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精品课程《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及教案 下载本文

覆构造。同时发生广泛的区域变质作用,形成混合岩,并伴随中酸性岩浆活动和矿产。 ● 褶皱地层急剧上升成山脉,凹地变为造山带,称造山作用;其高大山系称造山带或地槽褶皱带,如Himalaya、Alps、秦岭、天山、昆仑山。

●已被板块理论坚决抛弃!3.2 地台基本特征简介●奥地利学者E.Seuss(休斯或徐士)于1885年提出。

●指地壳上稳定的、形成后不再褶皱变形的地区。 ●具双层结构:褶皱基底和水平的盖层

盖层:沉积薄;面形分布;地层平缓倾斜到水平;边界为正断层;区域变质极弱;无火山岩;煤、石油、沉积铁矿等矿产发育。

●与地槽的关系:地槽褶皱上升-剥蚀夷平-活动性减弱并趋向稳定-正断层使之下降-缓慢地接受沉积(地台阶段)。

●古地台:以前寒武系(Precambrian)为基底; 年轻地台:以古生界(Cambrian-Permian)为基底

●地盾Shield:基底之上无沉积盖层(无沉积或沉积薄被剥蚀)。

●世界著名的地台:北美地台、非洲地台、澳洲地台、西伯利亚地台、俄罗斯地台、扬子地台、华北地台、塔里木地台。

●克拉通Craton :刚性强的稳定地台。一直被板块理论采用。 3.3 槽台论的大陆生长观:

台边缘形成新地槽,大陆向海洋方向扩大,海洋缩小;大陆内部会发生开裂,如东非裂谷,但海洋不会消亡。

3.4 槽台论的地壳发展旋回性 也称构造旋回

周期性地产生新一代地槽。地槽后期的褶皱造山运动标志着旧地槽的消亡,新地槽的孕育。

二.板块构造 Plate Tectonic

海洋地貌单元大陆架:坡度平均0.1度,水深小于200米,宽度大。 大陆坡:坡度平均3-6度,水深1400米到3200米。 大陆隆:坡度小于1/400,为过渡区。

大洋盆:深海平原,非常平坦;水深多大于4600米。

大洋脊:洋盆内部的海底巨大山脉,常分布于大洋盆的中部。 1.板块构造定义:在软流圈上作大规模水平运动的岩石圈块体。

板块构造理论:系统研究岩石圈板块运动学、动力学的学说。2.板块构造存在的主要证据:地形、地质、地球物理、深海钻探

1)地形证据:全球的大陆可以按一定方式拼合在一起;特别是南美和非洲的海岸线及其 相似,用计算机可以精确的将它们拼合。

46

2)地质证据

a.洋中脊:洋中脊的横截面呈平缓的等腰三角型,二侧呈地垒状隆起,中间呈地堑。 状陷落(裂谷)。洋脊处沉积物最薄;裂谷带为火山岩,缺失海洋沉积物。洋脊是火山喷发带, 因此也是高热流带,>1.47HFU。洋脊也是地震带,特点是震级低、震源浅、地震频繁。 b.古生物:三叠纪一种小的浅水爬虫中龙,本身不能远涉重洋;但同种化石却在相距6000公里的非洲和南美同时出现。 二叠纪的热带植物化石舌羊齿,现在出露在寒带和非洲、南美、澳大利亚等地。

推理:上述不同地区原先是连在一起的。

c.构造:挪威-苏格兰的加里东期造山带,越过大西洋后,在西岸的北美加拿大和美国再次出现。 特征相似的二叠系,同时在南非的开普顿山和南美布宜诺斯艾利斯出现。 推理:在大西洋形成之前,它们是连在一起的地质体。

d.冰川:石炭纪、二叠纪高寒带的冰川遗迹, 现在却分布在温带和热带的印度、澳大利亚、非洲、 南美、南极等地。

推理:这些不同地区原先是连在一起的。因此,1912年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 引伸1:联合古陆 Pangaea 2亿年前的超大陆。

