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概论重点(自考纲要汇编) 下载本文

⑴单一制:①中央集权型(法国) ②地方分权型(英国) ⑵复合制:①邦联制(欧盟)

②联邦制(1789年至今的美国、二战后的德国) ③君合国 ④政合国 7、(单选)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 8、(简答)中国采用单一制的原因:

①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有着统一的传统和实行单一制的渊源。

②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有着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的传统。 ③绝大多数民族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 ④我国各族人民为了抵御外来势力,实现国家独立,结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了统一的武装力量,奠定了全国大统一的基础。

⑤我国各民族在社会发展、生产技术、文化教育、自然资源方面各有优、劣势,需要各民族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来实现共同繁荣和共同进步。 ⑥我国各族人民还面临各种外来势力的颠覆和分裂威胁。 9、(多选)我国单一制的两大特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

第七章 1、(多选)国家机构的特点:阶级性、全社会性、整体性和系统系、强制性。 2、(单选)18世纪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与制衡”理论。 3、(单选)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共同构成国家机构的最基本的主要的组成要素。 4、(多选)资本主义国家议会的主要职权:立法权、财政权、监督权。 5、(多选)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的主要职权: ①执行法律与委托立法。

②管理全国公共事务和行政事务。 ③处理对外关系事务。 ④军事权。 ⑤立法参与权。 6、(单选)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资本主义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三权分立。 7、(多选)议行合一原则的三层含义:

①议行合一以否定、替代资本主义议会制的三权分立原则为前提; ②在国家政权机构组织的意义上,议行合一是两种国家权力和职能在职掌、从属上的集中统一。

③议行合一即公社委员会兼行政权和立法权,两权兼管是有人民选出的代表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这种人民代表机关既是权力机关又是工作机关。

8、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主要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9、(简答)我国国务院的七项职权: ①行政立法权 ②议案权 ③行政管理权

④行政区划管理权

⑤领导和管理经济和城乡建设权 ⑥社会管理权

⑦行使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第八章 1、(名词解释)民族,是由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联结起来的人们的稳定的社会共同体。 2、(简答)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源:

第一,民族差异的存在是产生民族问题的基本前提。 第二,剥削制度是产生民族压迫的根源。

第三,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是社会主义时期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源。 3、(简答)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之间的区别: 第一,民族与阶级的含义不同。

第二,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范围不同。

第三,在一定时期内,当一个民族未来民族独立和平等,反抗外来侵略时,这时的主要矛盾就会由阶级矛盾转化为民族矛盾,从而使阶级矛盾从属於民族矛盾。 第四,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消失也不同。 4、(简答)地区民族冲突问题的具体表现: ①它会导致地区政治局势不稳,引起社会动荡,严重影响该地区有关各民族人民的社会生活。 ②它又会使国际政治问题的解决形式出现了重大变化。

③它对国际关系格局以及相关国家的政治和外交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④霸权主义及其大国的干预和操纵仍然影响着地区民族冲突并使民族冲突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5、(名词解释)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是指资产阶级的民族观点和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与原则,是资产阶级最基本的民族政策。 6、(多选)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具体内容: ①民族优劣的观点 ②民族至上的原则 ③民族投降的原则 7、(简答)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其依据: 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即对世界上各民族在人类历史上作用的总的观点和看法。 ②人类社会发展在民族问题上的两个历史趋向。

③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反映了工人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根本利益。 8、(重点简答)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必须遵循的原则:

第一,民族区域自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的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区域自治。 第二,民族区域自治是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它和历史上的所谓“民族文化自治”以及所谓属人主义的民族分治政策是截然不同的。

第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必须保证自治机关充分行使自治权。

第九章

1、(多选)现代西方民主的三大支柱是政党制度、议会制度、选举制度。 2、(多选)政党的特征:

①政党是特殊的政治历史现象。

②政党由阶级、阶层或某些重要的社会集团中的一部分人所组成。 ③政党是有组织、有纪律的组织。 ④政党有自己的政治纲领。 ⑤政党与政权密不可分。 3、(多选)以政党是否掌握政权为标准,将其划分为执政党、参政党、反对党、在野党。 4、(简答)“反对党”和“在野党”的区别:

①“反对党”是指在两党制的条件下与执政党相对峙的那个最大的“在野”的党派,它往往有一套类似政府组织的班子,即“影子内阁”随时可能通过政治危机或合法选举上台执政。 ②“在野党”是指在多党制条件下所有不执政的政党。在多党制下,往往没有反对党。 5、(多选)政党的功能: ①争取群众和影响群众。 ②集中阶级意志。 ③行使国家权力。 6、(多选)资本主义政党的基本特征: 第一, 标榜“超阶级性”。

第二, 围绕议会和选举开展活动。 第三, 组织特征上的两极分化。 第四, 党内派系斗争合法化。

第五, 资产阶级政党奉行“合法反对”和“公平竞争”原则。 7、(多选)资产阶级政党具体的地位和作用:

