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选择 下载本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初探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选择

作者:郭剑英 邱云志 熊明均 来源:《商业研究》2008年第06期

摘要:近年来,乡村旅游在我国蓬勃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许多村寨都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四川省汶川县照壁村、萝卜寨村选择的两种不同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给各自村寨带来的收益不同,两村应克服制约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选择的因素,不同条件的乡村应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Tourism Development Patterns in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GUO Jian-,QIU Yun-,XIONG Ming-

(1.Tourism School,Leshan Teachers College,Leshan 614000,China;

2.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Leshan Teachers College,Leshan614000,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rural tourism has flourished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policy of

reconstructing new rural areas, many villages regard tourism industry as their pillar of econom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s rural tourism brought in two villages of the Minjiang River, i.e. Zhaobi village and Luobozhai village. They choose different developing patterns and achieve different economic and social effects. By expounding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m to choose the patterns of developing rural tourism,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every village should select the best pattern. Key words:rural tourism;development pattern;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方针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进行新农村建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同时充分尊重村民自愿、发挥村民主体、因地制宜、特色与文化结合、增强村落美化、以产业调整促进生产发展和效益增收为基础带动新农村建设全面发展。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许多乡村都把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带动村庄产业结构的调整,但他们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村民从乡村旅游发展中获得的利益也各不相同。笔者通过对岷江上游地区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三江乡照壁村和雁门乡萝卜寨村的对比研究中,试图找出适合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用以指导其他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汶川县照壁村、萝卜寨村概况

(一)照壁村概况

照壁村地处岷江支流寿江上游,与三江乡场镇接壤,距离汶川县城95km,距离都江堰市约50 km,距四川省省会成都约100km,具有便利的地理区位优势。全村地形属中山与河坝地形,海拔高度在1 000-1 830m,地势高差大。气候整体上属于北亚热带气候,但因地势垂直高差大导致气候从河谷向山地呈明显的垂直差异。全村植被覆盖率为90%以上,植物种类繁多,呈垂直地带性分布。由于山谷众多、森林丰富,气候差异大,境内有亚热带、温带及寒带动物,仅“列名”保护的动物就有34种,其中一类9种,二类25种。村中现有主要交通干道历史上曾是成都——都江堰——三江——卧龙——小金——西藏这一茶马古道的组成部分。 全村现有人口总数508人,共123户,少数民族占60%,主要为藏族。全村的基础设施基本完备。2006年村总收入约为156.5万元,人均年收入约2 400元。全村形成了以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为主的结构,其中第一产业主要为种养业和手工副业、第三产业主要是旅游业和劳务输出。

(二)萝卜寨村概况

萝卜寨村隶属汶川县雁门乡,距汶川县城威州镇15km,距离四川省省会成都154 km。萝卜寨是成都通往世界遗产地九寨沟、黄龙的必经之地。萝卜寨村位居岷江上游高山峡谷区的第四纪冰水堆积的黄土台地上。背依林盘山,前临岷江峡谷。属岷江上游干旱高山、半高山地带,地势起伏较大,沟壑纵横。气候总体特征为干旱少雨,阳光充足。全村植被稀少,黄土台地上除少量古树(神树外)基本无树木,村寨背靠的林盘山奇峰矗立、有一定的乔木和灌木覆盖。拥有锦鸡、野猪、黑熊、金丝猴、岩羊等珍稀动物,虫草、贝母、羌活、天麻、猪苓、党参等珍贵药用植物。

萝卜寨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资源。萝卜寨整个寨子规模宏大、具有防御外敌入侵的功能,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寨内有新石器彩陶文化遗址、东岳庙遗址、东西汉石棺墓葬群遗址、龙王庙、祭坛等人文景观。此外,萝卜寨保留有比较完整的羌文化和民族风情。羌文化的代表是祭祀、巫术、苏布士(羌年庆典)、羌绣。村民本身则是活着的、动态的社会旅游资源。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萝卜寨人文历史和旅游资源的杰出代表,见表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萝卜寨是纯粹的羌族聚居村寨,现有人口总数978人,共214户。全村的基础设施基本完备(除给排水外)。全村产业包括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三产业,无第二产业。全村2006年村总收入约为122.83万元,人均年收入约1 256元。

二、汶川县照壁村、萝卜寨村旅游发展模式及收益对比分析

(一)旅游发展模式 1.照壁村旅游发展模式

由于地理区位优势及其乡村气候资源和环境资源优势,照壁村逐渐分流了部分到青城后山避暑度假市场,从2000年起自然形成民宿度假地,主要客源来自成都和都江堰。照壁村旅游发展采用政府引导、村民自主参与的模式。

从2000年起,照壁村村委会带头投资建设民宿接待设施,起到示范作用。后全村先后有15户村民投资建设民宿接待。这一阶段属于自发发展阶段。该村于2007年作了新农村建设规划,旅游发展将走上自主发展阶段。 2.萝卜寨村旅游发展模式

萝卜寨村发展旅游业同样是因为其地理位置优越(处于成都通往世界遗产地九寨沟、黄龙的必经之地)和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萝卜寨拥有众多的文化遗产资源和独特的羌民族风情。为了分得部分来往九寨沟、黄龙、桃坪羌寨的游客,2006年四川光大民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到萝卜寨投资开发旅游业,租赁土地15亩,投资700万元用于旅游项目和旅游设施建设。部分村民自主参与餐饮与住宿接待。 (二)旅游业带来的效益分析 1.照壁村旅游业的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