根据植物化石和冰川分布,认为2亿年前时有两个古大陆。

劳亚古陆(北半球)Laurasia Land;冈瓦纳古陆(南半球)Gondwana Land; 特提斯海 Tethys :位于两个古陆之间、开口朝东、呈平躺V字型的古大洋。 引伸2:海底扩张

地幔物质从洋中脊涌出,推动原来的物质向二侧对称运移(Wilson, 1965)。主要特征: 1.洋底扩张速度平均2cm/年,二亿年洋底更新一次,所以洋底无中生代以前的岩石。 2.洋底沉积物最厚处600米,相当于一亿年中堆积的厚度。 3.存在一连串的海底平顶山。

平顶山成因:地幔物质上涌到岩石圈底部,然后分熔成中基性岩浆喷出,形成海底火山;热点的位置固定,而板块在移动,所以可形成一连串的火山;火山开始时位置较高,山头容易被波浪削平,最后成为海底平顶山。

3)地球物理证据a.洋中脊二侧,海底岩石的正、负磁异常条带对称分布。

●洋中脊处形成的岩石,冷却时被磁化,记录了当时的磁场方向。由于地磁南北极的多次转向,导致海底岩石对称的正、逆向磁异常条带。

●现在-69万年为布容正向,69万年-243万年为松山反向,242万年-332万年为高斯正向, 332万年前为吉尔伯特反向。 b.地热、重力

●放射热的不均匀聚集,使地幔下层物质受热上升(形成脊推力),海沟处冷的 致密物质下沉,形成消减带,组成循环系统,驱使板块运动。

47

●部分陆壳物质被带到俯冲带,受热熔化,上升喷发成安山岩;另外一些物质被带到100公里以下,形成含金刚石榴辉岩,尔后折返到浅部地壳。

●海沟处,部分陆壳物质被铲刮拼贴在大陆边缘,形成俯冲型增生楔。

c.地震 根据浅源、中源、深源地震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边缘带,证明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在不同深度的摩擦与破裂作用是有规律的。 4).深海钻探(包括深潜器)

● 证实了洋底确切地貌、洋中脊高热流、枕状熔岩的存在。 ●发现蛇绿岩套 Ophiolite,完善了洋壳剖面。

A 沉积岩 – B 枕状熔岩 – C 席状岩脉 – D 辉长岩 – E 橄榄岩

●海洋地质调查表明,海底没有比中生代更早的岩石,海底岩石以洋中脊为中心,向二侧依次对称变老。

5).转换断层: 相邻板块剪切错动,但不产生增生与消亡的一种特殊海底断层。 ● 只有bc产生剪切,有地震。过bc,无剪切,与洋脊错开同向。 ● bc断层动向与洋脊错开方向相反。 ● 扩张速度相同,bc不会变大。

● 洋脊的错开是由扩张速率差异造成。板块理论建立的三大支柱: 海底磁异常条带;转换断层;地幔对流(板块驱动力):霍尔姆斯最早提出。 三.板块的边界类型

1. 板块只有大陆板块、大洋板块二类 2. 不同板块划分依据:

蛇绿岩套、高压变质带、岩浆活动、地震活动、构造变形、变质作用、区域断裂、成矿作用

3.边界类型: 离散边界:洋中脊 剪切边界:转换断层

敛合边界: 1.板块俯冲带,形成沟、弧、盆体系,为地震、火山高发带,存在对变质带。 2.陆-陆碰撞带,印度与欧亚两个大陆碰撞,形成双地壳厚度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接合单元

离散

敛合

洋壳-洋壳 大西洋中脊 阿留申海沟

洋壳-陆壳 ---------- 南美西海岸、日本海沟 陆壳-陆壳 东非

喜马拉雅、阿尔卑斯

4.活动大陆边缘 1).太平洋型:沟、弧、盆复合体系 2).安第斯型:海沟-山弧构造体系。

48

5.稳定大陆边缘(大西洋型): 无海沟和火山活动的大陆边缘 四.全球板块划分 (Le Pichon (法)方案,1968)

