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原理概论 简答论述易考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集中表现在:

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一定要适合”表明: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决定上层建筑相应的调整或变革,而不允许上层建筑长时间落后于不适应自己的发展;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也必须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要求,而不允许上层建筑脱离自己的发展状况和水平。

简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答:(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上层建筑的性质;第二,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为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当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先进的经济基础的时候,这一社会的上层建筑就帮助它确立、巩固和发展,从而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当这一社会的经济基础变为腐朽落后的经济基础的时候,这一社会的上层建筑就极力维护它,妄图使它免予灭亡,这时它就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论)价值规律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如何体现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

价值规律内容和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既支配商品的生产,有支配商品的流通。他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德价值自发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积极性):(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价值规律的后果(消极性):(1)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2)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3)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质量互变规律)及其意义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二者的对立表现在,量变是事物数量和场所上的变化,是事物在度的范围内的不显著、微小的变化。质

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改变,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其特点是显著性和突发性。 二者的统一表现在,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体现巩固着量变的成果,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变中有质变,质变中有量变;量变——质变——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推进事物变化发展。这也是质量互变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要求人们,要把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和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结合起来。做任何事情要想成功,必须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一点一滴地进行积累,要防微杜渐,避免坏事情的发生。另外,对事物的发展要有坚定的信念,相信只要方向正确,任何努力都不会白费。质量互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简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答:(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这种反作用表现为两种情况:第一,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二,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5.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第二,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第三,社会意识受反映者(意识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影响和制约,而意识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是由人们在社会存在中的地位决定的。

(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表现为两种情况:第一,先进的或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向前发展;第二,落后的或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延缓社会的发展进程。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社会意识的特点:

首先,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是社会意识的突出和本质特点,正是这一特点,表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它决定于社会存在。

就是说,它根源于社会存在,当社会存在发展变化了,社会意识或快或慢地也将发生变化。 其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即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有以下表现:一是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它往往落后于社会存在,而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预见性。二是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即经济发展程度高,社会意识不一定高;而经济发展水平低,社会意识某些领域可能发展得很快。三是社会意识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每一时期的社会意识总是继承了以前社会意识的成果。四是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五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推动作用;落后的、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意义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主要包括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这两个规律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内容和意义。规律内容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状况是,从基本适合到基本的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如此反复循环。其中,最根本的问题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和要求,只要适应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反之,生产力的发展就受阻,社会就停滞。这一规律的意义:一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二是我们改革开放以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内容和意义。规律内容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化发展,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服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状况是,从基本适合到基本的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如此反复循环。其中,问题的根本是,只要上层建筑能够适应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时,就会促进、推动经济基础的变革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就会束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一规律的实践意义是:它为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为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16.简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答:(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

每一个社会形态的始终,制约和决定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决定着整个社会的面貌,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和客观趋势,决定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

(2)这两对矛盾不是互相孤立、互相平行的,而是相互制约、有主次之分的。首先,由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所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对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起着主导作用。其次,由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经济基础是联系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中间环节,所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的解决,又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的解决。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什么?

答: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

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首先,从真理的本性来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其次,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依据,使它成为最公正的审判官,具有最高的权威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其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和内容,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 其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的中心线索,是把握和理解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其三,矛盾分析法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其四,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意义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事物的发展表现出周期性,周期性包括三个阶段即肯定阶段、否定阶段、否定之否定即新的肯定阶段,从而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起伏性和曲折性。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意义。它要求我们懂得,任何事物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运动。在实践中不要贪图走直路,要有经受曲折、挫折的准备。要反对否认事物发展的循环论和否认事物发展道路曲折性的直

线论两种错误。

●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辩证的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想新事物转变;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辩证的否定观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其一,它使我们懂得否定就包含在事物自身,要全面地看待事物,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其二,否定意味着联系和发展,不是简单地宣布为无或绝对地坏。其三,要科学地看待历史文化遗产和国外的文化,对他们要既批判又继承,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意识决定于物质。从起源上,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从本质上,它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从作用上,意识作用的发挥必须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即意识具有能动性。其能动性表现在:意识能动性是指人的意识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的作用。 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意识决定于物质,它要求我们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二,意识的能动性要求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坚持求实的科学精神的同时,要有高度的革命和工作热情。

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实现意识能作用的根本途径是人的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