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学习目标:1.识记农业区位、农业地域类型的含义。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学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重难点) 3.掌握农业地域的形成及特点。(重点)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的含义
(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农业土地合理利用的选择。 3.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特点
自然因素 主要方面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变化特点 比较稳定 - 1 -
社会经济因素 [特别提醒] 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科技等 变化较快 (1)气候条件中的雨热同期、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对农业生产有利。
(2)平原适合种植各类农作物和林果业;丘陵山地适合发展林果业。 (3)郊区农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市场。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成因: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4.案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 (1)生产方式:耕作业和畜牧业相结合。
(2)典型地区: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其经营方式是种植小麦和牧羊相结合。 [易误警示]
农业类型与农业地域类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农业类型强调农业部分结构,如种植业与畜牧业等;农业地域类型侧重于农业的区域特点,如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的季风水田农业等。
(1)农业区位就是影响其变化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一成不变的。 ( ) (3)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起决定作用。
(4)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起决定作用。
- 2 -
( )
( ) ( )
(5)澳大利亚的牧羊业主要分布在其国土的( ) A.中部 C.西北部
B.东南部 D.东北部
【提示】(1)× 农业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
(2)× 相比之下,自然因素相对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3)× 自然因素并非都是决定性的。一方面,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可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另一方面,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可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4)× 在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但不一定起决定作用。
(5)B [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因自然条件优越,牧羊业比较发达。]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 3 -
中国农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所设施农业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采用“红薯无土栽培连续结薯技术”在温室的天棚架上种红薯,能叫红薯秧子想长多大就有多大,想在哪儿结薯就能在哪儿结。红薯能悬空生长,需要先培养在营养液里生长根系,再供给植株充足的水分和营养。当薯蔓上膨大的红薯采收后,对薯秧生长没有影响。空中结薯的好处是避免了采收红薯连秧一起收获的一次性弊端,只要保留薯秧就能实现连续收获和优质高产。
问题1 (综合思维)农田中的红薯种植需要依靠哪些自然因素? 提示:土壤、地形、水源、气候等。
问题2 (综合思维)温室中红薯能悬空生长,能说明农业生产可以不依赖自然条件而进行吗?为什么?
提示:不能。温室中红薯能悬空生长,没有了土壤,但却是营养液提供了土壤能提供的营养物质,可以说自然因素属于基础因素。
问题3 (地理实践力)温室中空中红薯可以使红薯高产,充分说明了何种因素对农业生产
- 4 -
的影响?
提示:科学技术因素。
[归纳总结] 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1)主要区位因素 ①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析时可依据某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去分析。具体总结如下:
②社会经济因素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分析的主导方向。 区位因素 市场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率,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机械 科技 化肥 良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求的农作物品种 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地方 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 交通运输 政府政策 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技术条件的发展和改进,通过改变自然促进了农业的产出 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 使单产量提高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