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考试试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1912年,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创新的概念,首先赋予创新一词以(D )意义上的特殊用法。

A、社会学 B、管理学 C、科学

D、经济学

2、( D)是国家创新系统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A、政策变化 B、社会文化变化 C、经济发展 D、创新

3、创新过程是一个系统变化的过程,最终要通过( A)来实现。 A、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B、技术变革 C、创新产品

D、组织结构变革

4、通过改变或替换原有技术或产品中的部分内容即可完成的创新是(A )。 A、小型创新 B、中型创新 C、大型创新

D、特大型发明

5、创新与发明创造的区别就在于它的推广应用,实现创造发明成果的价值,这体现出创新能力的(B )特征。 A、综合性 B、实践性 C、独创性

D、坚持不懈

6、能够凭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构造出前所未有的东西,打破以往的模式和框架,体现出创新能力的(C )特征。 A、综合性 B、实践性 C、独创性 D、复杂性

7、(C )是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若干部分进行研究的技能和本领。 A、创造能力 B、综合能力 C、分析能力 D、实践能力

8、能否完成重大创新,拥有( D)是一个关键。 A、实践能力

B、整合多种能力的能力 C、组织协调能力

D、创造能力

9、综合能力必须与( D)紧密配合,才能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正确认识事物,实现有价值的创新。 A、想象能力 B、批判能力 、创造能力

D、分析能力

10、(D )往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创新活动中扮演突击队和急先锋的角色。 A、批判能力 B、创造能力 C、实践能力 D、想象能力

11、(A )是指首次提出新的概念、方法、理论、工具、解决方案、实施方案等的能力。 A、创造能力 B、实践能力 C、想象能力 D、批判能力

12、为了使创造发明成果得到承认、传播、应用,实现其各种价值,必须要和社会打交道,这时就需要(B )能力来实现这一目标。 A、组织协调能力 B、实践能力 C、创造能力

D、解决问题的能力

13、通过合理调配系统内的各种要素,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实现目标的能力是(D )。 A、创造能力 B、综合能力 C、分析能力

D、组织协调能力

14、在我国,重知识、轻能力训练的教育模式存在诸多不利于创新的弊端,所以需要大力发展(D )。 A、义务教育 B、职业教育 C、高等教育 D、继续教育

15、( D)是创新的灵魂,必须对其加以发挥并使之形成合力。 A、创新领导 B、创新文化 C、创新制度 D、创新人才

16、(A )有着精深的专业知识、设计才能和实践经验,能够将创新蓝图转化为具体产品、成果或工艺。

A、工程师型的实干家 B、梦想家型人才

C、企业家型实干家 D、专业技术人才

17、专业技术人员的自我锤炼既要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 C)。 A、参加实践 B、开展协作

C、学习和运用创新思维 D、善于倾听他人意见

18、杂交水稻这种重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是(C )的结果。 A、袁隆平个人创新 B、对理论完全颠覆

C、袁隆平及创新团队努力 D、理论指导

19、团队管理塑造的是创新团队的硬实力,( B)塑造的是创新团队的软实力。a、制度建设b、创新文化c、员工培养d、技术革新

20、中控集团实施企业技术标准战略,通过(a)三位一体的自主创新,占据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a、技术-专利-标准b、产学研c、引进消化吸收d、政府-企业-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21、对于一个生产企业而言,创新可以表现为(acd)。

a、生产一种新产品b、招聘更多新员工c、一种新式的市场行为d、采用一种新的生产过程、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22、技术创新的行为主体可以是(abcd)。 a、供应商b、制造商c、顾客d、研究机构

23、国家创新系统是由(abcd)为了一系列共同目标,通过建设性的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机构网络。

a、政府b、企业c、大学和科研机构d、中介机构

24、创新是一个组织竞争力之所在,没有创新,一个组织就面临着失去竞争资格的可能。这里,组织可以是指(abc)。

a、企业b、企业簇c、政府d、社会组织 25、国家层面的创新活动涉及(abcd)。

a、技术创新b、经济创新c、社会创新d、教育创新 26、创新能力的特点表现为(abcd)。

a、综合性b、独创性c、实践性d、坚持不懈 27、学习型组织具有以下哪些特点:(bc)。 a、结构化的b、高度柔性的c、扁平的d、僵化的 28、分析能力的高低强弱主要与(abd)因素有关。

a、个人的知识、经验和禀赋b、分析工具和方法的水平c、分析对象特征d、共同讨论与合作研究的品质

29、一切创新项目赖以实施的“试验场”是(bc)。 a、产品创新b、创新文化c、创新制度d、技术创新 30、创新是由(abc)这三个环节组成。

a、新知识或创意的形成或引入b、新产品等新事物的设计和制作c、新产品等新事物的社会化应用d、新信息的收集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1、技术创新的行为主体是产品的制造商。错

32、新知识或新创意的创造或引入是创新的充分条件。错

33、创新可以在创新系统内部结构不发生整体性变化的情形下发生。错 34、大多数的创新都属于小级别创新或普通创新。对

35、综合能力的实质是通过合理调配系统内的各种要素,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实现目标。对

