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大全(带答案) 下载本文

循环内广泛微血栓形成后可引起广泛出血等严重后果。

3.4.03 ⑴种类:①血栓;②脂肪;③气体:空气、氮气;④羊水;⑤肿瘤细胞;⑥寄生虫及寄生虫卵;⑦细菌等。

⑵运行途径:1)顺血流方向 ①体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及其分支;②左心房→左心室→动脉系统至大动脉的分支,最终嵌塞于口径与其相当的分支。2)逆血流方向(由于胸、腹腔内压骤然剧增所致) ①下腔静脉→下腔静脉所属的分支;②左心→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右心等。

3.4.04 ⑴栓塞的类型:①血栓栓塞;②气体栓塞;③脂肪栓塞;④羊水栓塞;⑤其他如寄生虫及其虫卵栓塞,肿瘤细胞栓塞等。

⑵后果:①肺动脉栓塞,可致肺出血性梗死,甚至致急性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而死亡;②脑动脉栓塞,可致脑梗死,呼吸中枢和心血管中枢的梗死可引起患者死亡;③肾动脉栓塞,可引起肾脏梗死;④脾动脉栓塞,可引起脾脏梗死;⑤肠系膜动脉栓塞,可致肠梗死,湿性坏疽形成;⑥肝动脉栓塞,可引起肝梗死等。

3.4.05 ⑴梗死的原因:①血栓形成;②动脉栓塞;③动脉痉挛;④血管受压闭塞。 ⑵类型:①贫血性梗死;②出血性梗死。

⑶条件:1)贫血性梗死 ①组织结构比较致密;②侧支循环不充分;③动脉分支阻塞。2)出血性梗死 ①组织疏松;②双重血液供给或血管吻合支丰富;③组织原有淤血;④动脉分支阻塞;⑤侧支循环不能代偿等。

3.4.06 ⑴贫血性梗死 1)肉眼:①外观呈锥体形,灰白色;②切面呈扇形;③边界清楚;④尖部朝向器官中心,底部靠近器官表面;⑤梗死周边可见充血、出血带。2)镜下:①梗死区为凝固性坏死(脑为液化性坏死);②梗死边缘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③梗死边缘有充血和出血等。

⑵出血性梗死 1)肉眼:①梗死区呈暗红色或紫褐色;②有出血;③失去光泽,质地脆弱;④边界较清;⑤肺的出血性梗死的底部靠近肺膜、尖部指向肺门的锥形病灶。2)镜下:①梗死区为凝固性坏死;②梗死区及边缘有明显的充血和出血;③梗死边缘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等。

3.4.07 ⑴概念 1)血栓形成 ①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②血液成分凝固;③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2)栓塞 ①循环血液中;②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③阻塞血管腔的过程。3)梗死 ①动脉阻塞;②侧支循环不能代偿;③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⑵三者相互关系 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梗死(无足够侧支循环时发生)

一、名词解释

4.1.01 炎症(inflammation) 4.1.02 变质(alteration) 4.1.03 渗出(exudation)

4.1.04 增生(proliferation)

4.1.05 速发短暂反应(immediate transient response) 4.1.06 速发持续反应(immediate sustained response) 4.1.07 迟发延续反应(delayed prolonged response) 4.1.08 趋化作用(chemotaxis) 4.1.09 调理素(opsonin)

4.1.10 炎症介质(inflammatory mediator) 4.1.11 菌血症(bacteriemia) 4.1.12 毒血症(toxemia) 4.1.13 败血症(septicemia)

4.1.14 脓血症(pyemia), 又称脓毒血症 4.1.15 蜂窝织炎(phlegmon or cellulitis) 4.1.16 脓肿(abscess) 4.1.17 疖(furuncle) 4.1.18 痈(carbuncle) 4.1.19 肉芽肿(granuloma)

4.1.20 化脓性炎(purulent inflammation) 四、问答题

4.4.1 简述渗出液和漏出液的区别。 4.4.2 简述炎性渗出对机体的利与弊。 4.4.3 简比较脓肿与蜂窝织炎的异同。

4.4.4 炎症局部可有哪些临床表现,其病理学基础是什么? 4.4.5 简述影响炎症过程的诸因素。 4.4.6 从病理学角度如何确诊炎症? 4.4.7 临床病理讨论

