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比较分析 下载本文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

从个人到资产选择角度来探讨货币需求的分析方法,也就是在人们的财产总额中希望以货币这种形势持有的部分是多少。

在剑桥经济学家看来,影响人们希望是持有货币额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个人的财富总和;其次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也就是货币以外的各种资产的收益;最后,货币持有者对未来收入支出和物价等的预期也会影响他意愿的货币持有额。

上述分析表明,剑桥学派的经济学家已经考虑到了影响货币需求的多种因素。但遗憾的是,他们在做出结论的时候,把其它的因素忽略了,而只是简单地断定人们的货币需求同财富的名义值成比例,所以货币需求就同名义国名收入成比例。即:

M=k?PY

这便是著名的剑桥方程式。如果把k看成一个常数,该方程式和费雪的交易方程式只有符号的不同。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发现,剑桥学派是从货币需求函数出发推到出货币数量论,而不像现金交易说那样从货币数量论出发推导处货币需求函数。这种逻辑顺序的不同却使现金余额说蕴含着较多的合理成分,因为它的出发点是对的,从式子中可以发现,k是由人们的选择行为决定的,它收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可能上下波动。剑桥学派仅仅因为贪图方便,或者给予得出货币数量论的观点,而放弃的对它的进一步研究,简单的将它视为一个常数。但是剑桥学派所开创的这一分析视角,却对后人在这一领域进行更深入的探索,点燃了一盏明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就是在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 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延续了剑桥学派的分析方法,从资产选择的角度出发来考察货币需求。但与之不同的是,凯恩斯并不像他的前辈一样,在描述了影响货币需求的种种因素之后,就草率的决断只有名义国名收入是影响或需求的主要的因素,而是对人们持有手中的货币的动机作了详细的分析,并且进而得出实际货币需求不但受实际的收入影响,而且也与利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一结论的另一含义便是,货币流通速度受利率影响,因而是多变的。

3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

(一) 持有货币的三种动机

1 交易性需求

货币交易需求是指企业或者个人为支付日常生活中的交易而愿意持有的一部分货币。这是因为货币交易媒介职能所导致的一种需求。是因为,收入的获得与支出之间总会有一定的时间差,在这段时间内,企业或个人可以选择将收入以货币资产外的形式保存,但是为了方便,人们还是会持有一部分的货币。凯恩斯认为,它主要取决于货币收入的大小。 1.预防性需求

货币预防性需求是指个人或者企业为了防止一些意外发生,或抓住一些突然出现的有利机会而愿意持有的一部分货币。凯恩斯一直坚持,未来是多变的,人们难以作出全面的预测,总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比如:疾病,自然灾害,股市形势大好,商品降价等等。所以为了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诸如此类的事情,凯恩斯把人们所持有的这一份货币称作:预防性需求,很明显它同收入是成正比的。 2.投机性需求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真正创新之处在于,他引进了投机性需求的分析,从而说明了利率在货币需求中的重要作用。这点对于他的整个宏观经济理论也是至关重要的。

货币的投机性需求是指人们为了在未来某一时间从事投机活动而愿意持有的货币。然而决定这部分货币需求的因素是什么呢?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财富有两种形式:一是货币另一种是生息资产。人们对这两种资产的选择,分别取决于他们各自的预期报酬。凯恩斯假定,货币的预期报酬率为零,因为他所处的年代支票存款是没有利息的,和货币不一样的是,债券的生息资产可能有两种报酬:利息和资本利得。利息的收入取决于利率的高低,资本利得则是债券卖出价和卖出价之间的差额,它也和利率相关。凯恩斯假定,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利率的“安全水准”。当实际利率低于它时,人们预测会上升;当实际利率高于它时,人们预测会下降。因此,资本离得便取决人实际利率与安全利率的偏离程度。

由此我们有两个理由相信,货币的投机性需求与利率成反比例。因为当利率高时,持有生息资产所获得的利息客观,其次,当利率远远超出安全水准时,从而在未来下降

4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

的可能也比较大,这样也可以获得较为客观的资本利得。此外就是在一种极端的情况之下,利率低到让所有人都认为它会在未来上升,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变得无限大,以致于任何新增的货币供给都被人们持有,而不会增加对债券的需求,结果导致利率的进一步下降。这便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然而这种情况是否真的存在,经济学家们有着广泛的争论。

