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点拨”十五法,教你如何说“正确的废话” 下载本文

教师课堂点拨十五法,教你如何说正确的废话

教师课堂点拨十五法,教你如何说正确的废话 【导读】

课堂上,教师的点拨一定要放在关键之处,也就是在学生想懂又弄不懂的时候,想说又说不出的时候。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时的点拨是雪中送炭,会让学生恍然大悟,豁然开朗。语文课堂上如何点拨?看江苏省镇江市新区实验小学教师吴民益的实践。

首先是理解方面的点拨。当学生理解错误时,你引导他想正确;当学生理解肤浅时,你引导他想深刻;当学生理解狭窄时,你引导他想宽阔。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示范朗读

如一位教师在教《纸船和风筝》时问学生:将‘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中的‘漂呀漂’三个字去掉行不行?有学生说,没有漂呀漂就不通顺了;有学生说,缺了漂呀漂就不具体了……答案五花八门。

这时,教师说:老师给大家读一读,听听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在读到漂呀漂时,教师故意放慢了速度。而读另一句中的漂字时,却用较快的速度一带而过。片刻的宁静之后,有学生说:这三个字写出了纸船经历了一段很长的路程,漂得很辛苦。还有学生说:因为小溪是弯弯曲曲的,所以纸船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这样的回答,教师点了点头。 2、引导体验

有位教师在讲《海伦·凯勒》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海伦·凯勒刻苦好学的精神,曾做过这样的尝试:学生紧紧捂住耳朵,教师说出一个短语,学生根据教师的嘴型判断短语的内容。结果,教师重复三次,学生仍不知所云。 体验结束后,学生结合课文马上就能理解:自己用眼睛观看嘴型判断发音尚且如此困难,何况是没有听觉、视觉的海伦呢?她学习发音只能靠触觉感受教师的舌头和嘴唇的颤动情况,那需要多么顽强的毅力啊! 从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这次体验让他们与海伦产生了共鸣,并意识到海伦身上闪现的精神光芒。

3、补充资料

在教唐代诗人柳宗元所作的《江雪》一诗时,教师问:老翁为什么要在如此清冷的季节、如此人迹罕见的地方,独自垂钓于寒江之上呢?学生都说老翁非常喜欢钓鱼,也许他觉得冬天钓鱼特别有意思吧。

这时,教师补充了一些背景资料。就柳宗元的处境而言,当时诗人满怀激情,积极参加政治革新运动,但无奈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就其心境来讲,诗人精忠报国,却因刚正不阿遭受迫害,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心底充满了压抑和孤寂。通过背景资料的补充,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柳宗元是借描写山水景物歌咏隐居的渔翁,巧妙地表达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内心世界。诗中孤寂的背景正是当时严酷现实的折射,渔翁独钓的孤傲恰是诗人自己心境的投影。 4、画个图画

一位教师在教朱熹的《观书有感》时问学生:这首诗写的是池塘里的水,可是却用了‘观书有感’作题目,那么诗和书有关系吗?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示意图: 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又指着示意图说:‘书籍’就好像源头,‘知识’就像活水,源头里的活水不断地流进池塘,让池塘变得清澈。我们看书时,书籍里的知识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人的大脑,人就会变得越来越聪明。写这首诗,其实就是让我们不断读书。现在,你们觉得这首诗与读书是不是有关系?

学生看着清晰的示意图,听着教师的讲解,恍然大悟。

5、生活

老舍《草原》中有一句话: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教师问学生,难道骏马和大牛也会欣赏美景?学生说,会。

有学生说:有一次,我数学考了100分,老师在班上大大表扬了我,我高兴得要命。在放学的路上,我觉得人家看我的眼神都充满了鼓励,树上的小鸟叽叽地叫,我也觉得是在向我祝贺呢!教师说:其实这些都是你自己的感受,如果自己高兴,就会觉得其他事物也为你高兴。这时一名学生说:老师,我知道了,老舍自己被草原的美景陶醉了,看到骏马和大牛在静立,觉得他们也被陶醉了。看起来是写马和牛,其实是写自己陶醉啊!老师听了点头微笑。

