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 下载本文

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

两侧水冷壁各有三个下集箱和一个共用的上集箱,水经集中下水管和分配管进入下集箱,然后至侧水冷壁至上集箱,再由汽水引出管将汽水混合物引至汽包。前、后水冷壁各有六个下集箱,共用两个上集箱,水经集中下水管和分配管分别进入前水下集箱和后水下集箱,前水冷壁有一部分水经前水冷壁进入上集箱,一部分通过水冷风室经前水冷壁进入上集箱,另一部分水经水冷风室的管子进入后水下集箱,与后水下集箱的水汇合,然后经后水冷壁、顶棚管引至前、后水上集箱,再由汽水引出管引至汽包。双面水冷壁有独立的循环回路,有单独的下水管和引出管。

1.3 燃烧系统流程

原煤从原煤斗下落至第一级耐压计量皮带给煤机,经第二级耐压刮板式给煤机,送入锅炉回料阀给煤口进入炉膛。

一次风机供风分为两路,第一路经空气预热器加热后成为热风进入炉膛底部的布风板上,第二路未经预热的冷风直接进入风道燃烧器。

二次风机供风分为四路,第一路未经预热的冷风作为给煤机的密封用风,第二路经空气预热器加热后的热风直接经炉膛上部的二次风箱送入炉膛,第三路热风作为密封风引至给煤口,第四路热风作为密封风引至石灰石口。

回料阀和冷渣器配备高压头的罗茨风机提供流化风。

石灰石从石灰石粉仓下落至旋转给料阀后,由石灰石输送风机送入炉内。 烟气由炉膛出口经过旋风分离器分离出大颗粒送回炉膛燃烧,分离后的烟气再经过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电除尘器,经引风机从烟囱排除。

1.4 过热蒸汽流程

饱和蒸汽自汽包顶部由8根连接管分别引入两侧包墙上集箱,每侧4根,然后经116根(每侧58根)侧包墙管下行至侧包墙下集箱,再分别引入前、后包墙下集箱,蒸汽由前后包墙下集箱沿218根(前后各109根)包墙管引入前后包墙出口集箱,其中前墙蒸汽经前包墙出口集箱通过13根立管,将蒸汽送入尾部烟道的顶棚出口集箱,蒸汽由此集箱两端引出经两根连接管向下流入位于后包墙下部的一级过热器入口集箱。蒸汽流经一级过热器逆流而上,进入一级过热器出口集箱,再自集箱两端引出,经2根连接管引向炉前,途经一级喷水减温器,经减温器后的蒸汽由分配集箱进入4根二级过热器管屏入口集箱,流入4片屏式二级过热器向上进入此4片屏的中间集箱,然后,每根集箱上引出两根连接管分别交叉引入其余4个中间集箱,过热蒸汽下行至

- 2 -

1锅炉设备系统简介

二级过热器出口集箱,进入二级过热器汇集集箱,蒸汽从集箱两侧引出,经连接管向后流经串联其上的二级喷水减温器,进入尾部烟道后部的三级过热器入口集箱,沿三级过热器受热面逆流而上,流至三级过热器出口集箱,达到540℃的过热蒸汽最后经两端引出,进入汽轮机高压缸。

1.5 再热蒸汽流程

来自汽轮机高压缸的蒸汽由两端进入再热器入口集箱,引入位于尾部对流烟道的冷段再热器蛇形管,蒸汽逆流而上进入冷段再热器出口集箱,再自集箱两端引出,经2根连接管引向炉前,途经喷水减温器,经减温器后的蒸汽由分配集箱进入6根热段再热器管屏入口集箱,流入6片屏式再热器向上进入热段再热器出口集箱,达到540℃的再热蒸汽最后由两端引出,进入汽轮机中压缸。

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

2 设备规范

2.1 锅炉设备概况

2.1.1 锅炉容量和参数:

过热蒸汽最大连续蒸发量(B-MCR):440t/h 出口汽压:13.7Mpa. 出口温度:540℃

再热蒸汽 蒸汽流量:360t/h 进口压力:2.65MPa. 出口压力:2.45MPa. 进口温度:315.8℃ 出口温度:540℃ 给水温度 249.3℃ 排烟温度 130℃

锅炉效率 (以低位发热量计): 91.9% 2.1.2 汽包

内 径:Ф1600mm 壁 厚:100mm 材 质:BHW35 长 度:13700mm 中心线标高:50050mm

汽包水位零位线:在汽包中心线以下150mm 处 汽包正常水位:±50mm. 2.1.3 锅炉水容积 一次汽侧 名称 水压时 正常运行时

- 4 -

单位 m3 m3 水冷壁下水管连接管 28.1 78.3 锅筒 10.7 78.3 过热器连接管 66.52 0 省煤器吊挂管 总计 29.72 29.72 202.64 118.72 2设备规范

