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通论》读书笔记 下载本文

为思想体系时代,整理材料,它以各种完备概念系统提供科学世界图景。20世纪,规律表述为趋势、大数定律。现代科学趋势,科学整体化和专门化。最兴盛发达科学是:横向科学、交叉科学、边缘科学、综合科学。由此构成了老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新三论:协同学、自主理论、耗散结构。原来的物理、化学、生物的个别世界图景,变成了我们对整个世界的图景。

宋健主编《干部现代科技读本》,现代科学从单义性走到多义性,从精确性走向模糊性,从准确性走到不确定性,从线性走到非线性。展现给我们现代科技世界图景,它虽然是秩序井然,但不是固定不变的世界图景。结论:理论思维的历史性。比如说,康德哲学是经典物理学的哲学表达。

②反思科学成果隐含着的更为深层次的东西:概念框架(概念自我理解和概念之间的相互理解,概念框架创新的构建)、解释原则(更新,在库恩理论中说明)、认识成分(方面、环节是活生生、多方面、相互理解,人类认识的阶梯、支撑点)。

③反思科学的划时代发现,对科学世界图景、思维方式、价值规范,概念框架、解释原则、认识成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科学划时代发现,引发的连锁反应是,各门科学都试图运用这种认识成分(或认识方法、认识方式)来研究自己的对象,哲学家们也试图这种被科学家普遍运用的认识成分去重构关于理论思维前提的哲学理论,使整个人类对人与世界的相互关系的理解发生重大变化。对哲学来说具有双重意义:正面效应(提供了崭新的认识成分以此构建自己科学理论体系)、负面效应(片面夸大,理解为延伸、变形关系,最终导致唯心主义)。

3、科学发展的逻辑

人类认识发展史最集中的、最精炼的、最深刻的表现在科学自身的发展史。反思科学发展的逻辑就是也就是在高级层次上反思人类认识发展的逻辑。主要体现三个方面:

①反思科学问题历史更迭

卡尔 波普尔提出的三个世界理论:古代哲学,离开世界2对世界1的关系,直接断言世界1;近代哲学,世界2对世界1关系出发,反思思存关系;现代哲学,以世界3为中介,反思世界2对世界1的关系。

卡尔 波普尔提出的证伪主义理论。

波普反对常识化理解科学:观察、实验搜集事实得出单称命题— 再通过归纳推理方式,得出全称命题(关于经验和实验对象的普遍原理)— 经过演绎推理,对经验对象作出解释,对未知经验对象作出理论预见。

科学发展的模式:P1(提出问题)-TT(问题的试探性理论=假说)-EE(对试探性理论的检验)-P2(提出新的理论)。科学不是始于观察,而是始于以往科学给我们的问题。

②反思科学范式的历史转换(历史主义科学哲学思潮)

托马斯 库恩的“科学范式”描述科学发展的模型:前科学(科学反思形成过程)— 常规科学(确认了某种成熟的科学范式)— 科学危机(既有的科学范式发生动摇)— 科学革命(抛弃旧范式与接受新范式)— 常规科学(新范式确立后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库恩的范式概念与科学家集团这个概念互为解释的,范式是科学家集团所信奉或遵循的信念和规则;科学共同体则是由于信奉或遵守某些最基本的信念与规则而形成的科学家集团。科学范式是一套解释原则-隐含本体论问题-形而上学的假定。它是对逻辑实证主义反叛。

拉卡托斯,也被称为历史主义(波普继承),或精致的证伪主义(库恩继承),科学研究纲领的方法论:理论的硬核(最根本的统一性原理、最基本的解释原则,构成了真实的库恩意义上研究范式);理论研究的保护带(一系列的辅助性假说和初始条件)。任何一种研究,如果触及它的保护带,修改辅助性假说,在于加强理论硬核;如果触及它的理论硬核前提,变革理论硬核,改变理论范式,科学革命。我们研究应当用谁都听明白的话讲一番谁也没有

想不到的道理;千万不要用谁都听不明白的话说一些尽人皆知的道理。推荐书籍《科学哲学》

费耶阿本德,他批判逻辑经验主义,提出与传统看法截然对立的科学方法论论点—怎么都行,思维的无政府主义。

③反思科学概念的历史发展

推荐书籍,瓦托夫斯基《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黑格尔《逻辑学》,索绪尔《普通语言学》。瓦托夫斯基,首先在常识概念意义上理解它,才能理解科学意义的内涵;其次,理解科学概念演化,必须理解概念框架变革;最后,诉诸于概

念自身的发展。

4、科学的时代精神,理论地表征了那个时代的科学精神。

①古代:爱智慧时代。人的经验反思,走出两条路:原子论、理念论。最终统一为唯心论,他们寻求万物的统一,必然逻辑的统一理念。

②中世纪:信仰的时代。由理念统一,必然走向信仰。哲学成为宗教婢女, ③文艺复兴:冒险的时代

④17 统称为理性时代(用理性信仰代替了上帝) ⑤18 近代哲学是上帝人化过程,发现人的过程

⑥19世纪:思想体系的时代

⑦20世纪:分析的时代(科学主义思潮、人文主义思潮、马克思主义)现代哲学转向:语言、生存论、实践转向。学院化、专业化、职业化、技术化的哲学。

⑧21世纪:体验的时代 卡西尔《启蒙哲学》 5、反思科学的社会功能

主流科学哲学:逻辑实证主义、批判理性主义、历史主义、新历史主义。佛兰克《科学哲学》中,非主流科学哲学,反思科学的社会功能。他把科学、科学技术应用当作哲学的反思的最重要对象和内容。(科学技术进步和科学技术负面效应如环境污染等)

