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导师简介 下载本文

郭惠勇

博士,副教授

研究领域或方向:结构的损伤检测研究;结构的防灾、减灾与振动控制研究;结构的设计优化研究。

教育经历:2001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结构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4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2005年1月 ~2006年9月,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2006年10月~至今,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

学术及科研成果:主持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一项(项目编号:2006BB6165);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项目编号:10202018,50678181/E0805)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一项(项目编号:2002E206),参加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资助项目一项,并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横向课题“三峡工程大型户外电器设备地震作用下安全性问题及对策研究”。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被SCI检索4篇,被EI核心检索13篇,被ISTP检索论文2篇。

主要科研项目:主持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可靠性信息融合技术的拱桥损伤识别研究”(2007-2008)。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大跨越超高压输电塔-线结构体系风致耦合振动的精细分析方法” (50678181/E0805,2007-2009)。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结构大变形形状优化及灵敏分析的多尺度无网格方法” (10202018,2002-2004)。主要参与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智能建筑灾变监控信息融合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2002E206,2002-2004)。参与了锦州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委托的横向课题“三峡工程大型户外电器设备地震作用下安全性问题及对策研究”(2002-2003)。

晏致涛

博士,副教授

研究领域或方向:高耸及大跨结构风工程研究

教育经历:1999,南昌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2002年,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2006,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2006~至今,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副教授。

获奖:2008年获重庆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奖。

主要研究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分裂导线覆冰及舞动机理研究;重庆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特高压输电线路导线覆冰及舞动。

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专项-复杂山地地形的近地风场模型及超高层建筑风致振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跨越超高压输电塔-线结构体系风致耦合振动的精细分析方法。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李正英 女

博士,副教授

研究领域或方向:结构动力分析,大跨度结构的防灾、减灾,抗震减震控制研究。

教育经历:2000年12月,重庆大学工程力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8年7月,重庆大学结构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2001年1月~2003年7月,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助教;2003年7月~2008年7月,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2008年7月~至今,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2009.8~至今,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访问学者。

科研成果及主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在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及被EI核心检索共6篇。先后主持及参加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余项。作为项目主要研究者,进行了国家基础研究规划项目(973计划)“大跨度拱桥地震反应特性及减震控制研究”,该项目研究成果获得“重庆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作为项目主持人,正在进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强震下高墩大跨桥梁破坏机制及基于性能的减震控制研究”的研究。获得两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

王卫永

个人简介:男,汉族,中共党员,河南太康人,博士,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教育经历:2002年7月毕业于青岛建筑工程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

2005年7月毕业于青岛理工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8年6月毕业于同济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

2010年3月—6月,获International Young Researcher Scholarship Program Based on the

Advanced Researcher Development Project的资助,赴日本Tokyo University of Science进行访问和研究。

社会兼职:中国钢结构协会房屋建筑钢结构协会理事;

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结构抗火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钢结构协会防火与防腐分会会员。

科研项目:主持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项目1项(20090191120032),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50838143)。

科研成果: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EI收录7篇。

学术交流:2008年5月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参加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es in Fire (SIF’08)并做大会报告。

2009年3月作为邀请报告人赴韩国首尔参加了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eel Structures(ISSS’09)并做大会报告;

2009年10月赴山东济南参加了第五届全国钢结构防火及防腐技术研讨会暨第三届全国结构抗火学术交流会并做大会报告;

2009年11月赴武汉参加中国钢结构协会房屋建筑钢结构分会第六届理事会成立大会暨2009年学术年会。

杨佑发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结构工程实验室主任。研究领域: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和工程力学。主持或参与了15项纵向项目及多项横向项目,其中主研的4项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在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了有关结构分析方面的论文70余篇,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近60篇,被SCI和EI收录论文20余篇。入选“重庆市第二届学术技术带头人”。主持了数十项建筑和桥梁结构工程的检测和鉴定等科技服务项目。

张亮亮

现任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道路与桥梁工程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风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商务部国际合作局专家组成员。主要从事高层建筑结构及桥梁结构抗风、抗震以及桥梁健康检测与加固技术等方向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主持国家和地方的重大、重点工程科研项目十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8篇被SCI、EI检索系统收录。先后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7项。

姚刚

现任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现代施工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建筑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总工程师联合会常务理事、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学会特许建造师(MCIOB)、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咨询专家、重庆市土木工程学会理事、全国高校土木工程施工学科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及其信息化、深基坑施工方法及安全控制、大跨度钢结构施工等方向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重大、重点工程施工方案编制数十项,作为主要执笔人,编写国家及地方工程建设标准4部、主编国家及省部级施工法5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10余篇被EI检索系统收录。先后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项。

张宏胜

副教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高层建筑结构、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技术、深基坑施工方法及安全控制、大跨度钢结构施工、工程项目管理及其信息化等方向的研究。主持监理工作标准化系列工作项目,形成监理工作标准化系列手册(二册),主持完成市建委课题建设工程施工方案安全可靠度评价体系研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两项。 发表论文20余篇,著作和教材7本。

孙俊贻

工学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土木工程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大型结构状态监测与健康诊断系统等。先后参与重大工程科研项目7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8篇,其中11篇被SCI、EI检索系统收录,发明专利2项。

土木工程学科学术团队

1、张永兴学术团队

(1)负责人:张永兴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土木工程学科带头人。现任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目前承担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7项,已经完成科研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与其他专家合著公开出版学术专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2)主要研究方向

山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整治等成套关键技术

锚杆—围岩结构系统智能检测技术

高层建筑复杂地基稳定性分析研究

山地城市浅埋隧道与地面结构相互作用

(3)团队主要成员

阴可教授(博士后)、靳晓光副教授、周小平副教授(博士后)、许明副教授(博士)、王桂林副教授(博士)

2、李正良学术团队

(1)负责人:李正良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带头人,现任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振动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工程力学学报编委、重庆市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和主研包括“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在内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1994年获“四川省十佳青年教师”称号,1996年获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1997年获 “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主要研究方向

高层建筑上部结构及地基基础分析和设计的新方法、新理论

结构灾变行为与损伤诊断理论及方法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评估及维修决策方法

大跨度桥梁结构的抗震与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