(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

将上面的归纳起来就可以得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需要注意的是,凯恩斯所说的货币需求是指的实际的货币需求而不是名义货币需求。他认为人们在持有多少货币时,是由货币可以购买到多少商品决定的,而不是其面值的大小。所以实际货币需求为名义货币需求除以价格水平,即:M/P表示。

凯恩斯将与实际收入成正比的交易性需求和预防性需求归纳在一起,称为L1,它随实际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即

L1=L1(Y),dL1/dY>0

将受利率影响的投机性需求称为L2,它与利率成反比,即

L2=L(i),dL2/dY<0

将这两项结合起来,就得到了货币需求函数: M/P=L1(Y)+L(i)

将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加入进来是凯恩斯这一理论的最大创举。在之前的传统货币理论,要么是完全否定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如现金交易说),要么也只是模糊的提到利率可能发生的作用(如现金余额说)。凯恩斯则将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做为其宏观经济理论的重要支点,并以此来抨击传统的货币数量论。

由于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因此得出一系列与货币数量论相左的结论: 首先,货币需求不是稳定的。由于市场利率有较大的波动,所以人们对货币这种资产的需求也是会随之受影响的,再者,由于人们对安全利率的看法也是会不断的改变,所以货币需求函数自身也是不稳定的,它会随着人们对安全水准变化而位移。因此,货币需求不但是不稳定的,而且是难以预测的。

其次,在货币需求波动较大的情况之下,货币流通速度也将会有较大的波动,即: V=PY/M=Y/L1(Y)+L2(i)

最后,当货币流通速度很大的时候,货币量与名义收入之间是没有稳定的关系的,因而名义收入由货币量决定的货币数量论观点是不能成立的。例如当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从而实际货币需求上升,因此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这样货币攻击的增加量可以被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而抵消,从而对名义收入没有影响。更进一步,虽然在货币流通

5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

速度不稳定的时候,交易方程式是随时都成立的,但其本身不能说明任何问题,这也是凯恩斯摒弃它的一个重要原因。

上述分析中,一个核心点便是货币需求对于利率是否敏感,就关于这一问题凯恩斯主义者和货币主义者展开了长期的争论。

(三)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50年代之后,一批受凯恩斯影响的经济学家对他所提出的三种不同的动机做了更加深入的分析,修正了凯恩斯理论中一些明显与现实不符的结论,从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这些新发展的理论模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强调了利率在货币需求中的影响。 1.交易性需求

在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之中,将货币的交易性需求假定为主要是收入的函数,与利率没有关系。早在40年代末期,经济学家威廉鲍莫尔和詹姆斯托宾各自发展了相似的理论模型,证明了交易性需求也是受到利率影响的,他们的模型的合称为鲍莫尔-托宾模型。

假定消费者每过一段时间便会有一定量的收入Y,并且在这段时间内平均的花出去,消费者可以再获得收入之后,全部以货币的形式持有,然后均匀的花出去,知道末期全部花完,这样他的平均持有额就围Y/2。由于持有货币是没有利息收入的,如果利息为i的话,所以他的利息损失为Yi/2。

另一种情况,消费者为了获得利息收入,会将一部分货币购买生息资产。在一种极端的情况下,会讲所有的货币购买生息资产,直到消费发生的时候再将它卖出,获得货币,但如此一来,卖出的数量会很大,每一次都需要时间,精力和手续费等等的成本,这些就构成了生息资产交易的成本,消费者的利息收入可能会不够支付交易成本。

因此消费者需要在利息收入和交易成本之间做出一个权衡,以确保利益最大化。假定消费者以全部收入Y持有债券,然后定期出售K数量的债券从而获得所需货币,那么债券出售的次数为Y/K,交易成本则为bY/K,同时平均货币的持有额为K/2,损失的利息收入为iK/2。所以此时消费者的总成本为C:

C=bY/K+iY/2

通过对上式子求关于K的一阶导数,并令其等于零: ?c/?k??b?Y/KK?i/2?0 最后推导出交易性需求货币平均持有额: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