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第五版)贾俊平-课后思考题和练习题答案(完整版) 下载本文

统计学(第五版)贾俊平 课后思考题和练习题答案(最终完整版)

第一部分 思考题

第一章思考题 1.1什么是统计学

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一门学科,它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来自各个领域的数据并从中得出结论。

1.2解释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描述统计;它研究的是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它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1.3统计学的类型和不同类型的特点

统计数据;按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分;

(定性数据)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

(定性数据)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也是有类别的,但这些类别是有序的。

(定量数据)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统计数据;按统计数据都收集方法分;

观测数据:是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的。

实验数据: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统计数据;按被描述的现象与实践的关系分;

截面数据:在相同或相似的时间点收集到的数据,也叫静态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按时间顺序收集到的,用于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也叫动态数据。 1.4解释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 答案同1.3

1.5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

对一千灯泡进行寿命测试,那么这千个灯泡就是总体,从中抽取一百个进行检测,这一百个灯泡的集合就是样本,这一千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参数,这一百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统计量,变量就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如说灯泡的寿命。 1.6变量的分类

变量可以分为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型变量。

变量也可以分为随机变量和非随机变量。经验变量和理论变量。 1.7举例说明离散型变量和连续性变量

离散型变量,只能取有限个值,取值以整数位断开,比如“企业数” 连续型变量,取之连续不断,不能一一列举,比如“温度”。 1.8统计应用实例

人口普查,商场的名意调查等。 1.9统计应用的领域

经济分析和政府分析还有物理,生物等等各个领域。

第二章思考题

2.1什么是二手资料?使用二手资料应注意什么问题 与研究内容有关,由别人调查和试验而来已经存在,并会被我们利用的资料为“二手资料”。使用时要进行评估,要考虑到资料的原始收集人,收集目的,收集途径,收集时间使用时要注明数据来源。

2.2比较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的特点,指出各自适用情况

概率抽样:抽样时按一定的概率以随机原则抽取样本。每个单位别抽中的概率已知或可以计算,当用样本对总体目标量进行估计时,要考虑到每个单位样本被抽到的概率。技术含量和成本都比较高。如果调查目的在于掌握和研究对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得到总体参数的置信区间,就使用概率抽样。

非概率抽样:操作简单,时效快,成本低,而且对于抽样中的统计学专业技术要求不是很高。它适合探索性的研究,调查结果用于发现问题,为更深入的数量分析提供准备。它同样使用市场调查中的概念测试(不需要调查结果投影到总体的情况)。 2.3除了自填式,面访式和电话式还有什么搜集数据的办法 试验式和观察式等

2.4自填式,面访式和电话式各自的长处和弱点

自填式;优点:1调查组织者管理容易2成本低,可进行大规模调查3对被调查者,可选择方便时间答卷,减少回答敏感问题压力。缺点:1返回率低2不适合结构复杂的问卷,调查内容有限3调查周期长4在数据搜集过程中遇见问题不能及时调整。

面访式;优点:1回答率高2数据质量高3在调查过程中遇见问题可以及时调整。缺点:1成本比较高2搜集数据的方式对调查过程的质量控制有一定难度3对于敏感问题,被访者会有压力。

电话式;优点:1速度快2对调查员比较安全3对访问过程的控制比较容易。缺点:1实施地区有限2调查时间不能过长3使用的问卷要简单4被访者不愿回答时,不易劝服。 2.5

老师说这个内容不讲,应该不会考实验数据的 2.6如何控制调查中的回答误差

对于理解误差,我会去学习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对于记忆误差,我会尽量去缩短所涉及的时间范围,对于有意识的误差,我要做好被调查者的心理工作,要遵守职业道德,为被调查者保密,尽量在问卷中不涉及敏感问题。 2.7怎么减少无回答

对于随机误差,要提高样本容量,对于系统误差,只有做好准备工作并做好补救措施。比如说要一百份的问卷回复,就要做好一百二十到一百三十的问卷准备,进行面访式的时候要尽量的劝服不愿意回答的被访者,以小物品的馈赠提高回复率。

