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考研教育学真题及答案详解版 - 毙考题 下载本文

考研APP 毙考题

义在于,指出了制度化学校教育的固有弊端。

③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形式,其正向功能难以取代。关键不在于“废除学校”,而在于通过改革和创新,例如完善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以减少学校教育的负向功能。

(2)①学校在促进人的发展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为加速个体发展,促进个体社会化,实现个体个性化等。

②学校教育长期面临着面向群体与关注个体之间的矛盾。“在家上学”现象所反映的,是家长对于更有针对性和适切性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追求。’

③“在家上学”在追求个性的同时,也会丧失学校教育的某些优势。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的“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题选取了时下普遍受到关注的学校教育和在家上学的问题,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问,首先回答什么是“教育的功能”即由教育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决定的,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教育的功能具体表现”即本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正功能与负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其次,伊里奇所提出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从教育的负向功能的角度,看待学校教育现下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说明学校教育的不可替代性,如何发挥其正向功能;同时,指出问题的关键是“不在于‘废除学校’,而在于通过改革和创新,”减少学校的负向功能,并给出办法和措施。 第二问,首先从教育的个人发展功能角度出发,结合本题,列举出“加速

考研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邀请码:8806

考研APP 毙考题

个体发展、促进个体社会化、实现个体个性化等”作用。其次,说明透过“在家上学”所反映出的教育问题,包括学校的、家长的、学生的等。最后,指出“在家上学”和学校教育各自的优点和不足。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因为是论述题,本间可以适当发挥,只要言之成理、言之有物就可以。 55.【答案】

(1)反映了教育应从儿童出发、以儿童为师、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教育观。强调教育应尊重儿童的人格、个性、需要和身心发展特点。 (2)①学校制度方面:1922年所颁“六三三”学制有关中小学各学段的划分,以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特点为依据;在中学阶段开始实行分科和选科制等,以适应不同个性特点和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 ②教学内容方面:强调教学内容应满足儿童生活需要,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在中小学校开发和实施金工、木工、编织等活动课程;陈鹤琴鼓楼幼稚园的课程实验,让儿童直接接触自然与社会,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 ③教学方法方面:中小学校开展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实验,强调儿童主动、自动的学习;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强调在活动中学习。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外教育史的“中国近现代教育史”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题涉及中国近代和现代教育史的很多内容,综合性比较强,需要考生有较好的概括能力。本题首先需要根据材料,总结出核心思想—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教育观。然后,从学校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阐明20世纪20年代前后中国教育变革中与儿童教育有关的情况,如1922年学制、陈鹤琴、陶行知、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等的关

考研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邀请码:8806

考研APP 毙考题

于儿童教育的论述和做法。 56.Ⅰ.【答案】

(1)研究者试图让学生形成“图式”认知结构。这种图式结构抽取出一类事件中共同的要素及其关系。图式认知结构属于陈述性知识,因此,本实验证明了先前的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有助于人们在随后的类似情境中采取有效行动,即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迁移。

(2)类比教学是借助学生原有熟悉的知识来帮助他们学习和理解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手段。在进行类比教学时,首先,必须确定学生拥有必要的前提知识;其次,即使提供了具有相似性的材料,学生仍可能难以发现其结构上的相似性。所以,在类比教学中,有时还必须明确地帮助学生去发现两种情境结构的相似性,即在其初始状态、目标、资源、限制、解决手段、结果等方面的相似性。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心理学的知识的建构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一问,首先,需要明了研究者的意图,即形成图式这种认知结构,并适当展开;其次,说明图式的本质,即图式属于陈述性知识;最后,总结出这种方式属于“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迁移”,并可以适当展开。 第二问,首先,需要总结出类比教学的内涵;其次,需要总结出类比教学的必要条件;最后,给出实施类比教学的方法。 Ⅱ.【答案】

(1)课题名称表述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是“使用疑问句”,可改为“小学课堂

考研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邀请码:8806

考研APP 毙考题

奖励负效应的规避策略研究”或“小学课堂奖励负效应及其规避策略研究”等。

(2)样本设计上存在的问题是“样本代表性不高”,可在该学校每个年级各随机选择1~2个班级进行研究。 (3)结构性观察(结构式观察)。 (4)事件记录法(活动记录法)。 (5)研究主体:张主任。

研究对象:张主任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

研究程序:①计划:制订课堂奖励实施计划(包含课堂奖励负效应的规避策略);②行动:在教学中按计划实施课堂奖励;③观察:采取课堂实录、教育随笔、教学感悟、教育叙事等方法搜集研究资料;④评价: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成果,聚焦新间题。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研究方法的“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教育观察研究、教育动研究”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问,涉及选题的基本要求,其中明确要求选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切忌“使用疑句”,因此,应改为陈述句,即“小学课堂奖励负效应的规避策略研究”或“小学课堂奖励负效应及其规避策略研究”等。 第二问,样本是能够代表总体的一定数量的基本观测单位,要尽可能地使抽取的样本能代表总体,否则取样的偏差将导致研究结论的无效。因此,本题指定一个班作为样本,这样设计上存在“样本代表性不高”“取样不

考研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邀请码:8806

考研APP 毙考题

随机”等问题,可在该学校每个年级各随机选择1~2个班级作为样本或者若干个学校每个年级随机选择1个班级作为样本进行研究。

第三问,结构式观察是在观察活动开始之前,观察者严格地界定研究的问题,依照一定的步骤与项目进行观察,同时采用准确的工具进行记录。本研究的操作过程符合这一定义。

第四问,事件取样记录法是进行观察时,可以事先对所观察的行为事件进行归类,制成便于使用的表格,将其发生的次数、时间记录在表上。本研究的记录方法符合这一定义。

第五问,根据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和本题的设定,研究者的主体是教育实践工作者,即张主任;研究对象为张主任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根据“凯米斯程序”的要求,研究程序分为计划、行动、观察、评价四个环节,并适当展开。

考研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邀请码:8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