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最新 下载本文

学生独立观察找“角”,教师请同学到电脑前指“角”。学生指出后,教师利用电脑演示从图中抽出“角”。

(创设小房子的情境找“角”,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角”,利用电脑课件演示,使学生经历从图形中抽象出“角”的过程,通过观察,能初步感受到“角”的样子。) (二)指一指:初步认识“角”

1.师:请同学在三角板上指出一个“角”。 学生试着指出“角”,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完整地指。 2.教师示范指,注意动作强调从顶点开始。 (引导学生正确指出“角”,为学生独立画“角”做好准备。) (三)画一画:了解“角”的特征,知道各部分名称 1.学生试画

师:你能把三角板上的一个“角”,画在纸上吗? 学生自己试着画“角”,教师注意巡视,发现学生的不同方法。 师:你能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吗?

生1:我把三角板放在纸上,沿着它的两条边描。师:你是利用三角板把“角”描在纸上,还有谁也是这样描的。 学生大多数都是借助三角板描出一个“角”。 生2:我看着三角板上的“角”,自己画出来的。 2.教师示范 (1)描“角”

师:有同学用三角板描了一个“角”,请你仔细看老师描,从尖尖的点开始,贴紧它的边描一条直直的线,再从这个尖尖的点开始,贴紧它下面的边描一条直直的线,这样就把这个“角”描下来了。 师:请同学说一说“角”是什么样子的? 生1:“角”是尖尖的。 生2:“角”的样子像小于号。 生3:“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 生4:“角”有两条边,比三角形少一条边。 生5:我们只描了一个“角”,比三角形少两个“角”。

师:我们把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大家知道了“角”

各部分的名称,一会儿看看谁会用。

(借助三角板引导学生描出一个“角”,可以使学生经历从图形中抽出“角”的过程,同时体会到三角形与“角”之间的内在联系。)

(2)画“角”

师:请同学仔细看,老师画一个“角”。(教师指着黑板说)我把“角”画在这儿,就先点上一个点,(教师边说边点)它就是“角”的——顶点。(教师故意停顿,请同学回答,强化学生对名称的记忆。)再从顶点开始,用尺画一条直直的线,它就是“角”的——边,(教师仍然停顿,请同学回忆并说出名称)还从顶点开始再画一条直直的线,它就是“角”的另一条边。(在学生说出“角”各部分名称的同时,教师板书)

师:请同学观察,“角”是由什么组成的? 生:“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师:由一点引出两条直直的线就组成一个“角”。(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出“角”,使同学通过观察教师的手势,再次感悟出什么是“角”。) (3)表示方法

师:怎样表示呢?从“角”上面的这条边到“角”下面的这条边画一条弯弯的线,它就表示由这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这个“角”。现在有两个“角”,为了清楚的表示是哪个“角”,我们可以给“角”编编号。(教师边说边给一个“角”编上1号,学生自觉想出另一个“角”要编2号。教师再介绍“角”的符号,并板书)

师:请同学观察“角”的符号像什么? 生1:它像一个小小的角。

生2:它像我们美术课上画的鼻子。 生3:它像写4的第一笔。 生4:它像钟表的时针和分针。

(教师请同学观察并想象,帮助同学记忆“角”的符号。) 师:注意“角”的符号下面的线是平平的。 3.学生再次画“角”

请同学对比自己画的“角”,再次画“角”,画好后要边指“角”边介绍,讲给小组同学听。

(四)摆一摆:感受影响“角”大小的因素 1.感知“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师:请同学用两根小棒做一个会活动的“角”。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关注学生制作情况,等学生做好,要求都把做的“角”举起来,并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师:你能把“角”变得大一些吗?

学生听到老师的要求后,兴致很高,很多同学马上就把“角”变大了。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把“角”变大的? 生1:我拿着“角”的两条边往外一拉,“角”就变大了。 生2:我和他不同,我只动了“角”的一条边。 师:你能把“角”变得小一些吗?

学生操作后,请同学汇报,说说你是怎样把“角”变小的?

生:把“角”的两条边往里推,“角”就变小了。 师:通过玩活动“角”,你有哪些发现? 生1:我发现“角”有大有小。

生2:我发现把“角”的两条边往外一拉,“角”就变大,把“角”的两条边往里一推,“角”就变小。

听了生2的回答,大部分同学都满意的点点头,看起来很多同学都同意生2的说法,同学们已经悟出“角”的大小和谁有关系,只是在用语言叙述时还有困难。

教师利用电脑演示,“角”的一条边慢慢展开使“角”变大,再逐步变小的过程,结合电脑演示,教师说:同学的意思是说,“角”的两边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边叉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2.感知“角”的大小和两边的长短无关 师:请一位同学帮老师,把活动角捏紧,(教师用活动角摆好一个“角”,请一位同学固定“角”的两条边叉开的角度,教师把“角”的两条边分别延长)大家仔细观察,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1:“角”的两条边都变长了,两边叉开的大小没有变。 生2:“角”的两条边都变长了,“角”的大小没有变。

教师利用电脑演示,请同学再次观察、体验“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五)比一比

师:我们已经知道“角”有大有小,有一组“角”朋友为了比出大小,争论不休,同学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师:请每位同学把5个“角”摆好,仔细观察。你认为哪个“角”最大,(教师请同学选出最大的“角”并举起来)互相看一看是几号“角”。 生:4号“角”。

师:为什么4号“角”最大?