第三章思考题

3.1数据预处理内容

数据审核(完整性和准确性;适用性和实效性),数据筛选和数据排序。 3.2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的整理和图示方法各有哪些

分类数据:制作频数分布表,用比例,百分比,比率等进行描述性分析。可用条形图,帕累托图和饼图进行图示分析。

顺序数据:制作频数分布表,用比例,百分比,比率。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等进行描述性

分析。可用条形图,帕累托图和饼图,累计频数分布图和环形图进行图示分析。 3.3数据型数据的分组方法和步骤

分组方法:单变量值分组和组距分组,组距分组又分为等距分组和异距分组。 分组步骤:1确定组数2确定各组组距3根据分组整理成频数分布表 3.4直方图和条形图的区别

1条形图使用图形的长度表示各类别频数的多少,其宽度固定,直方图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矩形的高度表示每一组的频数或频率,宽度表示组距,2直方图各矩形连续排列,条形图分开排列,3条形图主要展示分类数据,直方图主要展示数值型数据。 3.5绘制线图应注意问题

时间在横轴,观测值绘在纵轴。一般是长宽比例10:7的长方形,纵轴下端一般从0开始,数据与0距离过大的话用折断符号折断。 3.6饼图和环形图的不同

饼图只能显示一个样本或总体各部分所占比例,环形图可以同时绘制多个样本或总体的数据系列,其图形中间有个“空洞”,每个样本或总体的数据系类为一个环。 3.7茎叶图比直方图的优势,他们各自的应用场合

茎叶图既能给出数据的分布情况,又能给出每一个原始数据,即保留了原始数据的信息。在应用方面,直方图通常适用于大批量数据,茎叶图适用于小批量数据。 3.8鉴别图标优劣的准则

P75明确有答案,我就不写了。 3.9制作统计表应注意的问题

1,合理安排统计表结构2表头一般包括表号,总标题和表中数据的单位等内容3表中的上下两条横线一般用粗线,中间的其他用细线4在使用统计表时,必要时可在下方加注释,注明数据来源。 公式:

组中值=(上限+下限)/2

第4章 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4.1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测度?

数据分布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测度和描述:一是分布的集中趋势,反映各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或集中的程度;二是分布的离散程度,反映各数据远离其中心值的趋势;三是分布的形状,反映数据分布的偏态和峰态。 4.2怎样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中的地位?

平均数在统计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集中趋势的最主要的测度,主要适用于数值型数据,而不适用于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 4.3简述四分位数的计算方法。

四分位数是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25%和75%位置上的值。根据未分组数据计算四分位数时,首先对数据进行排序,然后确定四分位数所在的位置,该位置上的数值就是四分位数。 4.4对于比率数据的平均为什么采用几何平均?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比率数据的平均采用几何平均要比算数平均更合理。从公式中也可看出,G就是平均增长率。 (1?G)(1?G)??i?1inn4.5简述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众数是一组数据分布的峰值,不受极端值的影响,缺点是具有不唯一性。众数只有在

数据量较多时才有意义,数据量较少时不宜使用。主要适合作为分类数据的集中趋势测度值。

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间位置上的代表值,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当数据的分布偏斜较大时,使用中位数也许不错。主要适合作为顺序数据的集中趋势测度值。

平均数对数值型数据计算的,而且利用了全部数据信息,在实际应用中最广泛。当数据呈对称分布或近似对称分布时,三个代表值相等或相近,此时应选择平均数。但平均数易受极端值的影响,对于偏态分布的数据,平均数的代表性较差,此时应考虑中位数或众数。

4.6简述异众比率、四分位差、方差或标准差的适用场合

对于分类数据,主要用异众比率来测量其离散程度;对于顺序数据,虽然也可以计算异众比率,但主要使用四分位差来测量其离散程度;对于数值型数据,虽然可以计算异众比率和四分位差,但主要使用方差或标准差来测量其离散程度。 4.7标准分数有哪些用途?

标准分数给出了一组数据中各数值的相对位置。在对多个具有不同量纲的变量进行处理时,常需要对各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它还可以用来判断一组数据是否有离群数据。 4.8为什么要计算离散系数?

