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领导科学》重点及复习要点 下载本文

《领导科学》重点及复习要点

考试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25题,每题1分,共25分) 二、多项选择题(5题,每题2分,共10分) 三、简答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 四、论述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 五、案例分析题(2题,共15分)

第一章 绪论

1. 领导活动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领导活动产生于人类的共同劳动和社会分工。最初的领导活动在原始社会,并随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的:从原始平等、集体领导方式到个人专制、充满阶级剥削和压迫关系的领导方式,又到社会主义新的平等关系、集体领导的方式。

领导制度 原始社会 自然领导制度“禅让制”。(原始的集体领导体制)

2. 现代领导发展的基本趋势。★

(一)决策工作专门化(决策与执行都是统一在一起的,二者分离的标志是“事业部制”的产生, 其实质是决策权与执行权的分离,决策内部又有咨询与决策,即“谋”与“断” 的分离。 斯隆因此被誉为带来“组织革命”的“现代组织之父”。)

(二)领导主体集团化(领导主体是由“硬专家”或“软专家”组成的集团,不再是一个人。)

(三)领导方式民主化(“事业部制”及民间咨询机构的出现,也是民主制的发端和主要表现形式。民主化趋势的另一表现是监督的独立化。领导方式的民主化必然要求法治化。)

(四)领导方法科学化。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遵循严格的程序;二是运用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3.把领导工作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的原因?

(1)领导工作是人类一种特殊的重要实践活动,不仅需要一门科学,而且这种领导工作实践本身就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内容。

(2)领导工作之所以是一门科学,还由于它有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特殊规律和科学内容。

(3)领导工作之所以是一门科学,还由于它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对领导工作实践的宝贵经验和丰富内容,认真进行总结和探索,加以系统化、理论化,就是领导科学。

对领导工作实践的宝贵经验和丰富内容,认真总结和探索,并加以系统化、理论化,就是领导科学。

4.领导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领导活动的实践,是领导科学产生的土壤和源泉。在西方,领导活动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20世纪30年代之后开始的。

(1)现代社会生产的巨大发展,带来了社会活动的一系列变化。表现为:社会活动越来越复杂,社会活动变化

1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父传子的“世袭制” 专家式领导、(家长式的经验领导)“朕即国家” 专家集团式领社会主义社会 劳动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邓小平说“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本质的论述。 导(科学领导) 是服务。”这是对社会主义领导越来越迅速,社会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要求现代领导由经验领导上升为科学领导。

(2)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20世纪40年代后,产生了三门全新的横断科学,即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通称为系统理论。

(3)人类领导思想成果长期积累的结果。许多杰出人物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进行了卓越的领导,留下了不少宝贵经验。孙武著的《孙子兵法》、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德国克劳塞维茨撰写的《战争论》。 (4)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产生。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人类对领导活动的认识由经验上升为科学。

5. 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特点。★

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现代领导活动及其发展规律。

领导科学的基本要素:(1)领导者(2)被领导者(3)群体目标(4)客观环境

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矛盾,以及领导者的主观指导与客观环境的矛盾,自始至终是领导科学研究的基本矛盾。 领导科学的范围:领导本质、观念、职能、体制,领导者素质、领导方法、艺术、作风,领导绩效考评等。 领导科学的特点:①综合性。②应用性。③社会历史性。

6. 学习领导科学的目的(意义)。

(1)是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需要 (2)是深化全面改革的需要

(3)是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需要 (4)是促进干部“四化”、实现领导工作科学化的需要

7.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领导科学要做到?

