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大2017版】[0637]《盆景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 下载本文

[0637]《盆景学》

第五次

[论述题]比较金属丝蟠扎和综丝蟠扎的优点和缺点有哪些? 参考答案:

(1)材料来源上,金属丝南方北方都有,而棕丝只有南方有,北方难得,所以棕丝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2)使用效果:金属丝操作简单易行,造型效果快,能一次定型,而棕丝造型操作比较复杂,费时间,造型效果慢。金属丝的缺点的缺点是容易生锈,易损伤树皮,夏天金属丝还有可能会吸收很多热量灼伤树皮。而使用棕丝不会产生伤树皮、生锈等弊病。 [论述题]拼接胶合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参考答案:

(1)石料洗刷:凡需交接的石料事先必须将拼接面洗刷干净,一般用钢刷在水中将石料拼接面上的青苔、污迹、粉尘洗刷干净,这样有利于胶合粘接。拼接面过于光滑,可用钢刷或碎砂轮打磨一下,以利于水泥胶合。

(2)接缝处理:有两种方法,一是水泥调色,用调色水泥勾缝,可使接缝近似石料颜色,增强自然感觉;二是用同种山石粉末撒到接缝水泥上,也可取得好效果,达到\合缝”、\合色”的目的。

(3)软石拼接时,只宜竖接而不宜横接。横接容易切断水脉,使水分不能通过。胶结面大时,可在胶结面中央留一空隙,填入泥土或纤维物,只有水泥胶结四周。如胶结面小,可在背面塞泥、铺苔,这样也可以达到上水目的。

(4)接后养护:胶合的山石必须保持湿润,切忌烈日曝晒。

[论述题]

什么是截干蓄枝法?

参考答案:

截干蓄枝是岭南盆景的独特手法,以剪为主,很少蟠扎。 截干:对干回缩,即把不符合造型要求的主干和长短不合比例要求的枝条截短或疏掉,让树桩再度萌发,重新长出侧枝来。等到新枝长大到符合大小比例后,以这一新长出的侧枝为主干,通常称为以侧代干。用此方法反复进行,使重新长出来的树干达到作品要求。

蓄枝:是指对新萌发出来的枝条进行蓄养。无论树干还是枝条,当它长到符合大小要求时,按长度要求进行剪裁,再让其萌发新枝,进行反复造型。这两个过程是相辅相成的,同时进行,所以称为截干蓄枝。

第一批

[论述题]树干的雕饰方法有哪些 参考答案:

1)劈 用利器大刀阔斧地劈斩树干等处需要加工部位,或将主干对劈剖开,造成伤变是塑造古树的一种造型手段(图4-2-7)。但会留下刀斧痕迹及伤面刻板的弊端。

2)凿 刻凿干、枝造成起伏凹凸等变化。处理不当则人为刻痕明显。

3)雕 用雕刻刀雕镂木质部,使不尽如人意处更自然合理。

4)刻 刻与雕内容相似,技法各一,用刻刀精雕细刻进一步塑造树木枝干,符合自然法式,有古枯之意,特别是皮层伤口四周刻平利于愈合。 5)撕 用手钳撕塑造部位的树皮或木质部纤维,使枝干苍劲自然。

6)击 在表皮处用锤等钝器磕碰,作物理刺激形成伤变,碰后愈伤后会形成\树瘤疙瘩”,使树干古朴奇特。

制作一盆好盆景,除了对材料有合理的认识以外,就是要实施人为技法,达到理想的构思形态、韵昧,完成创作过程。

[论述题]山水盆景制作中,怎样消除山石的加工痕迹? 参考答案:

消除加工痕迹的方法:

山石雕琢之后,常常留有加工的痕迹,影响山石的美观,应加以消除。消除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松质石料加工完毕之后,可用铁刷子从上向下或从下向上地刷几遍,使纹理保持一致,显得比较自然。

