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通病、高质量缺陷防治与处理方案设计 下载本文

实用文档

3.2标高偏差 3.2.1现象

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3.2.2原因分析

(1)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

(2(3(4

(5)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 3.2.3防治措施

(1)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 (2)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

(3)测量水准点经换人测量闭合后才能施工,需经常检查水准

(4)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与模板 。

(5)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 3.3结构变形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3.3.1现象

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梁、墙出现鼓凸、缩颈或翘曲现象 。 3.3.2原因分析

(1)支撑间距过大,模板刚度差。

(2)连接件未按规定设置,造成模板整体性差。 (3)墙模板无对拉螺栓或螺栓间距过大,螺栓规格过小。 (4)竖向承重支撑在地基土上未夯实,未垫平板,也无排水措施,造成直撑部分地基下沉。

(5)预留孔洞内模间对撑不牢固,易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被挤偏。

(6)梁、柱模板卡具间距过大,或未夹紧模板,或对拉螺栓配备数量不足,以致局部模板无法承受混凝土振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

(7)浇筑墙、柱混凝土速度过快,一次浇灌高度过高,振捣过度。

(8)采用木模板或胶合板模板施工,经验收合格后未及时浇筑混凝土长期日晒雨淋而变形。

3.3.3防治措施

(1)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的自重及浇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

(2)梁底支撑间距应能够保证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若为泥土地基,应先认真夯实,设排水沟,并铺放通长垫木或型钢,以确保支撑不沉陷。

(3)模板拼装时,连接件应按规定放置,对拉螺栓间距、规格

(4)梁、柱模板若采用卡具时,其间距要按规定设置,并要卡

(5)梁、墙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

(6)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下料,严格控制浇灌高度。特别是预留孔洞模板两侧,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

(7)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

(8)采用木模板、胶合板模板施工时,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防止木模板长期暴晒雨淋发生变形。

3.4接缝不严 3.4.1现象

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

3.4.2原因分析 (1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2(3(4(5

3.4.3防治措施

(1)看图审图要认真,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向操作工人交

(2

(3)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

(4)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

缝要严密(必要时缝间加双面胶纸),发生错位要校正好。

3.5脱模剂使用不当 3.5.1现象

模板表面用废机油涂刷造成混凝土污染,或混凝土残浆不清除即刷脱模剂,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等缺陷。

3.5.2原因分析 (1

(2)脱模剂涂刷不匀或漏涂,或涂层过厚。

(3)使用了废机油脱模剂,既污染了钢筋及混凝土,又影响了

3.5.3防治措施

(1)拆模后,必须清除模板上遗留的混凝土残浆后,再刷脱模剂。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2)严禁用废机油作脱模剂,脱模剂材料选用原则应为,既便于脱模又便于混凝土表面装饰。选用的材料有皂液、滑石粉、石灰水

(3)脱模剂材料宜拌成稠状,应涂刷均匀,不得流淌,一般刷两度为宜,以防漏刷,也不宜涂刷过厚。

(4)脱模剂涂刷后,应在短期内及时浇筑混凝土,以防隔离层遭受破坏。

3.6模板未清理干净 3.6.1现象

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混凝土中有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

3.6.2原因分析 (1(2

(3)墙柱根部、梁柱接头最低处未留清扫孔,或所留位置不当无法进行清扫。

3.6.3防治措施

(1)钢筋绑扎完毕,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除模板内垃圾。 (2

(3)墙柱根部、梁柱接头处预留清扫孔,预留孔尺寸≥100mm×100mm,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将清扫口处封严。

3.7封闭或竖向模板无排气孔、浇捣孔

文案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