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单选题 下载本文

A前者作用于后者,后者也作用于前者 B前者决定后者,后者也决定前者 C前者服务于后者,后者也服务于前者 D前者决定后者,后者服务于前者

50、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说( )

A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 B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经济基础

C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的变化都是同经济基础变化同步的 D社会中一切经济基础成份都决定着社会的上层建筑性质 51、上层建筑的根本性质决定于( )

A经济基础 B政治制度 C国家政权 D意识形态 52、经济基础相对于上层建筑来说是易变的,这种情况( ) A只存在于封建社会 B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 C只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 D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 5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A是能动而积极的 B是能动的,又是消极的 C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D是无法判别的

54、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其服务的() A国家制度的性质 B社会制度的性质 C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 D经济体制的性质

55、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保护,从根本上说是() A为了保护国家的物质利益 B为了保护人们的既得利益 C为了保护国家的既得利益 D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 56、社会形态是指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

A生产方式和生产过程的统一体 B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统一体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D经济体制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57、依据生产关系性质,社会历史可理解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这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历史。这是社会历史运动的一般过程和一般规律,表现了社会形态更替的() A一直性 B一致性 C唯一性 D统一性

58、有的国家在发展中超越了一个甚至几个社会形态而跨越式地向前发展,有的国家在一定阶段上社会形态性质不够典型,也有的国家在一定时期由较为落后的社会形态快速跃迁为先进的社会形态,等等。所有这些,体现了社会形态更替形式的()

A不可认识性 B杂乱性 C无规律性 D多样性 59、人类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是() A相互排斥的 B相互矛盾的 C多样性以统一性为前提 D统一性以多样性为前提 60、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是一个()

A合目的性的过程 B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相矛盾的过程 C 合规律性的过程 D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61、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 A客观规律的决定性 B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C领导人的决定性 D领导人的选择性 62、社会形态的更替表现为()

A前进性与渐进性、曲折性与跨越性的统一 B前进性与跨越性、渐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前进性与曲折性、渐进性与跨越性的统一

D前进性与发展性、艰巨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63、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动力是() A人与自然界的矛盾、人与人的矛盾 B人与社会制度的矛盾、社会与环境的矛盾

C先进与落后的矛盾、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64、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

A生产关系的发展 B生产力的发展 C上层建筑的发展 D经济基础的发

65、作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阶级斗争,是指()

A人们随意制造的“阶级斗争” B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阶级斗争 C一切形式的阶级斗争 D只是经济领域内的阶级斗争 66、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集中表现在() A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 B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成社会形态的发展 C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成社会形态的发展 67、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

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B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C改变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形式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68、社会主义改革的直接对象是()

A现实的生产力 B基本政治制度 C基本经济制度 D旧体制和旧思想观念

69、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这是()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科学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D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70、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

A人及其活动 B有血有肉的人及其活动 C自然存在的人及其活动 D现实的人及其活动 71、人类的本质活动是()

A生活 B生存 C发展 D劳动 72、人的现实本质是()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一切社会关系总和 D一切生产关系总和

7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观点的理论出发点是 () A社会革命是历史火车头的原理 B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直接动力的原理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

74、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 A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 B人民群众有无穷的智慧 C人民群众的活动总是合理的

第四章

1、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

2、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

D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问,它是以( )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复杂劳动为尺度 的 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4、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竞争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5、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6、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 ) 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7、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 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8、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9、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 ) 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

10、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 A、具体劳动 B、剩余劳动C、商品的生产形式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1、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2、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 ) A、劳动二重性学说 B、资本有机构成学 C、剩余价值学说 D、平均利润学说

13、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 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C、它具有计量单位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14、资本集中的方式是( )

A、资本积聚和资本积累 B、竞争和剩余价值的资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