①政党政治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基石,是资产阶级民主的标志。 ②资产阶级政党制度是其民主制度协调运作的工具。 ③政党政治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调整机制。 8、(名词解释)两党制,是指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中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赢得总统选举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一种政党制度。 9、(多选)两党制的类型:

①以英国为代表的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 ②以美国为代表的总统制下的两党制。 10、(多选)英国的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的特点: 第一,两党的活动围绕议会选举展开。 第二,两党采取集中制原则。 11、(多选)美国总统制下的两党制特点: ①两党制主要表现在总统竞选上。

②美国的两党组织结构松散,没有严格的投票纪律。 12、(多选)两党制的特点:

第一,国内存在势均力敌长期占据本国政坛的两大政党。 第二,两党处于竞争和对立状态。 第三,两党制宜多数代表制为基础。 13、(多选)多党制的类型: ①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 ②多元并存的多党制。

③一党独大的多党制。(日本的“五五体制”) 14、(多选)一党独大类型的国家:印度国大党、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墨西哥革命制度党、日本自民党。 15、(多选)法西斯一党制的四个特点: ①国内唯一一党的合法存在;

②一党制建立在党魁个人独裁的基础上;

③国家的统治依恐怖和暴力来维持,把国家的暴力特征和专政性质推向极端; ④实行政党合一的政权形式。 16、(简答)压力集团与政党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

第一,政党具有政治纲领,以掌握政权为主要目标;压力集团没有比较系统的政治纲领,也没有直接掌权的要求。

第二,政党把组织选举作为自己活动的主要领域,提出自己的候选人;压力集团有时也积极参与选举活动,但并不提出自己的候选人。

第三,政党代表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压力集团则代表某一集团的局部利益、当前利益,它强调的只是某个群体的特殊利益。

第四,政党在某种意义上是间接地、隐蔽地实现资产阶级的利益;压力集团则明确、直接地表达并采取各种手法去实现集团的利益。 17、(简答)无产阶级政党的特征:

①无产阶级政党是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②无产阶级政党由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组成,其任务是提高整个工人阶级的觉悟。 ③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战斗集体。 ④无产阶级政党是其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 ⑤无产阶级政党有独特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 18、(多选)共产党的核心地位和领导作用主要是通过当地政治领导、组织领导、思想领导来实现的。 19、(重点简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特点: 第一,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制的基本前提。 第二,协商和监督是多党合作制的主要内容。 第三,宪法和法律是个党活动的基本准则。 20、(多选)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作用:组织功能、参政功能、民主监督功能、教育功能。

第十章 1、(名词解释)政治文化,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 2、(简答)政治文化的含义:

①政治文化的主体,是同政治活动的主体相一致的,既有团体性的,也有个体性的,既指普通公民,也指政治团体和其他的社会团体。 ②政治活动主体的政治态度和政治心理倾向,是历史与现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综合作用的产物。

③政治文化所要揭示的是作为政治活动主体的人与政治体系既政治过程的关系;同时也是政治文化与公民政治行为之间的关系。

④政治文化的内容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感情、政治态度、政治动机、政治意向、政治信念、

政治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等内容。 3、(简答)政治文化的特点:

第一,政治文化具有深刻的阶级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第二,政治文化有其特殊的社会结构性。 第三,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4、(简答)政治文化的功能:

第一,规定政治生活的基本指向和内容。 第二,指导和规范各种政治行为。 第三,影响政治过程。

第四,维系或变革政治制度。 5、(多选)政治文化的类型

①参与型政治文化与服从型政治文化

②冲突型政治文化、协调型政治文化和混合型政治文化 ③理想型政治文化和现实型政治文化 ④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 6、(多选)政治文化结构主要由政治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政治心理这三大层次有机组合而成。 7、(名词解释)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社会化过程,即一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而得以传播、普及和烟熏的过程。 8、(重点简答)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

①主导型政治文化对非主导型政治文化的引导和制约。 ②培养公民政治文化素质和提高政治能力的手段。 ③对反社会型政治文化的抵制和斗争。 9、(多选)政治社会化的途径与方法:家庭、学校、社会。 10、(简答)坚持我国政治文化研究和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必须遵循的原则: 第一,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南。

第二,要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第三,要为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为经济建设服务,要与社会主义政治相适应。 第四, 要与政治体制改革相结合,遵循有利于政治制度不断完善的原则。

第五, 要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西方政治文化作出科学的分析,坚持兼收并蓄,批判借鉴

的原则。

第十一章 1、(单选)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研究主题是“现代化”理论。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丹尼尔·莱纳(《传统社会的消失》)。 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初。研究重点是第三世界各国政治发展道路研究。 第三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研究重点是政策研究。 2、(重点简答)“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区别: ①政治权威的基础或合法性来源 ②政治制度化水平 ③政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