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污水管网可行性研究报告(联合工程顾问咨询) 下载本文

某市污水配套管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表4.4 现状工业用水量统计表

年份 工业用水量 (万立方米/年) 工业用水量 (万立方米/日) 增长率 2000 661 2.20 2001 636 2.12 -3.8% 2002 547 1.82 -14.0% 2003 525 1.75 -4.0% 2004 521 1.74 0 2005 527 1.76 1% 注:企业年生产天数按300天计算。上表不包括企业自用水量1.5万m3/d。

从上表统计得出近5年工业用水量年平均增长率为-4.1%。上表的数据反映了工业用水量增长的两个不同阶段,2001-2003年,年工业用水量递减;而2004-2005年,年工业用水量持平、缓慢增长。而近5年工业产值增长率在9%左右,可见工业用水量与工业产值并不同步增长。根据某市总体规划,2005年至2020年工业产值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0.5%。考虑到近年工业用水量缓慢增长,增长率为1%,呈现增长态势,而且规划工业产值增长率高于现有工业产值增长率,本报告按3%的年递增率预测各水平年的工业用水量。近期、远期工业用水量的预测见下表:

表4.5 工业用水量预测表

时期 2005年 近期(2010年) 远期(2020年) 工业用水量 (万m3/d) 3.26(1.76+1.5) 3.78 5.08 (3)未预见水量

未预见水量按照综合生活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量的15%计算(含管网漏耗)。

表4.6 未预见水量预测表

综合生活用水量 (万m3/d) 近期(2010) 3.74 远期(2020) 4.86 时期 工业用水量 (万m3/d) 3.78 5.08 未预见水量 (万m3/d) 1.13 1.49 18

某市污水配套管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4)城市用水量预测

表4.7 城市用水量预测表

时期 近期(2010) 远期(2020) 综合生活用水量 工业用水量 未预见水量总用水量 3333(万m/d) (万m/d) (万m/d) (万m/d) 3.74 4.86 3.78 5.08 1.13 1.49 8.65 11.43 4.2.2城市污水量预测 (1)污水量预测

污水折污系数按0.85计算。

表4.8 污水量预测表

总用水量 时期 近期(2010) 远期(2020) (万m3/d) 8.65 11.43 折污系数 0.85 0.85 污水量 (万m3/d) 7.35 9.72 (2)污水管道渗水量指标

地下污水管道和合流区排水管道受地下水位和管道施工质量的影响,有污水渗出水量和渗入水量,污水管道系统总体上产生净渗入量。本工程考虑按最大污水量的10%计算。

(3)管网完善率

污水管网完善率概念定义为已完善的城市污水干管或合流排水干管在其服务区内所能收集的污水量与污水产水量的比值。污水管网完善率评估办法是假设建成区单位面积产水量相同,分不同特征区评估各区管网完善程度。近期(2010年)某市管网完善率为80%,远期(2020年)某市管网完善率为90%。

(4)旱流污水量预测

19

某市污水配套管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市区旱流污水量预测见下表:

表4.9 全市污水量预测表

时期 近期(2010) 远期(2020) 污水量 3(万m/d) 7.35 9.72 管道渗水量 3(万m/d) 0.74 0.97 管网完善率(%) 80 90 总污水量 3(万m/d) 6.47 9.62 根据污水量预测,到2010年和2020年,某市污水总量分别为6.47万m3/d 和9.62万m3/d。与现有污水处理厂规模(近期7万m3/d,远期10万m3/d)基本一致,现有截污主干管按10万m3/d规模设计,则现有截污干管可以满足远期需要。

(5)主城区污水量预测

某市主城区包括西区和东区,其中西区为老城区,东区为新城区。全市工业主要集中于东区和石码头组团,根据某市总体规划,2020年城区工业用地392.7公顷,根据规划用地图,主城区及各个组团工业用地如下:

表4.10 主城区工业用地表

城区 工业用地面积(平方公里) 占总工业用地比例 西区 0.29 7.3% 东区 2.85 72.5% 石码头组团 滨湖组团 0.66 16.8% 0.13 3.4% 金湾组团 0 0 考虑单位面积工业用地用水量相同,则西区工业用水量为全市工业用水量的7.3%,东区工业用水量为全市工业用水量的72.5%。主城区污水量预测见下表:

表4.11 主城区污水量预测表

城区 东区 西区 20

某市污水配套管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预测人口(万人) 综合生活用水量(万m3/d) 工业用水量(万m3/d) 未预见水量(万m3/d) 污水量(万m3/d) 管道渗水量(万m3/d) 总污水量(万m3/d) 7.6 1.42 3.68 0.77 4.99 0.50 4.94 13.4 2.51 0.37 0.43 2.81 0.28 2.78 西区污水汇入沿河东路污水提升泵站后提升至东区排水管网,沿河东路污水提升泵站设计规模为:旱季3万m3/d,雨季6万m3/d。可以满足西区污水量提升要求。

21

某市污水配套管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5.污水收集系统总体布局

5.1 排水体制

某市主城区的西城区为老城区,城区内排水管网已基本形成,现有的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制。由于老城区建筑密度大、街道狭窄,若近期将合流排水系统全部改造为分流制,改造时需要大面积破路、拆迁,施工复杂,工程投资大,因此,本设计建议西城区不适宜改造为分流制,维持现有合流制排水系统不变。

东城区为新建居住区和工业区,采用雨污分流制。

金湾组团规划为旅游服务用地、科研用地和高级住宅用地,采用雨污分流制。 滨湖组团规划为水产养殖用地、加工基地和水产物流中心,采用雨污分流制。 石码头组团规划为工业基地和仓储码头,采用雨污分流制。

5.2 工业废水排放要求

某市工业比较发达,工业废水总量占城市污水总量的30%以上。随着工业的发展,其废水量会不断增加,水质日趋复杂,对城市环境卫生及水体污染的影响也将日趋严重,因此对工业废水的排除必须慎重考虑。服务区域内企业工业废水原则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某市多数企业未建有污水处理厂,出水达不到可直接排入水体的市政污水处理一级标准。因此,工业废水在厂内经过预处理后排入城市下水道,进入污水处理厂再进行集中处理的这种模式,比较符合某市的实际情况,也是相对经济合理的。但工业废水进入城市下水道应严格执行CJ3082-1999《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的规定。建议在工业废水接入城市下水道前设置监测设施,由当地环保部门负责监督和控制。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