(1)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2)必须从我国四化建设的实际出发,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 (3)必须继承、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认真总结我党的领导实践经验 (4)必须有分析地借鉴国外和古代的领导思想。

8.学习领导科学的方法: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学习领导科学的根本方法。

①实证方法,又称调查研究方法。②历史方法。③比较方法。④案例方法。⑤系统方法。⑥借鉴方法。

第二章 领导与领导者、被领导者

1.领导的概念,属性、特征、类型、基础。

★领导的概念:领导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内,领导者运用其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采用一定的形式和方法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并共同作用于各个客观对象,以实现预定目标的行为过程。 ★领导的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领导首先是社会共同劳动和共同生活的自然需要。这是领导的自然属性。同时,领导活动受到社会制度,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这就是领导的社会属性。其中,领导的社会属性占主导地位,规定着领导的自然属性,决定了领导的本质。 ★领导的特征: 1. 领导认识的特征:

①原则性。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②超前性。又称预见性,是指领导者在决策、战略规划和确定发展方向等活动中,具有超前性的思维方式,能够比他人站得高,看得远。

2

③综合性。指领导认识是一种多视角、多层次、多方面整合知识的过程,是高度综合的活动 ④创造性。指领导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新概念和范畴,善于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 ⑤系统性。即要有机地分析和利用各种要素 2. 领导实践的特征:

①权威性。权威性是领导的首要特征,是领导实践开展的前提和基础。

②依附性。即领导活动必须建立在其他社会实践之上,随着其他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③目标性。领导实践是一种目标取向活动,其本质和目的在于实现目标。

④组织性。即领导只能在组织中存在与发展,组织是领导的结构系统、活动空间和运行框架 ⑤协调性。即领导要协调好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的关系

⑥超脱性。即领导必须从根本上、全局上把握,从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 ⑦服务性。即领导就是服务,为人民服务,这是领导活动的根本价值取向和归宿。 ★领导的类型:

1)以领导的历史进程为标准:1自然式领导、2家长式领导、3管理式领导和4公仆式领导。

2)以领导的行为方式和特征:1原始简单领导、2集权式领导、3民主式领导、4公仆式领导、5专家式领导。 3)以生产关系:1原始社会的领导、2剥削阶级社会的领导、3社会主义社会的领导。 4)以领导的工作领域:1政党领导、2行政领导、3军事领导、4企业领导等。 5)以领导成员:1个人领导和2集体领导。

6)以领导的层次:1高层领导、2中层领导、3低层领导。

7)以领导关系为标准: 1层级式领导、2单线式领导、3星式领导、4轮式领导、5网络式领导。 8)以领导工作的重心为尺度:1以人为中心的领导、2以事为中心的领导、3人事并重式的领导。 9)以领导所拥有的权力和影响来源为依据:1正式领导、2代理领导、3非正式领导。

★领导的基础:指领导活动赖以存在并发挥作用的根本条件。领导基础主要表现为一种综合影响力。 影响力:是指指能够使别人服从或能改变他人思想、行为的力量。 领导的综合影响力的内容要素:权力、品德、知识、才能。

2.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属性。★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共产党处于执政党的地位,领导人民实现当家作主。在政治上,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在经济上,实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在文化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1)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的领导的本质就是服务。 (2)服务是社会主义领导活动的中心内容,是各项领导活动的根本目的和行为准则。

(3)强调领导就是服务,就必须正确处理指挥员和勤务员,主人和公仆、教育者和学生的关系。 (4)必须划清资本主义国家所说的服务和社会主义国家所强调的为人民服务之间的界限。当好勤务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领导指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衡量领导指挥得当与否的标志。

3. 领导者的概念,本质、特征、地位与作用。

领导者的概念:是指在社会共同活动中,在一定的职位体系中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个人或集体。 ★领导者的本质:是领导者与其他社会实践主体联系时表现出来的属性,是领导者内在的固有属性。

在原始社会里,领导者具有原始普通成员的性质。在阶级社会中,领导者是广大劳动群众的统治者、剥削者、压迫者、奴役者。在社会主义社会,领导者是当权者、负责人和服务员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 ★领导者的特征:

①拥有职权。1职权是组织赋予的,为实现组织目标的工作权力;2职权有明确而严格的限制范围;3职权有客观内涵,与领导者的个人的主观特征无关。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