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显贵之人。但诗中出现了:“君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又如诗中出现了三例“逼迫”,即“逼迫有阿母”、“逼迫兼弟兄”、“同是被逼迫”,这也是晋人惯用的一个词。二是诗中有较多的语言事实,可以从汉语史的角度鉴别它们年代。如作者考证说,诗云“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中的“兰家女”,晋代张湛《列子注》中有“凡人物不知生出者谓之兰也”的注语,这既解决了“序云刘氏,此云兰家”的矛盾,又证实了诗的写作年代,因为“兰”的这种用法,正是晋代民间口语。P42
第三节指导辞书编纂
1.训诂学和辞书编纂关系十分密切,这是因为: 1)辞书的编纂,需要在体例和方法上参考前人的训诂专书和注释书。2)语文辞书的释词方法,仍然没有越出古代语文辞书的范围。
3)学习训诂学,可以指导辞书编纂,以进一步提高语文辞书的质量。P43
2.从训诂学角度看,汉语辞书(以《汉语大词典》、《辞源》为例)编纂中还有什么不足之处?P44
1)词条或义项失收。2)释义不确。3)源流失
考。
3.《辞海》、《汉语大词典》中有些词未收的原因: 1)一种可能是资料摘录者取证时不够仔细,把它们给漏了。
2)还有一种可能则是取证虽然看到了,但并没有意识到是词,未加摘录。P44
大型语文辞书(以《辞海》、《汉语大词典》为例)误释的原因:
1)把僻义当作常用义来理解。 2)把古义当作今义来理解。 3)把形近义异的词语视作同义词。 4)把异形同义词误解为不同词语。 5)误解词语结构。 6)随文作释。P46
4.溯源:是指把词或义出现的年代尽可能地往前推,最好能找到其原始出处。P49
阅读书目
1.许威汉:《训诂学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郭在贻:《训诂学》,北京:中华书局2005。 3.白兆麟:《训诂学引论》,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
【本章参考文献】 【思考与练习】
一、简释“训”和“诂”的同异。 二、简析训诂和训诂学的关系。
三、试谈你对黄侃训诂、训诂学定义的看法。
第三章训诂著作(上)?古书注解
【教学目的】了解先秦时期训诂的成就;掌握两汉时期训诂兴盛的三个原因、三个表现和四个特点;理解魏晋至隋唐时期训诂的四项成就和取得这些成就的四个原因。了解宋代训诂的特点和成就(变革的表现)。掌握清代训诂复兴的原因、表现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各时期训诂学重要人物和著作。 【课时安排】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两汉时期
1.“章句”:“章句”是东汉学者给古书作注的名称,是通过分章析句来注解古书的一种著作体。除了解释字词外,还串讲文章大意。P57 2.“注”:“注”是东汉学者给古书作注的名称,大约从东汉开始,对古书的注解从称“传”转而称“注”,“注”后来成为古书注解的通称,使用最为广泛。
如《孟子注》、《楚辞注》等等。P57
3.“传”:“传”是古代学者给古书作注的名称。“传”是相对“经”而言的注解术语。在秦汉之际,把儒家的六部著作《诗》、《书》、《礼》、《易》、《春秋》、《乐》称为“经”,把解释经的书称为“传”,如《毛传》就是对《毛诗》的解释。P58 4.“传”、“章句”、“注”:都是古代学者给古书作注的名称。“传”是相对“经”而言的注解术语。如《毛诗故训传》就是对《毛诗》的解释。而“章句”和“注”都是东汉学者给古书作注的名称,因此如《孟子章句》也可称为《孟子注》。大约从东汉开始,对古书的注解从“传”转而称“注”,“注”后来成为注解的通称,使用最为广泛。P57--58
5.《毛传》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P58 1)解释字词。2)串讲句意。3)说明语法修辞。4)引据典实。
6.《毛传》的不足之处:P61
1)一类是受时代的局限,对诗意有所曲解。如《周南。关雎》是一首赞美爱情的千古绝唱,却成了作者的说教。
2)另一类则是注解不确,如《周南。卷耳》:“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