男,23岁,右拇趾跌伤化脓数天,畏寒发热2天,曾用小刀自行切开引流。入院当天被同事发现有高热,神志不清,急诊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9.5℃,脉搏130次/分,呼吸40次/分,血压10.7/6.7kPa,急性病容,神志模糊;心率快、心律齐;双肺有较多湿性啰音;腹软,肝脾未扪及;全身皮肤多数淤斑,散在各处,右小腿下部发红肿胀,有压痛。实验室检查:红细胞2.5×1012/L,白细胞25.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0.75,单核细胞0.02,淋巴细胞0.23。

入院后即使用大量激素、抗生素、输血2次,局部切开引流。入院后12小时血压下降,休克,病情持续恶化,于入院后第3日死亡。

尸体解剖发现:躯干上半部有多数皮下淤斑散在,双膝关节有大片淤斑,从右足底向上24cm皮肤呈弥漫性红肿,拇趾外侧有一1.5cm之外伤创口,表面有脓性渗出物覆盖,皮下组织出血。双肺体积增大,重量增加,普遍充血,有多数大小不等的出血区及多数灰黄*色米粒大小的脓肿,肺切面普遍充血,有多数出血性梗死灶及小脓肿形成;支气管黏膜明显充血,管腔内充满粉红色泡沫状液体。全身内脏器官明显充血,心、肝、肾、脑实质细胞变性。心包脏层、消化道壁、肾上腺、脾脏有散在出血点。在肺及大静脉血管内均查见革兰阳性链球菌及葡萄球菌。 请回答:

⑴死者生前患有那些疾病(病变)?(根据病史及病理解剖资料作出诊断) ⑵这些疾病(病变)是如何发生、发展的? 答案

一、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

4.1.01 ①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②对组织损伤的防御反应;③炎症的基本病变:变质、渗出和增生。 4.1.02 ①炎症局部组织;②变性和坏死。

4.1.03 ①炎症局部组织;②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③进入组织间隙、体腔和黏膜表面等。 4.1.04 ①炎症局部组织;②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③数量增加。

4.1.05 ①炎症介质;②细静脉内皮细胞收缩;③迅速出现,持续时间短;④常见于过敏性炎等。 4.1.06 ①内皮细胞损伤;②微循环血管;③迅速出现,持续时间长(直至血栓形成或内皮细胞再生修复为止);④常见于严重烧伤及化脓性细菌感染等。

4.1.07 ①内皮细胞损伤;②毛细血管和细静脉;③发生较晚,持续时间长;④常见于轻-中度的热损伤或X线和紫外线照射伤等。

4.1.08 ①白细胞;②向着化学刺激物;③定向移动。

4.1.09 ①有助于吞噬细胞识别及附着;②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等蛋白质。 4.1.10 ①介导炎症反应;②化学因子;③来自血浆和细胞。 4.1.11 ①血液中查到细菌;②无全身中毒症状。

4.1.12 ①血液中查不到细菌,但有细菌的毒性产物或毒素;②有全身中毒症状。 4.1.13 ①血液中查到细菌,并大量繁殖和产生毒素;②有全身中毒症状。 4.1.14 ①化脓性细菌;②败血症;③迁徙性脓肿。 4.1.15 ①疏松结缔组织;②弥漫性;③化脓性炎。 4.1.16 ①限局性;②化脓性炎;③组织发生溶解坏死。 4.1.17 ①毛囊、皮脂腺及其周围组织;②脓肿。 4.1.18 ①多个毛囊、皮脂腺及其周围组织;②脓肿。

4.1.19 ①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细胞;②浸润和增生;③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4.1.20 ①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②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③化脓性细菌或坏死组织。 四、问答题(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

4.4.1 ⑴渗出液:①蛋白含量高;②细胞成分多;③混浊,易凝固;④密度高;⑤见于炎症;⑵漏出液:①蛋白含量低;②细胞成分少;③清亮、透明,不易凝固;④密度低;⑤见于血液循环障碍。

4.4.2 ⑴有利的方面:①稀释毒素;②免疫反应;③吞噬杀灭病原体;④促进修复;⑤局限病灶。⑵有弊的方面:①压迫,阻塞;②机化,粘连;③损伤组织。

4.4.3 ⑴不同点:1)脓肿:①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②局限性;③组织破坏、形成脓腔;④痊愈后易留瘢痕;2)蜂窝织炎:①常为溶血性链球菌引起;②常见于皮肤、肌肉和阑尾等;③弥漫性,易扩散;④痊愈后常不留瘢痕;⑵共同点:均为化脓性炎。