②吸水石盆景制作好以后,应使石面生出一层青苔,既能掩盖雕琢痕迹,又能增加美感。但这种方法需要较长的时间,如欲速成,可采用另外一种办法即烟薰法:就是把山石在点着的柴草烟雾中熏一下,但必须注意熏的时间不要太长,颜色不能太深,否则不美观也不自然。如果不生苔、不烟薰,只要经常保持盆内有水,几个月后,空气中的尘土吸附于山石表面,锯截雕琢的痕迹也会自然消失。 ③在景物制成后,可向山石表面均匀地涂一遍淡墨来消除加工痕迹。涂时要宁淡勿深,一遍不成再涂一遍。

④对墨色或深灰色硬质石料,可用自行车上光蜡,略加一点黑色鞋油,将二者混合均匀后,用小毛刷或布块把它涂在山石加工痕迹处。涂时应注意不要涂得太厚,薄薄一层即可。然后用干布擦几遍,加工痕迹即可消除。

[论述题]软质石材和硬质石材的特点。 参考答案:

软石类石材的特点:是质地疏松、能吸水、可长苔、植物在其上种植生长良好,本身雕塑加工方便;以软石石材为素材,通过人为可按自己的设计雕琢山之形态,石之皱纹。软石石材创作山水盆景,雕琢容易,吸水长苔,栽种植物容易成活,但是天然纹理差,纹理变化不大,缺乏自然神貌, 由于质地软,易风化,搬运中易损坏。

硬石类石材的特点:硬石石材繁多,大都质地坚硬,多含有碳酸钙,质地硬,石感性强,不易风化。虽难以雕琢加工,不吸水,选材时就要注重在天然形状和纹理,觅得天然生成、形纹俱佳的硬石,稍作截取、拼配胶合,便可创作成为上品,现创作的山水盆景均以硬石类为主。

[论述题]简述米芾提出的\论石”标准。 参考答案:

宋朝有名大画家、赏石名家米芾提出论石美学标准,达到很高的理论高度,这四字标准为:

透:石块里有孔道,可以相互通达 漏:有洞眼,可通过视线 瘦:有棱有角,不臃肿 皱:表面纹理丰富,不光滑

第二批

[单选题]( )注重对干枝的造型,干形有掉拐、对拐、滚龙抱柱等 A:川派 B:苏派 C:扬派 D:海派

参考答案:A

[单选题]宋代出现了一部论石专著,记载石品有 116种之多,并各具生产之地、采取之法,又详其形状、色泽而品评优劣,对后世影响最大,书名是( )。 A:《太湖石志》

B:《云林石谱》

C:《宣和石谱》

D:《渔阳公石谱》

参考答案:B

[论述题]简述吸水石生苔的方法。 参考答案:

让盆景中的山石长满青苔,可增强山水盆景的苍茫感和真实感,所以一些盆景爱好者在制作山水盆景时,都千方百计地使吸水石上生苔。在吸水石上生苔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

(1)嵌苔法

青苔一般生长在潮湿略见阳光的地方。在山水盆景上嵌青苔,不宜选用生长旺盛较厚的青苔,应选择墙的背阴处幼小的薄苔,用利铲轻轻铲下薄薄一层,贴在山石凹陷处(欲贴青苔处,应先刷薄薄一层泥浆),先放在背阴的地方,每日用小喷壶向上喷水1~2次,喷壶距青苔不要太近,数日后便可成活。然后再将其置于早晚可见一小时左右阳光的地方,只要环境潮湿,又不在风口处,青苔便可正常生长,并逐渐向四面延伸。

嵌苔时,山石底部及背阴面可适当多植一些,而山石的向阳处、山顶、山路旁应植疏一些,这样方与自然现象符合。

(2)涂苔法

将青苔取来,用清水冲洗掉杂质,加入适量稀泥浆,轻轻捣碎呈浆汁状,以毛笔涂抹在山石上。然后将其置于蔽荫处,保持潮湿,不要见阳光,并防止雨淋,不久涂抹处即可长青苔。

(3)液肥生苔法

每周向吸水石上浇或喷两次稀薄液肥水,用玻璃罩(瓶)或透明塑料袋罩好,盆内放雨水(若用自来水,须放置几天后再用)。夏天放在可见散射光的潮湿处,不久可自生青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