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复习课走向高效-2019年文档 下载本文

怎样让复习课走向高效

一、内容选定

根据组内教师的建议和讨论,并结合我校高三的复习进度,我们最终选定了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生物?必修2》的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中第四节《遗传信息的表达――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作为复习课教学展示的主要内容。因这一节包括了对基因的本质、基因的功能、DNA与RNA的比较、基因如何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及中心法则等多个分子遗传学的内容,这些都是历年高考的重点所在,而其微观、抽象的特点也导致很多学生难以深入地理解和掌握。 通过“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及网络资源查阅,发现高中生物教师对这个难点关注得比较多。而收集到《基因的表达教学设计》等相关论文案例往往以新授课的教学设计居多,一般都以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为基础,结合游戏场景、建立模型、问题导学或多向交流等教学方式,将微观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以此来提高这一节课的学习效率。

但是,如果我们的复习课仍采用这样的老方式,对已掌握一定知识的学生来说,缺乏足够的新鲜感,熟而生厌,也就无法真正达到“温故”、“知新”、“提高”的复习目的。 二、问题聚焦

本次安排上课的L教师是我组的青年教师之一,她是今年第

一次执教高三生物,对复习课的设计技巧尚有所欠缺,也正是其意欲大力发展的教学技能之一。首先由L教师独立完成先导课的备课和上课,组内成员听了先导课后,接着开展讨论。开展这样深入的探讨也有赖于我们组一直在营造的良好教研氛围:首先,听评课应该是善意的,它意味着态度的诚恳,着眼于相互促进和提高;其次,听评课教师之间必须是平等的,即去除论资排辈,虚心学习,博采众长;最后,交流需要是相互的,所有参与者既是评课者,也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这样能营造民主的学术气氛,让组内每一位教师都有提高的机会。

L教师谈了先导课的感受和备课时遇到的困惑:虽然预先设计了五个探究环节,但课堂上师生交流不够活跃,教师讲得多,学生没有真正“动”起来;个别例题的设计没有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参与面不够广,导致部分学生对知识点认识仍停留在原先的层次上;这一部分的名词概念特别多,其中的核心概念就有基因的表达、转录、翻译、遗传信息、遗传密码、中心法则等,另外还有信使RNA(mRNA)、转运RNA(tRNA)、核糖体RNA(rRNA)、密码子、反密码子等重要概念,也都需要学生去理解和掌握,感觉很难进行系统有效地整合。

结合其他老师的讨论意见,我们最后整理汇总了本节复习课在设计中最关键的三个问题。 (一)如何构建知识体系

北京教育学院刘加霞教授指出:复习课的核心是提升学生的

理解力与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包括“理解概念的本质内涵,建构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概念网”,而“建构概念网的核心是把握核心概念,厘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孤立的知识点连成知识体系”。但是这节先导课过分地强调各个知识点,如转录的场所、条件、碱基配对原则和结果,翻译的场所、条件及产物及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遗传信息表达的异同等,用了大量的时间回顾或探究,而忽视了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更没有关注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

(二)如何设计高质量的问题

L教师的先导课中引入设计用的是金华“两头乌”猪,要求绘制其遗传信息的传递图解。“两头乌”并非我们象山当地的特色物种,根本引不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在整个授课过程中也没有出现过其他与“两头乌”相关的问题和信息,整节课缺乏明显的授课主线。原先的教学设计中还安排了五个探究(每一个探究又涉及2至3个问题),五个例题,还有两个思考题,教学过程中汇集了大量短、平、快的题型,信息是海量的,速度非常快,问题的设计只关注了思维的广度,而忽略了思维的深度,缺乏从整个高中生物教学的视角在纵深上对所学知识、技能、方法进行延拓与集成。

(三)如何突出学生认识角度的疑难点

与新授课相比,复习课容量大、时间紧、内容多,由于L教师担心学生梳理知识有漏洞,在授课时教师个体的主观意识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