生:4号“角”的两条边叉开的最大。 师:你能找出几号“角”最小吗? 学生自己观察,找出最小的“角”,教师请同学说说为什么2号“角”最小? 师:剩下的1号、3号、5号“角”,你能看出它们的大小吗? 生:2号“角”、4号“角”的大小很明显,1号、3号、5号“角”的大小很接近,看不出它们的大小了。

师:请同学自己想办法,比一比1号、3号、5号的大小。

学生自己动手比较,教师请同学汇报。 生1:我比1号“角”和5号“角”,我把它们的顶点对齐,5号“角”的两条边在外边,所以5号“角”大。

生2:我比1号“角”和5号“角”,也是5号“角”大,我还把一条边对齐了,看另外一条边就可以了。

师:生1比较方法是把顶点重合,生2比较方法是把顶点和一条边重合。

生3:我是用直尺量的,我用直尺量1号“角”的开口是21mm,5号角的开口是22mm,所以5号“角”大。

教师征求同学的意见,显然同学都认同生3的方法,于是我用活动角进行演示,帮助同学理解。

师:请同学看,这个角的开口,(教师由“角”的顶点处指起,请同学观察“角”的开口越来越大)都是一个“角”的开口,它们一样大吗?请同学思考,1号“角”和5号“角”的边不一样长,我们量它们的开口比大小,你们认为公平吗?

生:不公平。

生3:我把1号“角”和5号“角”的两条边都延长到3cm,再量它的开口就可以比大小了。

生4:我用三角板量,都用三角板的一个角,它比1号“角”大一些,比5号“角”小一些,所以5号“角”大。

师:生4是借助另一个角帮助比大小。 师:还有3号“角”,它的大小怎样? 生1:我比1号“角”和3号“角”,它们一样大,我是把顶点和一条边重合来比的。 师:请同学都比比看。

同学自己把1号“角”和3号“角”的顶点和一条边重合比大小,这时许多同学露出惊奇的神情,“它们真是一样大”。此时,再一次使同学认识到“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六)找一找:使同学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角” 我们已经认识了“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角。今天我们身边的许多物体上就有“角”,你能找出它吗?并请你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独立观察后,在全班汇报。

生:桌子上有角,这是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习后学生再找“角”,已经能很清晰的找到一个面上的“角”了,更加接近数学中所说的“角”,不再是随意的立面上的“角”。

(七)全课小结:师: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角”。

生2:我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生3:我知道怎样比“角”的大小。

第二课时 认识直角

教学内容:, P65 认识直角

教学目的:,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地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重点:, 直观地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 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积累,建立起角的概念,从直观上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教具三角尺一套 实物投影图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设计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在有些图形中还藏着我们的新朋友,它也是一种图形,它叫“直角” 。(教师把板书补充完整)你能在图中找出“角”吗? (创设小房子的情境找“直角”,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直角”,利用电脑课件演示,使学生经历从图形中抽象出“直角”的过程,通过观察,能初步感受到“直角”的样子。)

(二)指一指:初步认识“直角”

1.师:请同学在三角板上指出一个“直角”。 学生试着指出“直角”,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完整地指。 2.教师示范指,注意动作强调从顶点开始。 (引导学生正确指出“直角”,为学生独立画“直角”做好准备。) (三)画一画:了解“直角”的特征,知道各部分名称 (四)找一找,下面哪些是直角: 师:你是怎么判断的? 生:我用三角板比较的。

这是直角

这个角比直角小,是锐角。

这个角比直角大,是钝角。

(五)找一找:使同学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角” 我们已经认识了“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角。今天我们身边的许多物体上就有“角”,你能找出直角,钝角。和锐角吗?

学生独立观察后,在全班汇报。

生:桌子上有角,这是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习后学生再找“角”,已经能很清晰的找到一个面上的“角”了,更加接近数学中所说的“角”,不再是随意的立面上的“角”。 (六)巩固提高,完成p66页 练一练1~6题

(七)全课小结:师: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角”。

生2:我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生3:我知道怎样比“角”的大小。, ,

第三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内容:, 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