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燕子》教学指导 下载本文

6、燕子

一、导航台

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

我们的生活中,常常有动物陪伴。我们会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动物,空中的飞鸟,地上的走兽,水里的游鱼……但是稍不留心,它们就会从我们眼前掠过,至于想写它们的时候印象又很模糊,无从下笔。

燕子是春天常见的一种动物,我们大家都曾经看到过,那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它的,给我们以什么启发。

《燕子》这篇课文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燕子的外形,以及它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时的美丽姿态,表现了作者对燕子细微的观察能力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第1自然段,写燕子的外形。抓住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的特征进行描绘,点出它们“活泼机灵”的特点。

第2自然段,写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第3自然段,写燕子的飞行。一种是“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表现燕子的速度快;另一种飞法是“横掠过湖面”,表现燕子飞得很低。

第4自然段,写燕子的停息。飞倦了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与电线组合起来像五线谱。

二、精品屋 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精彩片段(一)

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毛毛细雨从天上洒落下来。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欣赏:

多么精彩的一段话啊,在作者的笔下,春天是五颜六色的,是生机勃勃的,是烂漫美丽的! 同样写春天的景色,下面这段话你觉得怎么样呢?

二三月间,风吹拂着,雨从天上落下来。柳树展开了叶子。草、芽、花,都长出来了,形成了春天。小燕子也从南方飞来了。

精彩片段(二)

在微风中,在阳光下,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还有几只横掠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欣赏:

这一段写燕子的飞行。燕子一定是动物界的飞行家,它飞行时矫捷、灵巧的身影优美极了!你看见过吗?

段中几个动词:“斜着”、“掠过”、“横掠”、“沾”用得特别准确了,再也找不比这更合适的词了,你觉得呢?

精彩片段(三)

几对小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休息。在蓝天的映衬下,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哇。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

欣赏:

上一段写燕子的飞行,是动态描写;这一段写燕子的休息,是静态描写。

这段话中,“痕”字用得特别妙,把蓝天映衬下的电线若有若无的样子写得非常生动,你说是吗?

三、金手指 表达方法提示

描写景物:注意动静结合

在第七册,我们学习《雾凇》一课时,曾经谈到描写景物,要注意景物的动静变化的问题,你还记得吗?

现在,学习了《燕子》这篇课文,相信你对动静结合,写出景物多种形态的美,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和体会吧!

课文描写燕子既有静态的描摹,如第1自然段写它们的外形,第4自然段写它们的栖息;也有动态的刻画,如第3自然段写它们的飞行。这样,把燕子写得丰满、多姿多彩,给人留下了鲜活的印象。

下面这篇《看海》,也写出了海的动静之美,请细细欣赏: 看海

(台湾)曾琪惠

我爱海,爱海的种种景致,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看到海的百态,我的心才会安定,或许我的性情和海一样地多变吧!

我爱海浪,海浪有大有小,遇到礁石,浪溅得越高,浪花就更白更细,她似天空舒卷的白云,好迷人!好美好美!浪像人生,礁石则是生活中的挫折,只有挫折才会让人生更有希望,更有活力!

我爱那早晨的海,海上的晨雾,更为海增加了不少的神秘感,像那含情脉脉的小姑娘。早晨的海上一天只有一次,只是霎时的美景,但虽只是霎时而已,也有她的一番色彩。

我也爱平静的海,平静的海像一位温柔的女孩,而一波波随风而动的浪花就像那少女一丝丝的秀发。小女孩静静的,让风儿吹动她的秀发,这个景象多美啊!这小女孩也讨人喜爱呢! 我爱那汹涌的海,浪花像一排排英勇的战士,勇敢地前进!汹涌的海像发狂的演奏家,正愤怒地敲着他的琴键,发出那雄壮的音乐;汹涌的海像一头凶猛的野兽,正张开那血盆大口在怒吼着!

有时海一下子像一位高贵的妇人,有时却像条龙在天空中飞跃奔驰!有时是发狂的演奏家,顿然成为风度翩翩的指挥家,正有规律地引导着曲子的高低,让每个人的快乐紧张都随着乐曲而改变。海是美丽,是汹涌,是平静……她是个万能的演员:每种角色她都能扮演得非常好,令人身临其境,能跟随情节哭、笑!我爱的大自然就是导演吧!只有自然才能操纵这个万能的演员吧!

四、益智园 创新与实践

1、燕子停息的时候,大多停在电线上。它们为什么不像很多别的鸟那样停在树上呢?它们怎么就不怕触电呢?想过这个问题吗?查查资料,然后跟同学们讨论一下。

2、观察身边的一种动物,体会它的动静变化,然后学着课文的样把它写下来。 附课后练习3提示:

偶尔——从此,他很少回家,偶尔回来,只是拿几件东西,然后很快就走。 活泼——妹妹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

五、万花筒 相关资料 1、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考古学家。笔名西谛、CT、郭源新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浙江永嘉。1917年入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学习,五四运动爆发后,曾作为学生代表参加社会活动,并和瞿秋白等人创办《新社会》杂志。1920年11月,与沈雁冰、叶绍钧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主编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文学周刊》,编辑出版了《文学研究会丛书》。1923年1月,接替沈雁冰主编《小说月报》,倡导写实主义的“为人生”的文学,提出“血与泪” 的文学主张。大革命失败后,旅居巴黎。1929年回国。曾在生活书店主编《世界文库》。抗战爆发后,参与发起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创办《救亡日报》。和许广平等人组织“复社”,出版了《鲁迅全集》、《联共党史》、《列宁文选》等。抗战胜利后,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办《民主周刊》,鼓动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1949年以后,历任文物局局长、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民间研究会副主席等职。1958年10月18日,在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途中,因飞机失事殉难。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通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俄国文学史略》等。有《郑振铎文集》。

2、郑振铎作品赏读:《猫》

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三妹是最喜欢猫的,她常在课后回家时,逗着猫玩。有一次,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的,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的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终日躺在厅上的椅下,不肯出来。三妹想着种种方法逗它,它都不理会。我们都很替它忧郁。三妹特地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铜铃,用红绫带穿了,挂在它颈下,但只显得不相称,它只是毫无生意的,懒惰的,郁闷的躺着。有一天中午,我从编译所回来,三妹很难过的说道:“哥哥,小猫死了!”

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 “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隔了几天,二妹从虹口舅舅家里回来,她道,舅舅那里有三四只小猫,很有趣,正要送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