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黄冈中学2019届高三5月第二次模拟(二模)考试理综生物试题(答案+解析) 下载本文

高考模拟生物试题

湖北省黄冈市黄冈中学2019届高三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

理综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糖尿病患者往往身体消瘦,应加大米饭和馒头等主食的摄入量 B. 和吃熟鸡蛋相比,吃生鸡蛋更营养且更容易消化 C. 长期摄入过量的动物内脏可能导致血管堵塞,危及生命 D. 身体疲惫时服用核酸类保健口服液,可明显增强免疫力 【答案】C 【解析】 【分析】

1、高温能杀菌消毒,也能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蛋白质变性失活。 2、动物内脏中胆固醇含量高。

3、淀粉、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物质需要在消化道内分解形成小分子化合物才能被吸收。 【详解】米饭、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食用后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被吸收,使血糖浓度更高,故糖尿病病人要限制糖类饮食,多食用一些高蛋白的食物,少食用一些糖类食物,A错误;高温能消毒,且能使鸡蛋中的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因此和吃熟鸡蛋相比,吃生鸡蛋更不容易消化而且很不卫生,B错误;动物内脏中胆固醇含量高,因此长期摄入过量的动物内脏可能导致血管堵塞,危及生命,C正确;服用核酸类保健口服液时,核酸会被分解,因此不会明显增强免疫力,D错误。 故选C。

2.下列关于酶和ATP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酶的合成需要消耗ATP,ATP的合成也需要酶的参与 B. 不能合成酶的细胞也不能合成ATP

C. 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都同时需要酶和ATP的参与 D. 细胞内各种酶功能的差异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答案】A 【解析】

1

高考模拟生物试题 【分析】

1、酶的本质是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还有少量的RNA。特性:高效性、专一性、需要温和的条件。高温、强酸、强碱会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使酶失去活性。

2、酶的特性:

713

(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10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3、ATP中文名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几乎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直接来自ATP的水解。

【详解】酶的本质为蛋白质或RNA,蛋白质和RNA的合成需要ATP供能,ATP的合成需要ATP合成酶的催化,A正确;不能合成酶的细胞也能合成ATP,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不能合成酶,但可通过无氧呼吸合成ATP,B错误;有的细胞代谢需要ATP参加,但有的代谢不需要,如光反应不仅不消耗ATP,还能产生ATP,C错误;大部分酶的本质是蛋白质,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以及空间结构不同决定蛋白质的功能不同,D错误。 故选A。

3.呼吸熵(RQ=释放的CO2量/吸收的O2量)可作为描述细胞呼吸过程中氧气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下图是酵母菌氧化分解葡萄糖过程中氧分压与呼吸熵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呼吸熵越大,细胞有氧呼吸越强,无氧呼吸越弱 B. 图中B点时细胞质基质会消耗[H]

C. 若利用酵母菌酿酒,最好将氧分压调至B点

D. 图中C点后,细胞呼吸强度不再随氧分压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B

2

高考模拟生物试题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氧分压的升高,细胞呼吸熵减小,说明细胞无氧呼吸越弱,有氧呼吸越强;当氧分压超过C以后,细胞呼吸熵保持不变,说明此时及之后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详解】呼吸底物为葡萄糖时,有氧呼吸消耗的氧与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相等,故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消耗氧气的差值可表示无氧呼吸的强度,RQ=释放的CO2量/吸收的O2A错误;量,故呼吸熵越大,证明释放出的二氧化碳与消耗氧的差值越多,即无氧呼吸越强,B点的呼吸熵大于1,说明细胞存在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需要消耗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和[H],B正确;若利用酵母菌酿酒,需要让酵母菌完全进行无氧呼吸,而氧分压为B时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使酒精产生量降低,C错误;C点以后只进行有氧呼吸,无论有氧呼吸的强度是否变化,呼吸熵不变,所以呼吸熵不变,不能说明细胞呼吸强度不再随氧分压的变化而变化,D错误。 故选B。

4.某些情况下,细胞中携带丙氨酸的tRNA上反密码子中某个碱基改变,对丙氨酸的携带和转运不产生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RNA的合成需要RNA复制酶的参与

B.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造成tRNA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

C. 碱基改变后该tRNA仍能正常携带丙氨酸,但合成的蛋白质的功能可能发生改变 D. tRNA上结合氨基酸的位点在反密码子上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关密码子,考生可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概念:密码子是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

(2)种类:64种,其中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

(3)特点: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详解】tRNA是通过转录形成,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A错误;细胞分化的结果是

3

高考模拟生物试题

造成mRNA的种类和数量以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不同细胞中转运氨基酸的tRNA的种类是相同的,B错误;碱基改变后该tRNA能识别的密码子发生改变,虽然仍能正常携带丙氨酸,但合成的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可能发生改变,C正确;反密码子是位于tRNA上的与密码子互补的三个碱基,tRNA上结合氨基酸的位点在反密码子外,D错误。 故选C。

5.给脑桥(位于大脑和小脑之间)注射了能阻止γ-氨基丁酸与相应受体结合的物质后,小鼠的排尿阈值(引起排尿反射的最低尿量值)降低,相关推理正确的是 A. 脑桥释放的γ-氨基丁酸能抑制排尿 B. γ-氨基丁酸运出细胞依赖于细胞膜上的载体 C. 人体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脑桥 D. 不同年龄段的人排尿阈值都是相同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反射需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明确两个反射弧即脊髓控制的排尿反射弧和大脑控制的对脊髓排尿反射弧中各结构。

【详解】分析题意可知,脑桥释放的-氨基丁酸与相应受体结合的物质能引起排尿阈值升高,即引起排尿反射的最低尿量值升高,能抑制排尿,A正确;γ-氨基丁酸运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吐,不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B错误;人体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高级中枢位C错误;于脑桥,尿阈值是指引起排尿反射的最低尿量值,不同年龄段的人排尿阈值不相同,D错误。 故选A。

6.在光裸的岩地长成森林的过程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在灌木阶段,群落中不存在地衣

B. 演替过程中有机物逐渐增加,土壤通气性逐渐下降

C. 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草本植物的寿命较短 D. 该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