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 教案 下载本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角色游戏的含义

(1)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通过模仿、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

(2)角色游戏与表演游戏中角色的区别

Q: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都要求小朋友扮演角色,这两种游戏中的角色有什么区别呢?

角色游戏中的角色: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物 情节:现实生活的印象 内容:可由幼儿自己选择创造

表演游戏中的角色:来源于文艺作品中的角色,反映的是 文艺作品的情节内容,在文艺作品的 基础上自己想象、创造。 二、角色游戏的结构

主题、角色、材料、情境、规则 特征:1、扮演角色的多样性 (1)扮演角色的性质: 第一类:机能性角色

通过模仿范例( 模仿对象)的一两个最富特色的典型角色动作,来标志他所模仿的对象。

如,司机 ——方向盘的转动; 交警 ——手臂的挥动;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医生 ——听诊器、注射器的使用; 解放军 ——小军帽、腰扎皮带;

骑马 ——竹竿,跨在棍子或杆子上,一颠一颠地奔跑等。 第二类:互补性角色 Q:互补性的角色有哪些呢?

①以角色关系中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的角色扮演。

如,妈妈——孩子,医生——病人,理发师——顾客,老师——幼儿。 ②幼儿往往喜欢担任占主动地位的一方。

如,母子中的母亲,医生——病人的“医生”,理发师——顾客的“理发师”,老师——幼儿的“老师”,另一方一般均由假想对象玩具娃娃担任。 ③这种角色选择、扮演都多发生于成人——幼儿之间,而很少有幼儿——幼儿之间的。 如,游戏中很少有“朋友”这种在幼儿之间发生的角色。 第三类,想象性的或虚幻性的角色。

主要来源于故事、童话、电视、电影等文学作品中,但并不是全部角色的再现,只是扮演其中的角色,迁移至现实生活中。

eg:《聪明的一休》中的一休,《白蛇传》中的许仙,《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

(2)幼儿对于角色的扮演是有“选择性”的。

幼儿喜欢扮演成人的角色:如母亲、父亲、解放军、警察、司机、医生、教师、营业员、理发师。

男女性别差异:男孩更爱扮演父亲、叔叔、司机、警察等具有明显男性特征的角色。女孩更爱扮演妈妈、医生、护士等。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经验影响:另有研究表明:住院的孩子比不住院的孩子更倾向玩医生看病、打针等游戏。

(3)游戏中物品的假想性

游戏中以物代物的特点,都与他们所想象的、不与眼前的东西在外形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Q:积木、沙、树叶、草、石头可以假想成什么? 3、假想游戏动作和情景的——概括性

儿童在游戏中不是单纯地玩玩具:听诊器、方向盘等,而是通过使用玩具的动作来表现假想的游戏情节,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体验。

如,医生看病、司机运乘客、送小孩看病、去公园玩、去串门、做饭、买菜等,

游戏中的动作,不是具体某人、某一动作的翻版,而是概括的、压缩的动作。 如,为病人看病、妈妈抱娃娃、喂娃娃等是医生、母亲动作的概括。 Q:什么是游戏规则?你能举例吗?角色游戏有游戏规则吗? 4、游戏规则的内隐性

游戏中的规则是明显的,制约着每个参加者的行动,是每个人必须遵守的共同规则。

但是在角色游戏中,规则是内隐的,包含在每个角色中。

如,正确地表现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物应有的动作、态度,及别人与之的相互关系、语言、声调、思想感情等,就是角色游戏规则。

孩子们有时虽然知道自己是在游戏,是“假装”的,但他们总是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再现他们所观察到的人们的生活活动。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见孩子说:不是这样的,医生看病要先挂号,才开药,先用酒精消毒,才打针,等,正是内隐性规则的体现。 5、游戏主题的社会性

三、角色游戏的指导环节与要点 (一)角色游戏的前期准备

1、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参观、看图书、听故事、旅游、参加社会活动等) 2、提供适合的场所及丰富的游戏材料。 1),设置相对固定的游戏场所

2),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 3),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 (二)角色游戏的现场指导

1,鼓励和启发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确定游戏主题。 2,教会幼儿分配游戏角色。(自己报名、推选、轮流) 3,观察幼儿游戏,参与幼儿游戏,给予适宜的指导。 (三)角色游戏结束环节的指导

1,愉快地结束游戏,培养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游戏时间快到时,提前提醒幼儿,让幼儿做好准备。

注意以游戏的形式结束游戏,如火车到站了,医院下班了,娃娃睡觉了。

2,引导幼儿收拾游戏材料和场地,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3,评价游戏,丰富游戏经验,提升游戏水平。 三、不同年龄班角色游戏的特点与指导 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共同特点是: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造性——对人类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创造性再现。

过程性——从开始到结束有完整的过程,所占时间较长,条件较复杂。 变化性——与人类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内容随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 1、小班

(1)特点:小班儿童处于独自游戏、平行游戏的高峰时期。 对模仿成人的动作或玩具感兴趣,角色意识差; 游戏的主要内容是重复操作、摆弄玩具; 游戏主题单一、情节简单;

儿童之间相互交往少,主要是与玩具发生作用,与同伴玩相同的或相似的游戏。 (2)指导

①教师要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儿童提供种类少、数量多、且形状相似的成型玩具,避免儿童为争抢玩具而发生纠纷,满足儿童平行游戏的需要; ②教师以平行游戏法指导儿童游戏,也可以游戏中角色身份加入进游戏中,在与儿童游戏的过程中达到指导的目的;

③要注意规则意识的培养,让儿童在游戏中逐渐学会独立。 ④通过讲评帮助孩子积累游戏经验。 2、中班

(1)特点:中班儿童由于认知范围的扩大,游戏内容、情节比小班儿童丰富多了;

处于联合游戏阶段。

想尝试所有的游戏主题,有了与别人交往的愿望,但却还不具备交

精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