、观察研究的记录 (一)描述记录 1、日记描述法

以日记的方式记录观察对象行为表现或教育现象一种观察方法。分为综合日记描述和主 题日记描述。 最早使用者为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 我国最早使用者为陈鹤琴 《儿童心理之研究》 2、 轶事记录法

将研究者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或感兴趣的事件完整地记录下来。

3、连续记录法 (二)取样记录方法

1、时间取样法 2、活动取样法 3、事件取样法 (三)行为核对表

五、观察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观察的目的性 2.观察的客观性 3.观察的自觉性 六、观察法的作用和局限 (一)观察法的作用

第一,观察是获得教育信息的重要手段,全面、细致和深入的观察,有利于深入认识教育现象,总结教育经验,提出新的教育理论。

第二,观察研究也是检验教育科学理论观点是否正确的重要方法。

第三,观察是提出理论假设的基础,有利于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和形成。

第四,观察法操作简单,具有不妨碍被观察者日常生活、学习和正常发展等特点,适用于广泛的教育领域。 (二)观察法的局限

1、观察法不能判断所观察的因果关系,只能说明有什么和是什么,因此,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不能证明事物的必然。

2、由于观察时间和观察情境的限制,在研究对象多且分散的情况下应用较困难。 3、由于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及多变性,观察项目归类结论太多,会影响研究的信度。 4、观察研究往往取样小,观察资料琐碎不易系统化、普遍性程度不高。 第二节 参与观察法 一、参与观察与人类学

参与观察法的创始人之一的马林诺斯基在其名著《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一书中描述了他对突布兰群岛土著文化进行实地观察的情况: 二、参与观察的类型和实例 1、“作为参与者的观察者”

研究者的身份是被所研究和观察的群体知道的,即人们知道他是一个研究人员。 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威廉·福特·怀特所作的“街角社会”的研究。 2、“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

要求研究者采用虚伪的角色,例如,装作一个体验生活的作家或进行采访实习的记者。 3、“完全参与者”

研究者的角色就是间谍。

前苏联社会学家奥里珊斯基 的研究

美国社会学家奥瓦波安进行监狱管理与囚犯生活调查研究 三、参与观察的主要问题 1、进入现场

第一,进入原始社区; 第二,现代社区和群体;

第三,禁止外人进入的社区和群体。 2、观察内容

(1)现场的情境;

(2)观察对象的角色、地位、数量以及相互关系; (3)人们行动的目的、动机、态度;

(4)社会行动的时间、产生与发展过程,行为的性质、细节以及影响等; (5)事件和行为发生的时间、出现的频率、持续的期间等。 3、观察的时间、地点 4、与被观察者的关系 5、观察的准确性

第三节 间接观察

一、物质痕迹观察 1、腐损测量 2、累积物测量 二、行为标志观察

“丢失邮件或物品”的观察 第四节 观察效度与信度 一、观察的效度

观察的全过程可分为准备、实施和资料处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第一,要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

第二,观察对象的选择要考虑研究目的和观察角色的影响 ; 第三,观察范畴的选择和操作化 。 (二)观察实施阶段

1、被观察者的“反应”;

2、观察者本人的价值观和期望的影响; 3、观察者本人感官和记忆力的影响。 (三)资料处理阶段

第一,研究者可能依据自己的偏好决定资料的取舍; 第二,研究者挑选有利的数据来构造自己喜好的理论 二、观察的信度

(一)观察的信度包括三种类型: 1、不同观察者的相关度;

2、稳定系数。即同一观察者在不同时间观察的符合度; 3、信度系数,及不同观察者在不同时间内观察的符合度。 (二)提高观察信度的方式

1、通过在不同时间的重复观察; 2、增加观察者的人数;

3、要注意选择有经验的和受过专业训练的观察者; 4、对观察的类别要有较清楚的定义。 第 五 章 调查法

第 一 节 调查法概述 一、调查法的涵义和特点 (一)调查法的涵义

调查法是运用问卷、访谈等科学方式,搜集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从而对事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作出客观描述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调查法的特点

1、研究对象的广泛性 2、调查手段的多样性 3、调查效率的高效性

二、调查法的类型

(一)全面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调查范围)

1、全面调查 2、抽样调查 3、个案调查

(二)现状调查、历史调查、发展调查、比较调查(调查功能)

1、现状调查 2、历史调查 3、发展调查 4、比较调查 (三)问卷调查、访问调查、座谈调查、测验调查(调查手段) 三、调查法的步骤

(一)确定调查的课题 (二)选择调查对象

(三)选定调查的具体方法 (四)制订调查计划 (五)调查的实施

(六)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第二节 问 卷 法 美国社会学家艾尔·巴比称“问卷是社会调查的支柱”。

英国社会学家莫泽则说“十项社会调查中就有九项是采用问卷进行的” 一、问卷的意义和类型 (一)问卷的意义

问卷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格,用以测量人们的特征、行为和态度等。 (二)问卷的类型

依据填答或使用的方式的不同,问卷可分为: 1、访问问卷 2、自填问卷 二、问卷的基本结构 (一)封面信 同志,你好!

