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题 下载本文

.

1、自然资源悲观派的主要观点及其评价 2、自然资源乐观派的主要观点及其评价 3、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限制因素

(一)可持续利用:(1)理想的人类生存条件 (2)持久的生态系统状况 (3)公平性

(二)限制性因素:人口、环境、资源;不平等

第四章 自然资源稀缺的性质

一、名词解释

1、绝对稀缺:当权球尺度上自然资源的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所造成的稀缺称绝对稀缺。

2、相对稀缺:在自然资源的总供给尚能满足总需求,但由于资源分布不均而造成的区域性稀缺称为相对稀缺。 二、简答题

1、简述自然资源相对稀缺的产生原因 参考答案:

(1)资源分布不均与经济发展差异造成的稀缺: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造成有的地区自然资源的供给相对于当地的需求的不足。

(2)国家关系(地缘政治)造成的稀缺。某些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一些特定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封锁、禁运等原因,造成遭受封锁禁运的国家或多或少都面临着资源稀缺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各地区相互之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地缘政治造成的稀缺将减弱。

.

.

(3)贫困造成的稀缺。贫困使得改善资源环境的投资难以实现,例如,通过建设水质净化厂向居民提供饮用水资源的投资不能保障,造成水资源的稀缺。 (4)生态系统退化造成的稀缺。例如环境污染造成清洁空气资源的稀缺、草场退化造成的畜产品产量的降低进而造成食物资源的稀缺等。 2、简述社会发展与资源开发的演进 参考答案:

(1)采集狩猎社会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2)农业社会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3)工业社会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4)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演进 (5)未来的挑战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1.对技术丰饶论的挑战 2.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

第五章 自然资源生态过程

一、名词解释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个特定环境,其间的所有生物和此一环境的统称。 2、熵:简单地说,熵是表示物质系统状态的一种度量,用它来描述系统的无序程度。熵越大,系统越无序,意味着系统结构和运动的不确定和无规则;反之,熵越小,系统越有序,意味着具有确定、整齐的结构和有规则的运动状态。 二、简答题

1、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角度论述自然资源的极限

(1)自然界中的各种无机物都是有限的,在天然状态下(不考虑人为干扰,例

.

.

如收获取走物质,不合理土地利用引起的水土流失、人工施肥等),营养物质流大部分保存在生态系统,少部分由径流带出系统外。与系统的循环相比,系统外的输入和输出一般是较少的,陆地生态系统尤其如此。

(2)地球生态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很少部分来自地球能。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是有限的,能被植物固定的太阳辐射能只占很小一部分(例如美国东部落叶阔叶林,初始入射能量中仅有0.91%变成植物的物质成分),因为某些光谱对光合作用是无效的,部分能量被叶面反射,植物自身的呼吸也要消耗部分能量。另外,在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流动效率只有大约10%,即每一营养级上都有大量的能量损失(作为热能)。

第六章 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态

名词解释:

自然资源的再开发:对已开发的资源进行追加开发和替代开发 三、论述题

1、简述人类与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参考答案:

(1)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的干预

① 人类的能动性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优势地位 ② 人类对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干预 ③ 人类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干预 ④ 人类对生态系统物种组成的干预 (2)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的调控 ① 不同资源利用中的调控

.

.

② 生态系统变化对人类福利的影响

2、简述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1)精耕农业前社会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2)精耕农业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3)工业化社会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4)当代的适应策略与生态系统管理 3.自然资源开发中可能产生的问题: (一)造成资源闲置和资源的低效利用 (二)引发土地投机活动

(三)导致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冲突 4.自然资源的自然消耗

(1)生物性消耗 (2)流动性消耗(无自然储存能力—风能、潮汐能) (3)驱动消耗 (4)外驱动消耗

第七章 自然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

1、论述采矿的生态影响

(1)对地形的影响(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占用) (2)对水文的影响

(3)对土壤质量的影响(造成土壤污染、土壤结构破坏等) (4)对生物(生物量损失、生物多样性降低、生物栖息地丧失等) (5)对人体和社区(损害人体健康,影响社区安宁,改变社区文化等) 2、论述自然资源利用与气候变化

(1)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利用对气候的影响

.

.

(2)气候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3、生物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 生物多样性减少 外来物种入侵

4、论述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影响

(1)影响区域水平衡 (2)影响地下水循环

第八章 自然资源利用生态影响评价方法

一、名词解释

1、生态足迹:也称生态占用,是指人类消耗自然资源或消纳废物说咱用的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包括陆地和水域),其实质是将人类对自然资源(包括生态服务功能)的消耗与生态影响联系起来。

2、真实储蓄:真实储蓄为经济净储蓄与资源净产值、环境净产值之和。即传统的经济经储蓄扣除经济增长的资源和环境代价。

第九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关联

一、名词解释

1、基线稀缺:基本流动性资源的供给不足以使人们在生命的“基线”标准上生存,可称为基线稀缺。

2、经济稀缺:当现行价格上的需求数量超过供给数量时,就产生了经济稀缺。如果价格上升,需求量将会减少,供给量将会增加,直到再次取得均衡,经济稀缺将会被消除。

3.一次能源:自然界中现成存在的资源。

4.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成另一种形态的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