二次汽侧 名称 水压时 正常运行时 单位 m3 m3 冷段再热器 热段再热器 连接管 70.43 11.61 29.63 0 0 0 总计 111.67 0 2.1.4 水冷壁(膜式): 名 称 项 目 前水冷后水冷壁 侧水冷壁 壁 6 6 3 3 Φ51×6(下部水冷壁) Φ60×6.5/Φ60×8(中部水冷壁) Φ60×6.5(上部水冷壁) 146 146 74 74 Φ426×40 4 Φ133×13 32 8 8 Φ133×13 32 8 8 双面水冷壁 1 Φ60×6.5 91 Φ325×35 2 Φ133×13 14 Φ133×13 12 72.7 回路表 个 水冷壁 直径(mm) 数量(根) 直径(mm) 数量(根) 直径(mm) 数量(根) 直径(mm) 数量(根) 集中下水管 分散下降管 汽水引出管 水冷壁单位(mm) 90 节距 材 质 20G 2.1.5 集箱及其连接管道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名 称 双面水冷壁入口集箱 双面水冷壁出口集箱 前水冷壁下集箱 后水冷壁下集箱 侧水冷壁下集箱(左、右) 前水冷壁上集箱 侧水冷壁上集箱(左、右) 侧包墙上集箱(左、右) 侧包墙下集箱(左、右) 前、后包墙下集箱 顶棚包墙管出口集箱 前包墙出口集箱 一级过热器入口集箱 一级过热器出口集箱 二级过热器入口集箱 二级过热器出口集箱 二级过热器中间集箱 三级过热器入口集箱 三级过热器出口集箱 规 格 Φ273×40 Φ273×40 Φ273×40 Φ273×40 Φ273×42 Φ273×35 Φ273×40 Φ273×40 Φ273×40 Φ273×40 Φ273×40 Φ273×40 Φ325×40 Φ325×35 Φ159×20 Φ159×25 Φ159×25 Φ325×40 Φ325×50 材 料 15CrMoG 20G 15CrMoG 15CrMoG 20G 15CrMoG 20G 20G 20G 20G 20G 20G 20G 12Cr1MoVG 12Cr1MoVG 12Cr1MoVG 12Cr1MoVG 12Cr1MoVG 12Cr1MoVG 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

序号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名 称 三级过热器出口混合集箱 省煤器入口集箱 省煤器中间集箱 省煤器出口集箱 前包墙出口集箱至顶棚包墙出口集箱连接管 顶棚出口集箱至一级过热器入口集箱连接管 一级至二级过热器连接管 二级过热器入口分配集箱 二级过热器出口汇集集箱 二级至三级过热器连接管 饱和蒸汽引出管、省煤器再循环管 水冷壁用集中下水管分配箱 双面水冷壁用集中下水管分配箱 省煤器到汽包连接管 主蒸汽管道 二级过热器之间连接管 邻炉加热集箱 冷段再热器出口集箱 热段再热器出口集箱 冷段再热器入口集箱 热段再热器入口集箱 热段再热器入口分配集箱 冷段再热器到热段再热器之间连接管 冷段再热器小弯头 规 格 Φ325×50 Φ273×32 Φ273×32 Φ273×28 Φ159×20 Φ273×26 Φ325×26 Φ325×26 Φ325×31 Φ325×31 Φ133×13 Φ426×65 Φ325×45 Φ108×12 Φ325×40 Φ133×13 Φ219×28 Φ457×24 Φ508×26 Φ426×20 Φ159×20 Φ457×24 Φ457×24 Φ51×5.5 材 料 12Cr1MoVG 20G 20G 20G 20G 20G 12Cr1MoVG 12Cr1MoVG 12Cr1MoVG 12Cr1MoVG 20G 20G 20G 20G 12Cr1MoVG 12Cr1MoVG 20G 12Cr1MoVG 12Cr1MoVG 20G 12Cr1MoVG 12Cr1MoVG 12Cr1MoVG 15CrMoG (单位:mm)

2.1.6 过热器 名 称 前、后包墙管过热器 左、右包墙管过热器 Ⅰ级过热器(冷段) Ⅰ级过热器(热段) Ⅱ级过热器 外径×壁厚 材 质 Φ42×5 Φ42×5 Φ38×5 Φ38×5 Φ51×5.5 20G 20G 20G 15CrMoG 屏 数 根 数 间 距 流 向 逆流 顺流 逆流 流 顺/逆流 逆流 逆流 (单位:mm)

2.1.7 再热器 名 称 冷段再热器 外径×壁厚 Φ51×4 材 质 15CrMoG 屏 数 108 - 6 -

各1屏 各109根 100 各1屏 各58根 100 108 108 100 100 12Cr1MoVG 8 12Cr1MoVG 108 SA213-T91 108 各25根 70 100 100 Ⅲ级过热器(冷段) Φ38×5 Ⅲ级过热器(热段) Φ38×5 根 数 间 距 100 流 向 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