这份问卷是由国家教育部教育发展中心组织实施的,我们请求参加答卷的教师能够如实的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这种信息对于制定政策和科学研究的是很有价值的。请你按照每个问题的要求进行作答,您的积极参与对这次调查是非常重要的。你告诉我们的一切都将严格地予以保密,您的姓名绝不会与研究结果连在一起。

在封面信中,一般需要说明以下内容:

1、调查的主办单位和个人的身份。 2、调查的内容和范围。 3、调查的目的。

4、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 (二)指导语

指导语有卷头指导语和卷中指导语两种:

1、卷头指导语一般以“填表说明”的形式出现在封面信之后,正式调查问题之前。 2、卷中指导语一般是针对某些较特殊的问题所作出的特定指示。 (三)问题和答案

问题的形式有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 1、开放式问题 (1)优点 (2)不足 2、封闭式问题 (1)优点 (2)不足

3、问题的内容可分为事实的、态度的、个人背景资料三大类: (1)事实的(行为) (2)态度或看法 (3)个人背景资料 (四)其他资料

三、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把为调查对象着想作为问卷设计的出发点 调查者——问卷——调查对象

1、问卷设计得很长,问题太多,需要填答的量太大。 2、问卷中要求被调查者进行难度较大的回忆和计算。 (二)保证问卷的适当性

1、研究目的(理由)的充分性 2、问题对于调查目标的适宜性 3、问题对调查对象的适当性

(三)对于阻碍问卷调查的因素有明确的认识

1、主观障碍(畏难情绪、顾虑重重、漫不经心、毫无兴趣)

2、客观障碍(阅读能力的限制、理解能力的限制、表达能力的限制、记忆能力的限制、计算能力的限制) 四、问题的形式和答案的设计 (一)问题的形式

1、填空式(用于那些既容易回答,又方便填写的问题 ) 例1,您的实足年龄:--------岁。

2、是否式(答案只有肯定与否定两种,回答者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一) 例2,您是否打算调动工作?是 否

3、多项选择式(给出的答案至少在两个以上,回答者选择其一 ) 例3,您的文化程度

(1)小学及以下 (2)初中(3)高中(4)大专以上

4、矩阵式(询问若干具有相同答案形式的问题时,可以将其设计成矩阵形式) 例4您认为下列环境问题在您居住的城市是否严重?

很严重 比较严重 不太严重 不严重 不知道

(1)噪音 □ □ □ □ □ (2)烟尘 □ □ □ □ □ (3)污水 □ □ □ □ □ (4)垃圾 □ □ □ □ □ 5、表格式(表格式与矩阵式十分相似,比如将上例变成表格式) 例5您认为下列环境问题在您居住的城市是否严重? (二)答案设计的要求

首先,要保证答案具有穷尽性和互斥性。

所谓穷尽性是指所列出的答案包括所有的回答,不能使有的回答者无答案可选。 所谓互斥性是指所列的答案相互之间不能重叠或相互包含,不能使有的回答者可以选多于一个的答案。

其次,要根据研究的需要来确定变量的测量层次。 斯蒂文斯1951年创立了测量分类法. (1)定类测量

定类测量也称为类别测量或定名测量,它是测量层次中最低的一种。 (2)定序测量

定序测量也称为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 (3)定距测量

定距测量也称为等距测量或区间测量。 (4)定比测量

定比测量也称为等比测量或比例测量。 五、问题的语言和提问方式

1、尽量用简单的语言。 2、问题要尽量简短。 3、避免双重含义问题。

例6、您的父母是工人吗? 4、问题不要带倾向性。

例7、您不抽烟,是吗?

例8、医生认为抽烟是有害的,您的看法如何? 5、不用否定形式提问。

例9、您是否赞成不进行改革? 6、不问回答者不知道的问题。

例10、您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否满意? 7、不直接问敏感性问题。

8、问题的参考框架要明确。

所谓参照框架,是指问题相对于什么背景,在什么范围和对什么方面而言。 例11、这个城市属于哪种类型? 六、问题的数目和顺序 (一)问题的数目 (二)问题的顺序

1、被调查者熟悉的、简单易懂的问题的放在前面,比较生疏、较难回答的问题放在后面。

2、把能引起被调查者的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容易引起被调查者紧张和顾虑的问题放在后面。 3、把开放式问题放在问卷的结尾部分。

4、先问行为方面的问题,再问态度方面的问题,最后问有关个人的背景资料。 5、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问题。 七、相倚问题

例12、您是个体经营者吗? (1)是 请问,您从事个体经营有-- 年了?

一般情况 下 您每天工作---小时? (2)否

例13,您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吗? (1)是的

(2)不是的。 请跳过问题14------问题17,直接从问题18开始回答 八、问卷的设计

(一)问卷的理论构思 1、概念的操作化

(1)概念、变量和指标 ①概念

概念是对现象的抽象,它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 ②变量

指具有一个以上取值的概念,或者说,就是包括一个以上范畴的概念。 ③指标

表示一个概念含义的一组可观察到的事物,称作这一概念的一组指标。 “社会阶层”; “夫妻权利”

(2)概念操作化的含义与作用

所谓概念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 “同情心”可以操作化为下列一组指标: ①给讨饭者钱、物;

②捐献衣物给受灾地区人民; ③帮助走失的小孩找到父母; ④搀扶盲人过马路。 (3)操作化与命题

“女性比男性更富有同情心”。

“同情心”可以操作化为下列一组指标: ①给讨饭者钱、物;

②捐献衣物给受灾地区人民; ③帮助走失的小孩找到父母; ④搀扶盲人过马路。

“不同学科的教师受欢迎的程度不同”。 “欢迎”是一个抽象概念,其测量指标: ①学生评价老师的评分值;

②各科教师上课时学生的缺勤率;

③教师节、元旦、春节期间各科教师收到的学生送的名信片、贺年片,或其他礼物的件数。 “学生越是理解老师讲课的内容,成绩就越好。” “理解”可用下列指标测量:

①学生听课时点头的次数; ②学生回答对老师提问的次数; ③学生做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的次数。 2、操作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