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点评案例分析 下载本文

? 有较好的品牌知名度 ? 独有的无线增值服务 Opportunity(机遇) ? 中国餐饮业发展迅速,第三方餐饮服务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 第三方网络餐饮服务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 ? Web2.0、3G对第三方点评及无线增值服务的积极影响 尚未扩张到全国其它重点城市 Threat(挑战) ? 现有竞争对手的压力,尤其是重要区域市场拓展中遭遇现有区域强势对手的阻击 ? 新的竞争对手不断出现 ? 餐饮业对第三方客观点评的不满,甚至存在诽谤、诉讼危机 面临四类风险

点评类网站最大的风险是人气流失,这直接关系点评信息的多寡与更新,并最终影响到网站的影响力。作为餐饮评鉴机构,大众点评网还面临评鉴结果权威性的考验。

1、同质化竞争是否分流人气?

点评类网站商业模式的各环节,尤其是商业价值的挖掘,最核心的是人气。如果人气上升,网站的价值就提升,人气下降,价值就缩水。大众点评网凭借创新模式和先发优势,发展了一批核心用户,从而形成了领先地位。但是,在后继者增多且商业模式基本雷同的情况下,大众点评网保持领先地位的压力和成本必然加大。更为严重的是,加入阿里巴巴后获得流量支持的口碑网,实施“点评搬家,送淘宝现金红包”的策略,即以送淘宝现金红包方式吸引其他点评网站的用户将其点评搬到口碑网上。据媒体报道,该策略推出不久,就有超过4.6万条点评从其他点评网站搬到了口碑网。因此,大众点评网能否持续聚拢人气面临考验。

2、专注还是扩展? 在风险资金进入后,大众点评网加快了地理和业务边界的扩展。但随着边界的扩大,专注还是扩展日益成为大众点评网不得不冷静思考的问题。一方面,将餐饮点评模式复制到购物、休闲娱乐、生活服务等领域后,并没有取得预期的人气,实际价值有限。原因在于,购物、休闲娱乐、生活服务的商户特征、用户需求点、目标用户群方面与餐饮有较大差别,由此引发的是不同的业务模式,而大众点评网并没有对应的产品调整。另一方面,大众点评网已扩展至约300个城市,并且还在进一步扩展中,这可能导致广而不专。业内人士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并指出,大众点评网在做大的时候一定不要摊薄,至少在一些重点地区要纵深挖掘市场潜力,因为其面临的不仅是口碑网这样的同级别竞争对手,也面临区域内的“地头蛇”,如果广而不专,很可能被各种竞争对手蚕食。

然而,无论选择专注还是扩展,对大众点评网而言,都意味着较高的风险:如果集中在较小的边界内,可能会丧失市场;扩张到更广的区域,不仅要投入更多的资源,而且还可能承担网站价值被稀释摊薄的风险。

3、区域性特征下盈利是否可控? 点评网的硬伤是显著的区域特征,深圳的用户显然很少会对上海餐馆的点评信息感兴趣。作为一个本地搜索网站,在一个城市做得再好,到了另一个城市,都需要重新建立社区、树立品牌。这是区域性网站发展的难点所在。张涛曾戏言:“如果我们是像豆瓣网那样在任何城市的内容都是一样的网站,我们的速度会比现在快五倍、十倍都不止。”

更为现实的是区域性特性下盈利是否可控。一方面,区域性特征考验大众点评网的营销能力和财力。佣金模式下,要跟商家合作,必须有一支全国性的线下销售队伍,这不仅是对营销能力的考验,更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一点,也是目前大众点评网营收超千万但仍亏损的直接原因。另一方面,为了加快线下营销进度,大众点评网除关键城市自主营销外,正考虑在二三级城市跟当地伙伴合作。该策略可能会快速提高大众点评网的营收规模,但盈利质量却存隐忧。

4、商业化运作与独立性的矛盾

大众点评网推出关键字广告和电子优惠券业务后,虽然没有对用户的消费体验带来直接的负面影响,但这种商业化的运作多少使其独立性受到威胁—花钱就能得到网站而非用户的优先推荐。引入广告,虽然能够带来可观的盈利贡献,缓解融资后的盈利压力,但这可能是短视的行为。

大众点评网的餐饮评鉴无论是评鉴制度、过程,还是评鉴结果的权威性,均未成熟,其品牌也未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过早地引入广告形式,是否会对其品牌塑造产生不利影响,从而抑制长期利益的实现?事实上,《米其林餐厅指南》能够成为美食界的圣经,凭借的正是其长期未商业化运作的超然独立。因此,大众点评网引入广告,无论多么隐蔽,客观上会对其评鉴结果的客观性和权威性带来阴影,从而不利于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