6、引导表演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小稻秧脱险记》时,为了让学生形象地理解一拥而上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等词,就和学生进行了一次表演。教师当小稻秧,学生做杂草。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他们卡腰瞪眼大声凶恶地要小稻秧把营养交出来,当小稻秧不肯交出营养时,他们就一拥而上抢营养。表演完,教师问学生:杂草凶不凶?学生说:凶。教师问:杂草野蛮不野蛮?学生回答:野蛮。教师问:杂草让小稻秧发言了吗?学生说:没有。教师说:这就是那几个词的意思。 7、举个例子

在教《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教师举了一个例子:有个人身体不舒服,到医院一检查,发现是癌症,医生告诉他不要紧,只要配合治疗是可以治好的。可是这个病人认为得了癌症就是被判了死刑,整天忧郁不乐,对生活丧失了信心,病情越来越严重,最后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其实,癌症并不可怕,有些癌症只要科学治疗,保持乐观,是可以治愈的。这个病人的生命可以说不是被癌症夺去的,而是被自己害怕癌症的心理夺去的,害怕癌症的心理比癌症本身还要可怕。学生通过这个形象的例子,真正理解了那句话的意思。 8、打个比方

在教《青海高原一株柳》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青海高原一株柳的顽强精神,教师打了一个比方。家乡灞河的柳树就像一个出生在富裕人家的孩子,有吃有喝,还有许多人赞美他。而青海高原干燥少雨,气候寒冷,一株柳就像出生在贫困家庭的孩子,甚至是个孤儿,没人照顾,没人呵护,可是这个孩子并没有抱怨自己命苦,而是坚强地活着,与各种苦难作斗争,最终成为一名成功者。学生通过这个形象的比方,真切地理解了青海高原一株柳的顽强精神。 9、作个比较

在教《三亚落日》第一节时,有这么一句话:夕阳滑落的景象美妙绝伦,一点儿也不比日出逊色。为了让学生领会滑落的表达效果,我问学生,这里为什么不用下沉西沉坠落而用滑落。学生经过思考后说,西沉坠落等词语给人的感觉是分量沉重、速度缓慢、活力衰退,似乎心情有些郁闷,而这与当时的心境是不吻合的。从课文看,落日的背景是那样广阔,观赏的人肯定是心旷神怡,眼中的太阳也格外精神、轻盈,滑落一词表现了愉快的心情、敞亮的心扉。学生通过比较,品尝到语言的魅力。 10、做道算术 在教《钱学森》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切地理解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这句话,教师引导学生做了一道算术题:通常来说,一个师是1万人,你们说5个师是多少人?学生说:5万人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力量无比的人!伟大的人!了不起的人!

在理解方面,点拨的方法当然不止这些。教师要不断总结和创新,根据具体情况运用恰

当的方法,让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除了理解方面的点拨,还有表达方面的点拨 11、当学生语无伦次时,你引导他有条理地说。

如教《长江之歌》一文时,我问: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有母亲的情怀’?学生一开始回答得杂乱无章。我引导他们这样回答,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是因为什么,说它有母亲的情怀是因为什么。分点表述,清清楚楚。 12、当学生说不具体时,你引导他说具体。

如教师问插图上画着什么?学生说画了小草、柳树还有小鸟。教师又问:你能说具体一点吗?如小草、柳树怎么样?小鸟在干什么?学生说:小草嫩嫩的,柳枝长长的,小鸟在空中飞来飞去。

13、当学生说不生动时,你引导他说生动。

接着上面的例子,教师又说:不错,有进步。你能把句子说得更生动吗?比如,你可以把他们当作人来说。学生思索后说:一棵棵小草从睡梦中醒来,它们破土而出,舒展着幼嫩的绿叶。柳树像个美丽的姑娘在风中翩翩起舞。天上的小鸟飞来飞去,快乐地唱着动听的歌曲。你看,这个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表达上就改进了不少。 14、当学生语言啰唆时,你引导他简洁地说。

如学生概括《半截蜡烛》的主要内容时,说了足足有3分钟。教师引导:说得很清楚,但不够简洁,中间的过程能否说简洁点。学生思考后改为:本文记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母子3人与突然闯入的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情报的故事。

15、当学生表达单调时,你引导他说丰富。

如学生用骄傲造句,开始都是人怎么骄傲,这些句子显得非常单调。教师于是引导:动物、植物有没有骄傲的时候?能否造一个问句?能否造一个比喻句?能否造一个排比句……学生经过教师的点拨,思维活跃了,表达丰富了。

总之,教师要热情鼓励,真诚启发,耐心等待,以爱点燃,让学生敢说,用情点燃,让学生想说。 校长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