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下载本文

1、完全依靠自身的感觉来计量时间,准确吗?怎样能比较准确地计量时间呢?

2、完成作业本作业。 板书设计:

时间在流逝??

体验:

一分钟有多长? 时间有快慢吗? 教学后记:

2、太阳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会慢慢的变化,日晷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计时器。

过程与方法:观察太阳光影在一定时间内长短和方向的变化;讨论太阳光影是怎么用来记录一天的时间的;学习使用简易日晷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人探索时间的过程,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太阳钟计时的原理。 【教学难点】制作使用太阳钟计时。

【教学准备】关于日晷计时的资料、立竿、制作太阳钟的套材(小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如今,我们只需要看一看钟表就能知道现在几点了。可过去的人们并没有我们今天使用的钟表,在时钟发明之前,古人是用什么来计量时间的呢?(学生充分交流)

2、揭题:太阳钟。(板书课题) 二、用太阳来计时:

1、关于古人利用太阳计时的资料交流。

如:一天是怎么确定的?(古人用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如:古时候一天分为几小时?是怎样划分的?阅读课本P52资料等等。 三、用光影来计时:

1、师:古代的人还常常用光影来计时。他们是怎样做的呢?

2、引导思考:在太阳下,将一根木棒竖直地插在地上,地面上会有一个木棒的影子。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的方向、长短会花生变化吗?

3、组织观察活动。(课前老师画一次影子,课中和学生再去画一次,使用太阳钟时还可以画一次。)

4、如有录象片段,可适当代替上面的观察光影的活动。 5、讨论:古人是怎么利用太阳的光影来计时的? 6、出示日晷及日晷面图,解释怎样计时。 7、师结合日晷面介绍“时辰”资料。 8、师提供太阳钟套材,小组合作组装。 9、师介绍使用方法,学生尝试计时。 四、延伸:

1、为什么古人选用太阳来记录一天时间的流逝呢? 2、太阳钟在实际使用中会有哪些弊端? 板书设计:

太阳钟

资料: 日晷

“天” “时辰”

教学后记:教师应该找到 有关于日晷计时的图像,才能便于学生了了解日晷的计时方法。

3、用水测量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根据记录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滴漏实验 【教学难点】滴漏实验

【教学准备】有关水钟的资料、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装300毫升水的烧杯、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在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他们是怎样设计这种计时工具的呢?

2、揭题:用水测量时间。(板书课题) 二、古代的水钟:

1、播放用水计时的录象资料。

2、学生独立阅读课本P54有关古代水钟的内容。 3、尝试解释这些水钟是怎样计时的?

4、讨论:古人是怎样想到用流水来制作计时工具的?水钟的字捉必须解决什么问题?

三、滴漏实验:

1、师出示滴漏实验装置,介绍课本P55上的滴漏实验。 2、实验一: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3、汇报交流实验结果。讨论:结果为什么会存在差异。

4、根据自己小组的记录结果,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5、实验二:测量记录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6、反馈:我们的推测与实验结果接近吗?想一想:为什么? 7、引导思考:水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吗? 能让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吗?

古人是怎样保持水钟里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 四、延伸:

在同样的瓶子里装水,如果水是一滴一滴地往下漏,漏完100毫升水,所需要的时间将怎样变化?

板书设计:

用水测量时间

古代的水钟:受水型、泄水型 滴漏实验:流100毫升水需要( ),

推测:流10毫升水需要( ),流50毫升水需要( ),流300毫升水需要( )。

教学后记:水钟计时的录像资料很好有助于学生理解水钟的工做的工作原理。

4、我的水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通过一定的装置里,流水能够用来计时;通过控制滴漏的速度可以使水钟更加准确的计时。

过程与方法:设计制作一个自己的水钟;并用自己制作的水钟尝试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科学制作带来的乐趣;意识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体会到科学制作是一个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

【教学重点】设计制作水钟 【教学难点】控制漏水速度

【教学准备】一些以前学生制作的水钟实物、学生自带制作水钟工具材料、钟表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古代水钟和滴漏实验。 2、师介绍以前学生制作的水钟。

3、揭题:我的水钟。(板书课题)我们能用两个塑料瓶制成一个能够计时10分钟的水钟吗?

二、设计“水钟”:

1、我准备做一个什么类型的水钟? 2、怎样控制漏水的速度?

3、如何来划分10分钟的时间刻度呢? 4、用画图的方法把我们的设计方案表示出来。 三、做一个“水钟”:

1、制作一个滴漏。思考:怎样制作一个能以固定的速度滴水的滴漏? 2、标出时间刻度。

确定合适的滴水速度,用手表计时,在容器壁上标出水流出或接水1分钟和5分钟时的水位刻度。

然后,依水位老推算时间,分别标出1分钟~10分钟的时间刻度。 3、小组讨论后,进行制作。 四、用水钟计时:

1、用做好的水钟与钟表对照,我们的水钟计时准确吗? 2、讨论: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有哪些?

如: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漏速度的控制、刻度划分的准确度等。 3、思考:怎样改进我们的水钟? 4、实践尝试、改进。 板书设计:

我的水钟

设计水钟:受水型?泄水型? 制作水钟:滴漏?刻度? 使用水钟:准确吗? 改进水钟:哪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