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说课稿完美版 下载本文

高中语文必修4 《阿Q正传》说课稿

刘兰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1、高中一年级粤教版必修四第三单元(小说2 )的讲读课文依次有《宝玉挨打》(选自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三十三回)、《阿Q正传》(选自鲁迅的《阿Q正传》第二章和第三章)、卡夫卡《变形记》(节选);“扩展阅读”两课,分别为《失街亭》(选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和第九十六回)、《棋王》(选自阿城《棋王》第四章)。这些课文都是从不同的中长篇小说中节选下来的,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生活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和探索。本单元的小说无论从人物、人物活动的环境、情节、表现手段等方面比起必修三的小说单元更为复杂。因此,本单元的教学,应强调整体感知,领悟课文通过人物形象表现出来的深刻内涵,强调多种表现手法与文章主旨的内在联系。

2、《阿Q正传》是一篇博大精深的作品,它以其具体生动的人物形象、入木三分的刻画分析及对社会的清醒认识,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中国国民的劣根性和人性的“痼疾”,作者希望“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达到治病救人、改造国民性的目的,体现了深刻的主题,有着伟大的现实意义。小说的内容,博大而精深,并且无一不闪耀着作者智慧的光芒。《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的未庄为历史舞台,以主人公阿Q的活动为线索,以批判阿Q的病态心理精神胜利法为重点来组织材料。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作者不但从中国的现实社会出发,以农民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去“杂取种种人”,概括出阿Q的典型性格,而且着眼于辛亥革命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设计未庄这样一个闭塞落后的江南农村,作为阿Q生活的典型环境。这样,就使阿Q这个形象,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阿Q正传》是辛亥革命时期农村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旧中国劳动人民的奴隶生活的深刻写照,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被压迫历史的缩影。 课文虽属节选,但难度不仅没有减低,反而增大了。作为高中生,要读懂它,并获得比较深入的理解,无论在语言修养、知识阅历,还是理论水平上,都存在着相当大的欠缺。特别是高中一年级课文篇目并不少,而课时有限,这就使这篇课文的教学难度更大了。

3、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是阅读能力的高级阶段,从教材编写者的编写意图上看,《阿Q正传》(节选)出现在本单元,目的是要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大纲要求,语文学科要突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结合本课实际,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 理解阿Q“精神胜利法”的内涵,分析阿Q复杂的性格特征,从而把握

文章的主旨。

② 鉴赏小说的艺术特点,如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描写,精彩的人物心理刻画

等。

③ 联系社会背景,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深刻理解阿Q形象的社会意义以

及国民性的弱点。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初步掌握阅读欣赏小说的方法——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生活的环境,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②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对鲁迅作品的鉴赏能力,使之对当时中国国民性有深刻的认识。

③培养学生在阅读之后的反思能力以及研究性阅读的良好习惯。

④培养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来品味文章的语言,把握小说的语言风格,揣摩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不同方法,从而提高相应的写作技巧的能力。

3、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分析评论自己身边的阿Q精神,检讨生活中“精神胜利法”的翻版现象,来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敢于正视人性的弱点,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我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①了解鲁迅及其作品创作思想。

②理解阿Q“精神胜利法”的实质,分析典型人物阿Q的典型性格,把握文章的主旨。

③学习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的描写来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

2.教学难点:

① 理解小说深广的社会内容和阿Q精神的典型意义。

二、说学生

1、有利因素:

学生此前已学过一定篇目的鲁迅作品,对鲁迅作品的写作意图、基本风格已有个大致了解,尤其在高一必修三学过《药》,学生对于相关的背景以及当时社会与人民群众的状况还会有一定的印象,这是教学本课的有利条件。

2、不利因素: 总体上看,学生文化基础较弱,不少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阅读习惯,学习仍处于被动状态。有些学生甚至没有耐心阅读课文,更不用说细读、研读了。 三、说教法

1、问答法。 设置原因:老师通过一些启发性或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的设置,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以及口头交谈对话的能力。

2、朗读鉴赏法。 设置原因:通过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和表演,以深入理解或鉴赏课文中人物语言或对白,锻炼学生表情朗读或创造性朗读能力。

3、导读法

设置原因:在主人公的思想性上,做适当的引导,使学生了解阿Q的精神本质,以及反思自己或其他人身上存在的这种精神。

4、讨论法

设置原因:通过课下的研讨,在课堂上展开讨论,互相置疑,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讨论中得到启示。设置好讨论题,设题要有一定的难度,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四、说学法

1、自读研读法。

设置原因:学生对鲁迅的文章已有所了解。本文还相当有趣,因此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自我研读,学生通过独立阅读,读细、读懂课文,来理清小说全文的思路及课文节选部分的基本情节。

2、分角色朗读和表演的方法。 设置原因:分角色朗读和表演可以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前提下对小说的精彩片段或情节进行情景再造,更好地体会作者精彩的语言描写及设身处地去感受和体验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形成过程。

3、小组内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设置原因:以小组为单位研讨课文,探究问题,鉴赏文学形象。这既可以提高学生表达与交流的自觉意识,又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开阔学生的视野。

五、说教学安排和教具的使用。 1. 课时:3课时 2. 内容要点:

第一课时:了解鲁迅及其作品创作思想、写作背景;分章节概括小说全文故事梗概;初步感知阿Q这个人物形象的基本情况;展示学生摘录的幽默语句;复述课文节选部分的基本情节;观看《阿Q正传》第二、三章的电影片段。

第二课时:分析典型人物阿Q的典型性格,把握阿Q精神胜利法的实质和社会现实意义及分析评论我们身边的阿Q精神。

第三课时 :品味和鉴赏小说的艺术特点,把握小说的语言风格,如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描写,精彩的人物心理刻画等,并据此进行相应的堂上写作训练。

3、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课件,包括鲁迅照片、电影中阿Q的人物图象、电影片段)

六、说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预习:(用预习本完成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

1、提前两周布置学生课下到图书馆借阅《阿Q正传》全文,要求学生列出小说全文内容梗概,理清层次思路;寻找自己认为幽默的语句并分析幽默背后所体现出来的人物性格特征和严肃的主题;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阿Q正传》电影。

2、编印有关作者及背景资料让学生课前学习。

3、摘抄生字詞,查阅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根据老师提供的小标题用三五百字复述课文(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

①自吹“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②讥笑未庄人“不见世面”③癞疮疤的故事④押牌宝的故事⑤阿Q败于王胡⑥挨“哭丧棒”⑦调戏小尼姑

设计意图:首先,课前预习的布置除了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作好准备外,还需要寻找文章的最佳切入口,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由于小说的语言幽默,可作为突破口。其次,编印有关作者及背景资料让学生课前学习,使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努力做到知人论世,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再次,养成学生查阅工具书的习惯及要求学生精读课文。学生复述课文往往容易空泛或过于简单,列出这七个标题,目的是提醒学生注意记叙的要素,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交代清楚,重要的对话和生动的细节要求复述的准确,并写出复述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