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公示表 下载本文

可编辑

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公示表

项目名称 提名单位意见 阿糖核苷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很多阿糖核苷类化合物已经开发为世界上Top200中的领先药物。但是阿糖核苷药物价格昂贵,很多患者用不起。项目组成功开发了系列阿糖核苷及其类似物的绿色合成关键技术并应用于规模化生产。项目以绿色化学为理念,开发了具有知识产权的以水为溶剂、空气为氧化剂等绿色创新反应体系,缩短反应步骤、提高原子经济性,精选催化剂、提高收率,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确保友好环境,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项目经同行专家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该项目属于高校与企业产、学、研联合研发的成功案例,课题组成员长期真诚合作,基础研究功底宽厚、成果转化速度快、应用效果好。项目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市级重大项目及校企联合攻关协议经费的支持下完成的,项目实施以来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6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项。利用该项目技术生产的阿糖核苷产品能以最低的价格、最优的质量参与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打破了日本对该产品的垄断,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提名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均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填写要求。提名该项目申报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 贰 等奖。 阿糖核苷及其类似物的绿色合成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精品

可编辑

项目简介 精品

可编辑

阿糖核苷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与RNA和DNA中相应的天然核苷很相似,具有生物活性,很多阿糖核苷类化合物已经被开发为抗病毒、抗肿瘤的药物,并成为世界上Top200中的领先药物。但是阿糖核苷的合成反应步骤多、收率低,难度很大,且有机溶剂使用量大、重金属催化导致重金属超标,因此其生产成本高、价格昂贵,致使很多患者用不起阿糖核苷药物。为降低成本、扩大生产、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开发阿糖核苷及其类似物的合成关键技术并产业化意义重大。 本项目通过以水为溶剂、以空气为氧化剂,分别采用小分子催化、生物催化或催化量的硫酸铜催化,使用选择性保护与脱保护技术,精配反应试剂,做到一种试剂多种功能,采用温和易操作的反应条件(避开强酸、强碱、高温、高压反应)等关键合成技术,选择廉价易得的原料(以本公司的上游产品为原料,既延长了公司的产业链,又保证了原料及时供应),以绿色化学为理念,减少反应步骤、提高原子经济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完善了中试和规模化生产路线,建立了六种阿糖核苷产品的能与国际接轨的企业质量标准,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友好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其关键技术发明专利2017年获得河南省发明专利一等奖。在完成的六种阿糖核苷生产新工艺的科技成果鉴定中,有两项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四项为国际先进水平。 精品

可编辑

客观评价 (一)、科技成果鉴定同行专家鉴定意见: 以本学科领域知名院士为主任委员,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郑州大学、中科院北京化学所及河南省化学所的权威专家组成专家鉴定委员会,该项目的六种阿糖核苷生产新工艺的科技成果鉴定,其中两项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四项为国际先进水平(均有附件支持)。 (二)、查新报告 经国家一级查新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对六种阿糖核苷合成的关键技术及生产新工艺查新,结论均为国内外未见报道的创新工艺,详见附件。 (三)、对论文的同行专家评价 2008年以来,我们对阿糖核苷及其类似物的设计、绿色合成及选择性结构修饰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对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的修饰,包括对嘧啶4位、5位、2位的修饰,对嘌呤6-位、8-位、9-位等的选择性修饰等,高区域选择性地合成了一系列新型核苷衍生物 (共计1428个新化合物),在国际有机化学SCI源顶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6篇(参见附件),论文广泛被国际同行专家引用,并给予高度评价。例如: 1、 我们在 J. Org. Chem. (2010, 75, 3863-3866)发表论文后,被国际同行专家认为是一个重要且及时的贡献(Becauseof your expertise in this area of chemistry, and recent publications including an interesting note in J. Org. Chem. 2010, I feel that your participation would be an important and timely contribution to the chemical literature)。 2、美国M. K. Lakshman课题组在论文中(Angew. Chem. Int. Ed. 2011, 50, 11400–11404),对我们发表在Org. Lett. (2011, 13, 2008–2011)上的工作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3、我们发表在Org. Lett.(2012, 14, 5546–5549)上的文章分别被SYNFACTS (2013, 2(9), 0197)和Org. Chem. Portal做积极评述。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获得者李朝军教授在(Angew. Chem. Int. Ed. 2014, 53, 74-100)中,对我们的绿色工作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4、具有荧光活性的核苷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在 Chem. Commun., (2012, 48, 9601-9603) 发表后,成为该杂志当月访问量最高的文章之一 (Top ten most accessed articles in July)。 5、我们发表在 J. Org. Chem. (2013, 78, 12629-12636) 上的论文,被该期刊进行了亮点介绍。 6、复杂天然产物全合成领域具有突出贡献的知名专家,南开大学陈弓教授在 精品

可编辑

Chem. Sci., (2016, 7, 6407)中把我们发表在Org. Lett., (2014, 16, 444)上的工作视为Minisci反应中提供新型烷基化试剂的典型范例(alkylation transformations have been achieved using a variety of other alkylating reagents …… using different radical initiators and oxidants)。 7、C-H键活化领域的开拓者北京大学施章杰教授在文章Org. Chem. Front., (2015, 2, 1066)中对我们发表在Org. Lett., (2014, 16, 444)上的工作予以充分肯定,认为使用的硫酸铵是一种新颖、廉价、易得的自由基引发剂(Persulfates are cheap and commercially available inorganic chemicals….)。 8、核苷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美国M. K. Lakshman教授以同样的原料、以金属钌为催化剂合成了6-芳基嘌呤的芳基化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 (2011, 50, 11400)上,对我们发表在(Org. Lett,. 2011, 13, 2008)上的工作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9、韩国科学技术院Y. Jung教授在J. Am. Chem. Soc.(2014, 136, 1132)上对我们发表在(Chem. Commun., 2011, 47, 5608)上的工作予以积极评述,并进一步研究了该反应的反应机理。 10、在氧化偶联反应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武汉大学雷爱文教授(J. Am. Chem. Soc. 2013, 135, 16384)在镍催化的芳烃偶联反应中验证了Ni0/NiII氧化加成机理,对我们发表在Chem. Commun., ( 2012, 48, 6717)上的工作予以积极评述。 11、C-H键活化领域的开拓者、北京大学施章杰教授在综述Chem. Soc. Rev., (2012, 41, 5588)中详细评述了我们发表在Chem. Commun., (2011, 47, 11140)上的工作。 12、新型药物开发领域的知名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张万斌教授在文章中(Chem. Rev., 2015, 115, 1622)对我们发表在Org. Lett., (2012, 14, 4494)上的工作给予积极评述: 13、不对称催化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美国印第安那大学M. K. Brown教授多次评述我们发表在Org. Lett., (2014, 16, 262)上的工作(J. Am. Chem. Soc., 2014, 136, 14730;J. Am. Chem. Soc., 2015, 137, 14578),指出:“嘌呤、烯烃和苄基金属试剂的三组分串联Heck?Negishi 偶联反应,是一种构建烯烃的双芳基化反应的新型策略,并可高效地构筑C6-烷基嘌呤化合物。”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