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xx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下载本文

6.1供水工程

6.1.1设计依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l5-88(1997年版));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l6-87); 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l40-90) 4、建设单位及相关专业提供的有关资料和设计要求。 6.1.2设计原则

根据项目规划设计,合理预测需水量,按各用水点用水要求,合理分布于全站,在满足用水点用水量、水压的要求及考虑施工及维修便捷的原则下,尽可能缩短室内供水管线的总长度。 6.1.3水源

xx市xx镇五个垃圾中转站用房均位于其所在镇政府所在地,供水设施完善,生活饮用水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B5749-85)。施工、消防用水满足项目需要。 6.1.4供水系统

中转站用水由市政供水管网引入。生活给水的供水干管的管径为DN40,给水管管材均选用铝塑复合管。 6.1.5消防给水系统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室内应设置消火栓给水系统。

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由室内消防管网、室内消火栓组成。室内消防给水系统与生活给水系统分开独立设置。设置2根DNl00热镀锌钢管作为消防立管,由室外环状管网引入。消火栓用水量室

16

内为10L/S,室外为20L/S,火灾持续时间按1小时计,折合为最大小时消防用水量为108m/h。室内消火栓选用65mm口径消火栓、19mm喷嘴水枪、直径65mm、长度25m的麻质水龙带,保证同层相邻两个消火栓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被保护范围内的任何部位。消防立管及上下环状管均采用100mm管径,每根消防立管每层按一定距离设置室内消火栓1个,消火栓口距地面1.10m。

室外消防采用低压消防制,控制半径按80m计。室外消防给水系统由环状管网、室外消火栓组成。室外消火栓灭火系统由项目建设单位统一考虑。

消防给水系统管材均采用热镀锌钢管。

另外,中转站应根据需要设置足够数量的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3

6.2排水工程

6.2.1设计依据

l、《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l5—88(1997年版)); 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798—1996);

3、建设单位及相关专业提供的有关资料和设计要求。 6.2.2设计原则

结合项目规划设计情况,合理预测污水量,建立合理完善的排水系统,有效地收集输送中转站污水,同时尽可能考虑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行管理维护费用。 6.2.3排水管

17

各排水立管管径为DNl00,排水出口管管径为DNl60,均采用排水PVC管。 6.2.4排水方式

污水主要包括垃圾渗沥液、冲洗废水及生活污水。 污水经集中收集后运送至xx市垃圾厂渗滤液处理中心处理。

6.2.5雨水排放

建筑物屋面雨水采用自然排水。

6.3强电设计

6.3.1设计依据

l、《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6); 2、《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Jl33—90); 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5、建设单位及相关专业提供的有关资料和设计要求。 6.3.2设计原则

配电设备、电线和电缆的敷设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要求、用电设备的分布及环境特征等因素确定。应避免因外部热源、灰尘聚集及腐蚀或污染物存在对设备及布线系统带来的影响。并应防止在敷设及使用过程中因受冲击、震动和建筑物伸缩、沉降等各种外界应力作用而带来的损害。 6.3.3负荷计算

照明安装容量按单位面积容量计算,设备用电容量按实际使用估算,中转站用电负荷为6KW。

18

6.3.4供电电源

供电电源由xx市政电网引入,供电电压380/220V。 6.3.5照明

照明控制,设置电压为220V的照明配电箱,采用分散控制和集中控制相结合的方式,以节约能源。照明灯具均选用不同型式的节能型灯具,按相应的照度标准设计。

室内根据需要配置插座,电源插座和开关离地面的高度不小于1.5m。

6.3.6配电及线路敷设

电源电压为220V/380V,室内设配电箱和插座箱。 室内分支线路则采用BV—500型铜芯塑料绝缘线、穿钢管或塑料PVC管沿墙、现浇楼板或地坪内暗敷设。

第七章 环境保护

19

7.1现状

中转站建设场地均位于镇政府所在地,四周环境良好,没有污染源及工业噪声。

7.2采用的环境保护法规及标准

7.2.1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 7.2.2执行标准

1、《污水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2二级; 2、《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938-88)IV类水域。

7.3环保措施

按照《环境保护法》的要求,项目建设按照“三同时”原则同步进行,有关环保问题及时报环保部门审批。

7.4 施工期对环境影响及治理措施

1、噪声

施工期间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等产生非稳态噪声,具有噪声高、无规律、突发性等特点。工程拟采取的噪声防治措施有:限制高噪声施工时间,夜晚停工;选用低噪声性能的施工机械。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