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2019年文档 下载本文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2014年9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维护民族团结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各民族繁荣进步,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不仅要正确认识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更要切实做好维护民族团结的各项工作。

一、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筑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 一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政党和国家制定民族政策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加强民族团结、做好民族工作的强大理论武器。它深刻揭示了民族的形成、发展、消亡的规律,提出了民族问题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纲领和方法,提出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区域自治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对各族干部群众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要通过宣传教育使各族干部群众提高理论水平,增强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实践能力。

二是要加强党的民族政策教育。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制定和建立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国

情和各民族根本利益的政策和制度。65年的实践证明,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我国民族关系总体是和谐的,民族团结的基础是稳固的,我国民族工作是成功的。要通过宣传教育使党的民族政策、中央领导关于民族团结方面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深入人心,从而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和民族观。

三是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普及民族常识。要让各族干部群众深刻了解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大力宣传各族人民为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作出的不懈努力和历史贡献,从而使各民族守望相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四是要表彰民族团结的先进典型并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努力促进民族团结教育进步事业发展。及时表彰奖励民族团结的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贡献,并形成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深入的激励机制;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要创新方式方法,不断增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积极性,使民族团结融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促使民族关系更加和谐,民族团结更加巩固,社会生活更加稳定。

二、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筑牢民族团结的群众基础

维护民族团结的基础是搞好民族关系,而发展良好的民族关系的正确路径就是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广泛搭建社会平台,努力创造有利于各民族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环境。

一是加强各民族文化间的相互交流。由于地理、历史和自然环境的原因,不同民族之间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这些不同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的人都是一定文化当中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就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因此,维护良好的民族关系就要维护良好的民族文化环境。我们必须努力追求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并通过交往和学习在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要尊重和保护各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大力弘扬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优秀成果,保障各民族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加强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

二是加强各民族间的日常交往。只有各民族间的日常交往密切了,才能增进彼此的了解,从而能够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包容,进而达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目的。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要本着理解和尊重的原则,维护和调整各民族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消除各民族间由于各种原因形成的不信任是当前开展民族团结工作的重点。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回顾内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