方差和标准差是反映数据分散程度的绝对值,一方面其数值大小受原变量值本身水平高低的影响,也就是与变量的平均数大小有关;另一方面,它们与原变量的计量单位相同,采用不同计量单位的变量值,其离散程度的测度值也就不同。因此,为消除变量值水平高低和计量单位不同对离散程度测度值的影响,需要计算离散系数。 4.9测度数据分布形状的统计量有哪些?

对分布形状的测度有偏态和峰态,测度偏态的统计量是偏态系数,测度峰态的统计量是峰态系数。

第五章 概率与概率分布

5.1频率与概率有什么关系?

在相同条件下随机试验n次,某事件A出现m次,则比值m/n称为事件A发生的频率。随着n的增大,该频率围绕某一常数p波动,且波动幅度逐渐减小,趋于稳定,这个频率的稳定值即为该事件的概率。 5.2独立性与互斥性有什么关系?

互斥事件一定是相互依赖(不独立)的,但相互依赖的事件不一定是互斥的。 不互斥事件可能是独立的,也可能是不独立的,但独立事件不可能是互斥的。 5.3根据自己的经验体会举几个服从泊松分布的随机变量的实例。

如某种仪器每月出现故障的次数、一本书一页中的印刷错误、某一医院在某一天内的急诊病人数等

5.4根据自己的经验体会举几个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的实例。

如某班某次的考试成绩、某地区成年男性的身高、某公司年销售量、同一车间产品的质量等

第六章思考题

6.1 统计量:设X1,X2…,Xn是从总体X中抽取的容量为n的一个样本,如果由此样本构造一个函数T(X1,X2…,Xn),不依赖于任何未知参数,则称函数T(X1,X2…,Xn)是一个统计量。

原因:为了使统计推断成为可能。 6.2 T1和T2是 6.3 P159

6.4 统计量加工过程中一点信息都不损失的统计量为充分统计量 6.5 自由度:独立变量的个数

X??22Z?~N(0,1)6.6 ?2分布:设 X~N(,则?,? )?

F分布:设若U为服从自由度为n1的?2分布,即U~?2(n1),V为服从自由度为n2的?2

2

分布,即V~?(n2),且U和V相互独立,则

Un1 F~F(n1,n2)F?12Vn2

称F为服从自由度n1和n2的F分布,记为

6.7 抽样分布:样本统计量的概率分布是一种理论概率分布随机变量是 样本统计量

2

6.8 中心极限定理:设从均值为?,方差为? 的一个任意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

2

当n充分大时,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近似服从均值为μ、方差为σ/n的正态分布

第七章思考题

7.1 估计量:用于估计总体参数的随机变量

估计值:估计参数时计算出来的统计量的具体值 7.2 评价估计量的标准:

无偏性:估计量抽样分布的数学期望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

有效性:对同一总体参数的两个无偏点估计量 ,有更小标准差的估计量更有效 一致性: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大,估计量的 值越来越接近被估计的总体参数 7.3 置信区间:由样本统计量所构造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

7.4 95%的置信区间指用某种方法构造的所有区间中有95%的区间包含总体参数的真值。 7.5 含义:Za/2是标准正态分布上侧面积为a/2的z值,公式是统计总体均值时的边际误差。 7.6 独立样本:如果两个样本是从两个总体中独立抽取的,即一个样本中的元素与另一个样本中的元素相互独立。

匹配样本:一个样本中的数据与另一个样本中的数据相对应。 7.7 (1)、两个总体都服从正态分布

(2)、两个随即样本独立地分别抽自两个总体

7.8 样本量越大置信水平越高,总体方差和边际误差越小

第8章思考题

8.1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是统计推断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都是利用样本对总体进行某种推断,然而推断的角度不同。参数估计讨论的是用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的方法,总体参数μ在估计前是未知的。而在参数假设检验中,则是先对μ的值提出一个假设,然后利用样本信息去检验这个假设是否成立。

8.2什么是假设检验中的显著性水平?统计显著是什么意思?

答:显著性水平是一个统计专有名词,在假设检验中,它的含义是当原假设正确时却被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