36、学习型组织尤其强调组织内的团队学习。对 37、真正持久的优势就是比对手拥有更多的知识。错 38、实践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错

39、创新的品质、等级和成败主要取决于不同类型的创新人才的能力发挥以及相互之间的合作。对

40、引进技术的缺陷是制约企业创新的障碍。错

四、案例分析(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案例一】王选的创新实践 王选主持研制的华光和方正系统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取得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占领国内出版印刷业80%以上的市场,并出口到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的华文报纸绝大多数都采用方正电子出版系统,从而使中国的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信息时代。王选也获得了首届国家科技最高奖。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出现对我国印刷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称为印刷业的第二次革命。激光照排技术的研发始于1975年,到1993年取得成功,整整耗时18年。在这18年里,王选全力以赴,没有任何节假日,刻苦攻关,并苦苦探索实现目标的有效手段。王选选择技术路线时大胆果断地提出跨过第二代机、第三代机,直接研制西方还没有产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王选的大胆抉择是建立在锲而不舍的精神上的:只有在创新上做文章才可能成功实现跨越式发展。 18年的艰苦奋斗印证了王选的一段名言:“不论你是什么样的天才,一定要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只出点子而不动手实现的人,不容易出大成果。一个新思想和新方案的提出者往往也是第一个实现者,这是一个规律。”锲而不舍包含为保持竞争优势而进行持续创新,王选在1994年就在方正集团明确提出要持续创新。他说一个新潮流到来之时,领先厂商过去的技术和市场积累可以成为宝贵的财富,也可以成为迎接新潮流的包袱,从而给新兴企业以可乘之机。只有始终充满危机感,才能不被淘汰出局。这一年,王选访问了ibmwatson研究中心,ibm

的高级副总裁麦高地说的一段话让王选记忆深刻:“不适合当前市场需要的开发,好比一个人不呼吸,几分钟就会死去;不做未来市场需要的研发,好比一个人不吃饭,两个星期之内就会丧命。”王选知道方正集团尚无实力像ibm那样研究未来10年的市场需求和技术,但是,可以研究未来5年的新需求,而且一旦决定启动一个新方向就要有更为长远的打算,并且下定决心在新领域里坚持到底,只有这样才能在高技术领域参与国际竞争。 实践表明,自主创新是制胜的法宝,用王选的话说:“22年的经历使我感到,跟着外国人走是不可能赶超、也不可能与外国商品竞争的,事实上要有自己的创新和高招才能克敌制胜。”据此王选提出了“顶天立地”的发展模式。“顶天”就是寻求全球科技最前沿的制高点,在发现已有技术的不足和吸收前人成果基础上不断追求新突破,以自主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立地”就是针对市场最迫切的需要,用新方法实现前人所未达到的目标,并迅速实现商品化和产业化从而占领市场。

41、王选提出的“顶天立地”发展模式表明:(b)

a、科技领先是成功的保证 b、企业发展必须进行科技和市场的结合 42、王选取得成功依靠的是:(a) a、自主创新b、模仿创新

【案例二】贵州航天南海机电有限公司的开放式创新模式 贵州航天南海机电有限公司是一家小型民营企业,专业研制金属塑性成形成套设备,2008年完成销售收入1.1亿元,其中创汇300万美元,人均产值100万元。南海公司是在相对薄弱的基础上进入金属拉拔设备制造业的。面对国际领先企业的竞争,南海公司选择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企业发展之路。这种发展模式可以节省探索时间,以较低的成本极大地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这是落后国家的“后发优势”所在。不甘为人后的南海公司将“再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成就了现在的事业,以专利为例:2006年至2008年公司获得已授权专利36项。在这个过程中,科技知识发挥着核心的作用。有了高素质的科技人员和一整套能够让知识得以持续地产生并且得以实际使用的制度,这一过程才能顺利实现。南海公司在科技攻关中,一方面从各地大力引进各类技术人才和技术管理人员,另一方面树立了开放的研发理念,强化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意识,充分利用外部创意和技术,通过创新源泉多元化大胆引智、联合攻关,不断为公司的持续创新体系补充能量,保证了公司新品种研发攻关起点站在了“国内领先,取代进口设备”这样一个高度。 作为贵州大学学生培养基地,南海公司已有多名兼职研究生导师,指导研究生进行相关课题研究。无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研究课题均围绕公司科研开发的技术内容和重点、难点展开。几位研究生的课题研究成果在通过毕业答辩的同时,已经转化为生产力创造出经济价值。同时,公司也非常重视内部人员创新能力的培训学习,不断选派优秀技术人员到高校学习深造。另外,公司还与贵州大学、贵州省机电研究设计院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围绕技术装备产业化目标,南海公司将省内相关技术、设备以及人才资源加以集成,构建了一个平台,在此平台基础上,公司新产品开发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43、南海公司依靠科技创新取得的成绩说明了:(a)

a、协作对于中小企业创新的重要性b、模仿对于中小企业创新的重要性 44、南海公司选择“产学研合作模式”的主要目的是:(b)

a、为学校培养实用型人才b、弥补公司科研能力的不足,实现创新源泉多元化,增强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