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重点. 下载本文

病理生理学重点

体液平衡的调节:

激素 释放 原因 作用部位 功能

ADH 垂体 血浆渗透压上升 远曲小管 重吸收水,达到水平衡 血容量下降

醛固酮 肾上腺皮质 血容量降低 远曲小管 重吸收钠,排钾,电解质 血钠下降,血钾升高 平衡

心房肽 心房肌 急性血容量上升 近曲小管 钠重吸收下降,抗醛固酮, 集合管 抗ADH

重点掌握低容量性低钠血症(p21)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特点是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

浆渗透压<280mmo/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也可称为低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最容易引发休克

重点掌握低容量性高钠血症(p23)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的特点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离子浓度>150mmol/L,

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又称高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的特点是钠水呈比例丢失,血容量减少,但血清钠离子浓度和血浆

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

在水肿的发生机制中重点掌握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p26)

水肿的发生机制,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导致水肿的原因、机制、特点见书本和笔记

低钾血症对机体的影响:1.心率失常(p32)(重点难点) (p33) 或见笔记本 2.肌肉松弛(对机体最严重的影响) 3.肾功能障碍 4.碱中毒 5.横纹肌溶解 低钾血症的原因:1.钾摄入不足 (p31) 2.钾丢失过多:这是低钾血症最常见的原因(经胃肠道丢钾为最常见原因) ?经消化道失钾 ?经肾失钾 ?经皮肤失钾

3.细胞外钾进入细胞内(钾分布异常—进入细胞内过多) ?碱中毒

?过量胰岛素使用

??—肾上腺素能受体活性增强 ④某些中毒物质

⑤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高钾血症的原因:1.钾摄入过多

(P34) 2.钾排出减少(主要是肾脏排钾减少,这是高钾血症最主要的原因) a.肾功能衰竭

b.盐皮质激素缺乏 c.长期应用潴钾利尿剂 3.细胞内钾转运到细胞外 a.酸中毒

b.高血糖合并胰岛素不足 c.某些药物的使用 d.组织分解 e.缺氧

f.高钾性周期性麻痹 4.假性高钾血症 高钾血症对机体的影响:1.肌肉松弛

(P35)或见笔记本 2.心率失常,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兴奋性(同骨骼肌) 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a.乳酸酸中毒 (P54) b.酮症酸中毒

c.酸性药物摄入过多 d.肾排酸功能障碍

代谢性酸中毒的分类:1.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原因、对机体的影响见笔记本) 2.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原因、对机体的影响见笔记本) 标准碳酸氢盐(SB)、实际碳酸氢盐(AB)的概念见笔记本 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见笔记本

代酸、呼酸、代碱、呼碱的特点见笔记本

代酸、呼酸、代碱、呼碱的指标变化见书本(p45) 代碱对机体的影响见笔记本

缺氧:因组织供氧减少或用氧障碍引起细胞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缺氧的类型:1.缺乏性缺氧 2.血液性缺氧 3.循环性缺氧 4.组织性缺氧

缺乏性缺氧的原因:a.外环境Po2过低

b.外呼吸功能障碍(呼吸中枢抑制,呼吸道阻塞,呼吸肌麻痹,胸廓病变) c.静脉血流入动脉血 血液性缺氧的原因:a.贫血

b.一氧化碳中毒 c.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循环性缺氧的原因:a.全身性循环障碍 b.局部性循环障碍 组织性缺氧的原因:a.组织中毒 b. 维生素缺乏 c.线粒体损伤

缺氧对机体的影响:(先代偿后障碍)(详见书本74)

1. 对呼吸系统的变化:早期使呼吸加深加快,严重时限制肺通气量的明显增加,慢性时使

肺通气反应减弱

2. 对循环系统的变化:心输出量增加、肺血管收缩、血流重新分布、毛细血管增生 3. 对血液系统的变化: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2,3-DPG增多,红细胞释氧能力增强

休克的概念:各种原因引起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微循环灌流障碍,引起重要生命器官血液灌 流不足,从而导致细胞功能紊乱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休克的分类:

按休克的始动发病学环节分类:?低血容量性休克(←血容量降低) ?心源性休克(←心泵功能障碍) ?血管源性休克(←血管容量上升) 按血流动力学特点分类:(p159)

1.高排—低阻型休克:血流动力学特点是总外周阻力降低,心排出量增高,血压稍降低,脉

(高动力型) 压可增大,皮肤血管扩张或动-静脉吻合支(亦称动-静脉短路)开放, 血流增多使皮肤温度升高,皮肤温暖、潮红,又称为暖休克,多见于 感染性休克的早期。

2.低排—高阻型休克:血流动力学特点是心排出量降低,总外周阻力增高,平均动脉压降低

(低动力型) 可不明显,但脉压明显缩小,皮肤血管收缩,血流减少使皮肤温度降 低,皮肤苍白、湿冷,又称为冷休克,常见于低容量性休克和心源性 休克(临床多见)。

3.低排—低阻型休克:血流动力学特点是心排出量降低,总外周阻力也降低,故收缩压、舒 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降低,实际上是失代偿的表现,常见于各种 类型休克的晚期阶段。

休克代偿期(休克早期)的特点:a.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持续痉挛,大量真 细血管关闭,动静脉短路开放,微静脉痉挛; b.少灌少流,Cap.前阻力>Cap.后阻力,灌<流; c.微循环缺血

机制:病因导致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儿茶酚胺大量释 (p159)放入血,血管紧张素Ⅱ等其他缩血管体液因子释放,引起皮肤、 腹腔内脏微血管持续痉挛,使微血管灌流减少,导致组织缺 血缺氧。

休克代偿期(休克早期)微循环的代偿意义:a.“自身输血”作用:血管容量收缩使回心血量 快速增加,是休克时增加会心血量的“第一道 防线“;

b.血压下降不明显或不下降:心收缩力增强,外 周阻力增加使血压相对维持; c.“自身输液”: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下降使组 织液回流增加,回流进入血管,起到“自身

输液”的作用,是休克时增加回心血量的 “ 第二道防线“;

d.血液重新分布(最重要):微血管反应具有不均 一性,保证心、脑血供;

e.肾缺血:GFR下降,肾小管重吸收增加,钠水 潴留,血容量相对增加 MDF(心肌抑制因子)在胰腺产生,对心肌有抑制作用 休克进展期(休克期)的特点:a.微血管收缩反应降低; (又叫淤血性缺氧期) b .扩张,淤血 c.“灌”>“流”

机制: a.H+增加,平滑肌对CA反应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