4.4.4 ⑴临床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⑵病理学基础:①红:充血;②肿:炎性渗出或增生;③热:充血和代谢增强;④痛:离子浓度、炎症介质和压迫神经;⑤功能障碍:组织损伤、压迫阻塞及局部疼痛等。

4.4.5 ①致病因子;②全身性因素(免疫、营养、内分泌等);③局部因素。 4.4.6 ①变质、渗出、增生;②炎细胞浸润最重要。

4.4.7 ⑴右拇趾化脓性炎,脓血症。⑵创伤→感染→化脓性炎→血道播散→脓血症。

一、名词解释 5.1.01 肿瘤(tumor) 5.1.02 间变(anaplasia) 5.1.03 转移(metastasis) 5.1.04 异型性(atypia)

5.1.05 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disease or precancerous lesion) 5.1.06 不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 5.1.07 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

5.1.08 癌珠(carcinoma pearl or keratin pearl) 5.1.09 癌基因(oncogene)

5.1.10 肿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 四、问答题

5.4.01 简述异型性、分化程度及与肿瘤良恶性的关系。 5.4.02 试比较肿瘤性增生与炎性或修复性增生的区别。 5.4.03 简述肿瘤的命名原则。 5.4.04 试比较良性瘤与恶性瘤的区别。

5.4.05 试比较癌与肉瘤的区别。 5.4.06 简述恶性瘤对机体的影响。

5.4.07 简述食管癌、胃癌、大肠癌的共同点(或相似点)。

5.4.08 简述肿瘤的分级、分期及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指出其在肿瘤防治中的意义。 5.4.09 何谓癌前病变,请列举5种癌前病变或癌前疾病,并说明应如何正确对待癌前病变。

5.4.10 患者男,48岁,因发热、咳嗽、咳黏液脓痰5天,痰中带血2天入院。既往患者有吸烟、饮洒史。曾于五年前被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等,自述“心窝”、腹上区(上腹部)经常性疼痛,近来咳嗽时加重。体格检查:体温38.30C,脉搏82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7.3/10.1kPa(130/76mmHg),消瘦,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质稍硬,动度差。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0.85×109/L,血红蛋白90g/L。X线胸片:左下肺近肺门处见一3cm×2.5cm边缘不整之阴影。纤维胃镜:胃窦小弯侧有2cm×1.8cm的糜烂面伴灶性出血,余无特殊。请拟定诊断的步骤和方法,并作出可能的诊断。

5.4.11 患者女,41岁,右乳腺乳头外上方皮下有肿块,你准备采取哪些方法来确定肿块的性质(包括采集病史,物理检查和病理检查)?

5.4.12 患者女,37岁,腹上区不适伴明显消瘦3月,大便次数增多二周,食欲缺乏,最近10天内3次大便检查潜血阳性。三天前突感耻区(下腹部)不适、腹胀。B型超声波检查发现盆腔左侧有约7cm×4cm×4cm之实性肿块,肿块与卵巢界限不清,肿块周边广泛粘连,诊断为左卵巢黏液腺癌。请结合病史进一步明确诊断。 答案

一、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

5.1.01 ①致瘤因素;②机体的局部细胞;③基因水平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④克隆性异常增生;⑤形成新生物;⑥常形成局部肿块。

5.1.02 ①恶性瘤细胞;②缺乏分化的状态,即失分化、未分化的状态。

5.1.03 ①肿瘤细胞;②通过血管、淋巴管、体腔转移;③他处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 5.1.04 ①肿瘤组织;②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③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5.1.05 ①某些良性病变或疾病;②具有癌变的潜在可能性;③不及时治疗则可能转变为癌。

5.1.06 ①上皮细胞异乎常态的增生;②增生的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核大、浓染,核浆比例增大,核分裂可增多,细胞排列较乱、极向消失;③主要发生于皮肤或黏膜上皮。

5.1.07 ①被覆上皮内(也可为腺上皮)或皮肤表皮层内;②不典型增生累及上皮全层;③未侵破基膜。 5.1.08 ①分化好的鳞状细胞癌;②癌巢中央出现同心圆层状排列的角化物;③病理学确定鳞状细胞癌分化程度的形态学标志。

5.1.09 ①在细胞或病毒中存在;②能诱导正常细胞的转化;③形成肿瘤的基因;④为原癌基因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其结构发生改变、被激活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