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下载本文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10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5.5.2自然条件

(1)基本风压:0.55KN/m。 (2)基本雪压:0.70KN/m。 (3)土层标准冻结深度:1.4米。

(4)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5)地基承载力:fak=120kpa。 5.5.3结构选型 5.5.3.1 结构类型

采用框架结构。 5.5.3.2 地基基础

基础做换土垫层处理,换填范围基底以下1.50m,每边宽出基础外边1.50m,分层回填做压实处理,压实系数0.97,换填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60Kpa。 5.5.3.3 主体结构

1、砖砌体:

22

25

±0.00米以下采用M10水泥砂浆砌MU15水泥砖,±0.00米以上采用M5.0混合砂浆250厚陶粒混凝土砌块砌筑。

2、混凝土强度:

梁、框架柱采用C35混凝土现浇,板采用C35混凝土现浇。 3、抗震构造措施: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设臵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及圈梁。 5.5.3.4 防潮防腐措施 1.防潮:

竖向防潮做法:1:3水泥砂浆掺3%的防水剂抹20厚,干燥后刷冷底子油一道,热沥青两遍。

水平防潮做法:1:3水泥砂浆掺3%的防水剂抹20厚。 2.地基防腐:

采用1:2水泥砂浆掺3%防水剂抹20厚,环氧沥青砂浆涂层厚度≥500um。基底下设100厚沥青混凝土垫层。 5.5.3.5 地面工程

地面的组成与民用建筑基本相同,也是由面层、垫层和地基组成。附加层次有结合层、找平层、防水(潮)层、保温层和防腐蚀层等。地面排水沟多用明沟,沟宽为 200mm,沟底最浅处为 100mm,沟底纵向坡度为 0.5%。沟边与墙面或柱边距应≥150mm,并与地面一道施工。沟、地漏四周及地面转角处的隔离层,应适当增加层数。地漏中心线与墙柱边缘距应<400mm。

救灾储备库内各种管道缆线需设在地沟中。地沟由沟壁、底

26

板和盖板组成。采用混凝土地沟;地沟上一般都设盖板,盖板表面应与地面标高相平。当地沟穿过外墙时,应做好室内外管沟接头处的构造。

救灾储备库室内外高差一般为 300mm。为便于通行车辆,在门口外侧须设臵坡道。坡道宽度应大于门洞宽度 1200mm,坡度一般为 10%~15%,最大不超过 30%。当坡度>10%且潮湿,坡道应在表面作齿槽防滑。 5.6 给水、排水及供暖设计 5.6.1 设计依据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 ?暖通空调制图标准?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 ?给水排水制图标准?? GB/T50106-2001? ?给水排水技术措施?

?建筑灭火器配臵设计规范?GB50140-2005 5.6.2 设计范围

27

对建筑的采暖、室内给水、排水、消防等方面进行具体设计。 5.6.3 给水设计

为满足建筑的供水,该工程在竣工前拟从室外给水干管上各引入一根DNl00mm的给水管形成二路供水,以确保本区域生活给水及消防给水的使用安全。

给水水源为项目区附近城镇给水管网供给,从供水主干管引入建筑物,引水管管径为100毫米。

根据以上的建筑规模和人员编制与项目使用功能的特点,生活用水量标准最高日为30升/人〃日给水管材料宜采用铝塑管或镀锌钢管。

初步估算生活日用水量约3立方米/日。 5.6.4 排水设计

本工程生活污水的日排水量约2.4立方米,经项目区内排水管线排入室外已园区排污管网。屋面排水采用集中排水。本工程建成后,主要是厂区的冲洗水与洗涤水、雨水经化粪池简单沉淀便可排入附近排污管网。排水管材选用UPVC降噪双壁螺旋管。 5.6.5 供暖设计

(1)该项目位于X,冬季室外采暖计算温度-22℃。 (2)室内设计采暖温度:管理辅助用房18℃。

(3)根据建筑面积,采用单位面积热指标法进行估算,建筑耗热约8.6kw。

(4)采暖以95℃~70℃的热水为热媒,热源由项目区附近城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