当代中国现代化问题,概括为一句话,历时态问题的同时态解决。我们要解决前现代化发展为现代化的问题,又要解决已经后现代的发达的国家所造成的全球化的后果给我们提出的严峻的问题。

三、超越科学主义的思潮(在讲哲学冲突时讨论)

从19世纪的中晚期以来,特别是整个20世纪,出现了试图运用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改造哲学的科学主义思潮——科学是伟大的、哲学是渺小的;科学是客观的、深刻的,哲学是说教的、玄想的、空洞的。哲学科学主义思潮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主要科学的迅猛的发展,为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推荐,赖欣巴哈《科学哲学的兴起》、莫尔顿 怀特《分析的时代》。科学哲学要把哲学变成科学的逻辑。所谓的哲学,是对普遍性的假解释,因为科学还没有发达到足以提供普遍解释的能力。哲学不是发现问题,而是澄清事实。

90年代以来。本体论=存在或在;外延最大,内涵最稀薄的概念。黑格尔“无规定的直接性,先于一切规定性的无规定性,最原始的无规定性”。具有规定性的所有事物称作在者。世界上只有具有规定性的“定在”或“在者”,而不存在没有任何规定性的纯粹的“在”。作为本体的“在”,就是超验的“在”,而不是经验的存在。本体本身是一个绝对自在的、具有终极始因性的存在。人是一种从不满足于既有存在,而是追求未来理想存在的一种存在,这通常被称作人的形而上学本性。它的实质就是哲学为人类揭示出宇宙的绝对之真、至上之善和最高之美。存有就是存无,存有存无就是存思。

③何以有本体论:哲学和本体论的关系?

从哲学的理论性质、功能上看,哲学就是本体论,不是把哲学理论内容归结为本体论。哲学可分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观、价值论。它们就其理论性质而论,都是本体论。本体论标志着哲学的特殊理论性质,不是代替哲学的全部理论。我们诉诸于下面2基本内涵。

2、本体论的基本内涵

①终极存在—寻求世界的统一性

思维主体寻求这种抽象的统一性,企图以此为根据去说明“在者”生成、演化和复归。古今中外哲学家,本体论划分为三种:实体本体论(自然、物质,世界何以可能)、逻辑本体论(共相存在)、文化本体论。古希腊的“在者”之在,让位于“逻辑”之在。

哲学是人类自身存在的自我意识理论。本体论是人自身存在何以可能的追问和承诺。 ②终极解释—寻求知识的统一性

作为终极解释的本体论所寻求的是关于“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这种基本原理可以使人类经验中的事物得到统一性的解释,或者可以被解释为某种普遍本质的具体表现,从而达到思维把握和解释世界的全体自由性。

③终极价值—寻求意义的统一性

它历史的构成人类用以判断、说明、评价和规范自己的全部思想和行为的根据、标准和尺度,即作为意义统一性的终极价值。

上述三者割裂结果:本体经验化(实体论)、本体科学化(知识论)、本体艺术化(诗化)。造成巨大的弊端-存在论-真理论-价值论的分裂。黑格尔实现三者

统一,辩证法。

近代哲学,自然本体论-物质本体论-精神本体论-人本学本体论。上述本体论就是代替上帝本体论的人化过程。现代西方哲学一种特征,本体论诗化,真理观的相对主义,价值观的多元主义,历史观的非决定论。

“在”—有、无、思。是其所是的根据—何以可能。赖欣巴哈说:本体论追求是人类不幸之本性,因为人类总是倾向于在无法做出正确答案的时候,就想做出答案;当普遍性的寻求科学解释失败时,就用哲学的假解释代替它。

3、本体论的人性根基

①实践活动的理想性,人类活动对世界的否定性统一关系,通过改变世界来维持和发展自身。人是现实的存在,又是理想性的活动。实践是它的存在方式。

②人类思维的至上性

人类实践总是一种目的性要求,或者理想性的图景来进行它的活动,它就要把现实性变成理想性的存在,在它的实践活动中必然蕴含着一种对于终极存在、终极解释、终极价值的渴求。基于人类实践本性人类的思维,如果你从个别实现每次的现实来看,它当然是一种有限的、非至上的;如果要从人类思维的使命、可能、目标、历史目的来看,它又是无限的和至上的。本体论追求就是人类至上性本性的哲学表现。

③自我意识的根基性

哲学是一种人类关于自身存在的自我意识理论的时候,人类自我意识最深层的东西:寻求你从哪里来,你到那里去,来之前、去之后,你怎么生存。人是向死而思生。

1、本体论的传统方式(局限性)

① 从思想方式上,把“在”与“在者”绝对对立— 绝对在(存在论梦想,光源隐喻) ② 从思想原则上,把“主观”与“客观”割裂开—绝对客观(知识论梦想,镜子隐喻) ③ 从思想指向上,把“相对”与“绝对”割裂开—绝对在(逻辑学梦想,信使神隐喻) 最初寻求的本体是万物与始基对立范畴,最后演变为变体与本体矛盾,本体成为流变现象中不变的概念,变体成为变换不定的、虚幻的存在,把一切变体的存在还原为本体的存在,把本体存在解释和说明一切变体的存在,构成传统哲学的本体论思维方式—还原论的思维方式。现在哲学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