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金融学》是一门研究金融领域各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金融学专业的统帅性理论课,也是经济类、管理类等多个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金融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与监管等方面的基本内容有较系统的掌握,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综合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进而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农林经济管理者以及其他经济管理者应当具备的正确观察、分析和解决当前农村经济领域面临的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大纲
(一)教学说明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理论学时48学时(单独开设一周课程教学实习),具体,金融学专业课程讲授44学时,自学与讨论4学时,非金融经管类专业讲授48学时。讲授中适当配以视频录像短篇、幻灯片等形式,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适当安排课外自学,阅读参考资料,交读书报告,讨论课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
课程考核形式:考试。学生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占30%)和期末试卷成绩(占70%)组成。其中,个人平时成绩包括两个部分:平时个人作业成绩和小组专题讨论报告成绩。专题讨论报告由教师根据当前金融形势或自己的科研课题提供,学生自由分组并提交小组专题报告(需课堂答辩和形成书面报告)。 (二)教学用书
黄达《金融学》精编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曹龙骐《金融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
(三)金融学各章学时分配
篇章 第一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二篇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内容 范畴 货币与货币制度 信用 金融 利息和利率 外汇与汇率 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 金融市场概述 金融市场机制理论 金融中介概述 存款货币银行 中央银行 总学时数 10 3 2 1 2 2 15 4 3 2 3 1.5 1.5 第十一章 金融体系格局——市场与中介相互关系 第三篇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4 4 15.5 2 3 第十二章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四篇 宏观均衡 第十三章 货币需求 第十四章 货币供给 第十五章 货币均衡与总供求 第十六章 开放经济的均衡 第十七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十八章 货币政策 第五篇 金融监管 2 3 2 3.5 1.5 1.5 2 2 第十九章 金融监管 第六篇 农村金融专题 第二十章 农村金融专题
四、讲授纲要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 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
一、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 二、货币在对外交往中——外汇 三、货币流通
四、货币的权势与无货币的“理想”社会 第二节 货币的起源
一、古代货币起源说
二、从交易的社会成本角度比较物物交易与通过货币的交易 第三节 形形色色的货币
一、古代的货币 二、币材
三、铸币
四、用纸做的货币
五、银行券与国家发行的纸币 六、可签发支票的存款 七、外汇存在的种种形态
八、电子计算机的运用与无现金社会 第四节 货币的职能
一、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 二、货币单位 三、货币购买力 四、交易媒介或流通手段 五、支付手段
六、流通中的货币和货币需求 七、积累和保存价值的手段 八、国际交往中的货币职能、汇率 第五节 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及其构成 二、币材的确定 三、货币单位的确定 四、金属货币的铸造 五、本位币和辅币
六、对钞票和存款货币的管理
七、无限法偿与有限法偿 八、金本位的发展史 第六节 国际货币体系
一、什么是国际货币体系 二、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三、布雷顿森林体制的终结和浮动汇率制 四、货币局制度 五、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 六、美元化
七、欧洲货币联盟与欧元 八、对货币制度主权的挑战
第二章 信用
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一、什么是信用 二、信用是如何产生的 三、实物借贷与货币借贷 四、市场经济要求信用秩序 第二节 信用活动的基础
一、“信用经济”
二、盈余与赤字、债权与债务 三、信用关系中的个人
四、可支配货币收入及其分割为消费与储蓄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