1.六大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澳大利亚-印度板块、南极洲板块(面积都大于108平方公里;仅太平洋板块全由洋壳组成)。

2.六个次级板块:加勒比板块、可可板块、纳滋卡板块、富克板块、菲律宾板块(面积大于106平方公里),如果红海(特点:高热流、高盐度)裂成大西洋,则还有Saudi Arabia板块。

五.地体构造 Tectono-stratific terrane1. 构造地层地体:指的是以区域断裂为边界的,具有区域性延伸的、与相邻地体具完全不同地质发展历史的地质实体(Howell等,1983)。 在成因学与运动学上,地体是曾经作为洋底高原或岛屿的岩石圈碎块或地壳碎块随板块运移到活动大陆边缘的增生体(卢华复等,1990)。

2. 增生作用:指的是地体合并于大陆的前缘,形成大陆地壳的新增部分,使大陆边缘不断扩大的过程。这种增生是高效率的,不是一点一点地铲刮,而是把一个一定规模的地体整块地拼贴到大陆边缘上。

3. 拼贴作用:指的是增生之前,二个或二个以上地体可首先合并成联合地体,此种作用称之。

它与增生作用差别:1) 它发生在增生之前, 2)拼合产生的效应只限于联合地体内;而增生产生的效应可波及到大陆边缘相当深入的地带。

4. 离散作用:地体增生后的地壳运动可使地体被剪切成碎片而位移,或通过拉伸作用再次脱离大陆边缘而运动,此作用称之。例如日本的米侬Mibo 、飞禅Hida、中国的台湾、海南岛等地体。现代大陆轮廓本质上是由增生作用和离散作用联合而成的。

地体构造理论是板块学说的最新进展和重要补充。

板块-地体学说不仅解释了地壳运动现象,而且冲击了人们的思想,摆脱了旧思想的束缚,证明地球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星体,它有着非常活跃的“新陈代谢”过程,一切都在有规律地进行着。

本章图像48个;表格3个 1. 构造旋回表

2. Wilson旋回的六个演化 3. 板块构造单元分类

49

第十章 风化作用 Weathering

返回

●停留原地的风化为离开原地的剥蚀创造了条件, 为去伪存真恢复变形地壳的原貌提供科学依据。

●若无风化会带来一系列麻烦

第一节 风化作用的类型

返回

一.物理风化

1.定义:地表岩石在外力(大气、水、生物)作用下发生的机械破碎作用或化学分解作用。 2.特征:●机械风化与破碎

●不能改变化学成分,不会形成新矿物

●温差大的沙漠、戈壁及干寒地区表现明显2. 物理风化四方式(1)热涨冷缩方式(温差大的沙漠、戈壁)

● 岩石里外受热不一致,在表面温度大于50度时,就会产生鳞片状层层剥落。 ● 矿物的膨胀系数不同,石英31310-6,长石17310-6,使内部构造破坏,完整的岩石不断松散破碎。

● 昼夜温差大于季节性温差时,物理风化的表现就特别明显. ★ 夏季新疆沙漠地区、冰达坂的实例(昼夜温差达60-70多度). (2)冰劈作用(干寒区)

● 岩石裂隙中的水结冰后体积会增大,达到一定限度后岩石就会崩解滚落。 ● 条件:

a.岩石有贯通的空隙,可使水渗入并流动(封闭空隙如气孔不行); b.有足够的水分;

c.温度常在冰点上下波动。

★ 干寒区(乌市)的马路、道路与经济发展 ⑶ 层裂或卸载作用fracture & unloading

深部岩石上升减压会造成向上或向外的膨涨,产生与地面平行的膨胀节理. ★黄山没有层理的花岗岩区;新疆凝灰岩地区;南方采石场。 ⑷ 盐分结晶撑裂作用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