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三:4.3、4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学案 下载本文

第3、4节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目标导航】

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2.实验: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3.群落的演替(Ⅰ)

《精讲精练》

知识点一 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P71-75

1.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2.下图A、B、C分别代表在-200~3 800 m的海拔高度内,高山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海洋C中藻类出现明显分层现象,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结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 (2)森林B中的植被分布______(填“有”或“无”)水平结构。森林B中的动物________(填“有”或“无”)分层现象,其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山A中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各垂直带之间有明显的界限,这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3.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 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知识点二 群落的演替(Ⅰ) P77-80

4.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是指优势取代 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也是一种群落演替现象 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D.群落演替一定就是原有物种的消失

5. 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

(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课后巩固》

1. 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 B.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C.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

D.图丙中实验初期,种内互助与竞争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 2.下列实验或调查活动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部分标记物脱落

B.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某些田鼠因曾被捕变得狡猾而不易被重捕 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对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全部统计 D.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

3.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 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 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

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

4.黄土丘陵沟壑区位于黄土高原北部,已成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同时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目前通过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该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之一。

(1)通过人为因素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会影响该地区群落演替的________。

(2)封禁能使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植被逐步恢复。植被的恢复是________演替的过程。短期封禁就能使草本群落得到明显恢复,主要表现在植物种类的增加、植被覆盖度和生物量的提高、植被保持水土功能增强上。若实施中期封禁,请预测植被的恢复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期封禁后,物种的丰富度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封禁后群落垂直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人工乔木林的垂直结构逐渐明显,这种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为动物创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精讲精练:1.解析 稻田中青蛙增加抑制病毒传播,原因是青蛙捕食稻飞虱,青

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A正确;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不是竞争关系,B错误;病毒V和水稻之间是寄生关系,C、D错误。答案 A

2. 答案 (1)垂直 光照 (2)有 有 食物和栖息环境不同 (3)不属于

3.答案 D解析 森林群落中的植物因受光照条件的影响,具有垂直分层现象,A项正确。森林群落中的动物因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等因素影响,也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项正确。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提供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有关,C项正确。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树下光照的强弱,肯定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D项错误。

4.解析 群落演替并非原有物种的消失,而是可发生许多物种的优势取代。答案 D 5. 答案 (1)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从森林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2)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

(3)变快 未发生改变

《课后巩固》

1.答案 C解析 种群数量在呈“S”型曲线增长的过程中,第1阶段种群增长速率较低,种群数量增长缓慢,故A正确;在第2阶段种群增长速率先快后慢,在K/2时种群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