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一模记叙文汇编 下载本文

人跨出门槛,轻盈而又快速,像一只黑色的兔子闪了出去。

⑤这样的人,不可以借的呀,我对母亲说,这家人个个是懒汉,今后拿什么还我们? ⑥母亲有点惊慌,但立刻镇定下来:人家会还的,大人的事,孩子别管!

⑦半年、一年过去,又一年过去,应该还钱的人,再也没有踏进我家门槛。有一次她看见我,立马转身,兜个大圈子,宁愿走冤枉路,也要躲着。我告诉了母亲,母亲说,这就是说,这人心里还记着这件事,她是要面子的人,良心不坏的。我想,前年母亲相信别人会还钱,现在不还,还相信什么呢?

⑧要相信的,母亲还是那句老话。

⑨中秋节到了,母亲拿出囤了几年的赤豆,做了咸的甜的馅。母亲一边捏,一边喊我的姊妹们,一起来学做汤圆,并且示范给她们看,一个小时过去,面盆、竹篾里滚满了白乎乎的汤圆,汤圆全都浮上了水面,涨大了,挤在一起,锅面像是铺了一张凹凸型的白纸,烟气缭绕。母亲盛了好几碗,一边盛一边喊,快来端去!

⑩我们赶快抽筷子,母亲却拔起喉咙,发出了命令:不是自己吃的,老规矩先送人家,送好了回转来吃。我们无法违逆,每人端了一碗,快步跨出门槛,不多时,大家回转来,个个侧着饭碗让母亲看,母亲假装不看,但笑了,脸上都是自豪的神情:好的,好的!

?每一个中秋都是这样送的,母亲习惯了,改不了了。母亲认为她送出去时的心是诚的,人家接受汤圆时的心也是诚的,所以一碗汤圆实在不是一碗汤圆,而是母亲的相信,这相信坚如磐石,谁也(cuī huǐ)不了。

?那个时候,我们兄妹四人经常讨论:母亲这样做是相信,但她相信的是什么? ?我们讨论的结果是:母亲的相信,是对自己的相信,至于别人相不相信是无关紧要的。比如不还钱,汤圆喜不喜欢吃,都是可以不管的,因为管不着。

?母亲凭着她的相信,一辈子过得波澜不惊,也过得安心而安详。

11

?今年4月,84岁的父亲离别了我们后,我和小妹搬回家陪母亲。到了傍晚,村里的人都到我家来了,像是被组织好的那样,有几个每晚必到,其他人则隔三差五地来,到现在都没有断过,哪怕是在刮台风的夜晚。他们说的都是开心的事,比如什么菜什么时候撒种。一群人在灯下说着笑着,母亲总是很开心。

?母亲愿意把最好的给别人,就如对待自己亲生孩子一样,别人或许会觉得,哪能还有这样的人,母亲不想知道别人的看法,母亲只是说她相信。

?母亲喜欢相信,一直到现在,我至今没有完全理解母亲相信的意思。但我相信,不管发生什么,母亲的相信总是好的。

(刊于2017年11月25日《解放日报朝花版》,有删改)

19.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cuī hu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围绕母亲的“相信”,文章主要叙述了关于母亲“相信”的两件事情,请概括。(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格,充分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下文来看还起到以下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2.请具体说明第?段在文中的作用。(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读完全文,你认为对母亲的“相信”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4分) A.母亲的“相信”,就是相信人家良心不坏,心也是诚的。 B.母亲的“相信”,是一种信任他人与人为善的生活态度。 C.母亲的“相信”,是对自己的相信,所以其实就是自信。 D.母亲的“相信”,是一种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高尚品质。

金山区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21分)

败笔

12

田玉莲

①姥爷念过私塾,虽说腹中墨水不多,却极喜好收藏古玩和古画,并且花钱在小镇繁华地带租了一处房子,开起了一家经营古玩和古画的店铺。

②在一个春风依依、花开烂漫的日子,姥爷的店里走进一位衣着得体的客人。交谈中,姥爷得知此人是经营茶叶的南方商贩。那人在店铺里溜达了一圈,看中了一幅画。那幅画是一人牵一驴过一座小木桥,小桥很狭窄,仅能容人和驴子走过。因为桥过于狭窄的缘故,驴子非常胆怯,执拗着不肯过桥,牵驴人就用力拽着它前行。

③商贩非常喜欢这幅画作,在跟姥爷讨价还价之后,以二百两银子成交。商贩先付了一百两银子给姥爷作为定金,讲好不要再卖给其他人,剩下的一百两银子,待他回到住处筹措够了再来取画。

④等那商贩走了之后,姥爷高兴地兼职有些忘乎所以,手中掂量着那一百两银子,喝下了一大黑瓷碗地瓜酿的烧酒。姥爷想,这幅画能卖二百两银子,真是个不小的数目,恐怕开三年店也赚不了这么多钱。姥爷得意地哼着小曲:“姐儿呀,南园呀……”

⑤鸡叫天亮,商贩带着银子如期而至。可是,令老爷做梦也想不到的是,商贩重新打量一番那幅画后,竟不乐意了,硬要姥爷把预付的一百两银子退还给他。

⑥姥爷一头雾水,百思不得其解,就质问商贩:“说得好好的,怎么说变卦就变卦呢?这不是耍弄人吗?”

⑦商贩见姥爷一幅十分委屈的神态,就解释道:“这幅画,是一个人牵驴子过桥,画上并没有画出缰绳,但仍能清晰地感觉到牵驴人拖拽的力度,这正是‘此处无声胜有声’啊!”商贩接着说,“此处不落一笔,却蕴含着无限的奥妙,可谓神来之笔。然而,这么一幅好画,却让你平白无故地给毁了。”商贩长吁一声,晃晃头,极为惋惜。 ⑧听着商贩的话,姥爷不由自主地“哎”了一声,懊悔得直跺脚。

13

⑨昨晚,姥爷喝下一碗地瓜烧后,喜不自禁地把那幅画展开来看,突然,他发现画中有一处瑕疵——牵驴人虽然在用力拽驴子,却没有缰绳。嗨,他禁不住埋怨起作画的人来:太粗心,真是马大哈!更让他纳闷的是,这样的画,竟还有人愿花二百两银子买,真是个外行。

他庆幸自己发现得及时,要不然,明日商贩要是察觉了这一疏漏,这二百两银子还不打水漂了!于是,他研墨拈笔补上了一条粗壮的缰绳……

(选自《读者》2014年第9期)

20.第○1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3分) 21.姥爷在卖画过程中经历了由 → →委屈→ 的情感变化过程。(6分)

22.标题“败笔”文中表现在“ ”,称其为“败笔”是因为 。 (3分)

23.若采用顺叙的结构,第○9○10段应放在第 段与 段之间。试分析作者把这两段作为小说结尾的好处。(5分)

24.下列对小说主旨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告诉我们要努力提升艺术修养,否则会贻笑大方。 B.嘲讽现实生活中那些外行充内行、弄巧成拙的人。 C.提醒人们不要让自己的人生留下败笔,留有遗憾。 D.告诫人们在生活中应诚信交易,不能出尔反尔。 静安区

(二)阅读下文,完成20-24题(21分)

塾师老汪

①老汪顾秀,留个分头,身着长衫,很有气派。老汪在开封府上学多年,也算是有学问了。但老汪口讷,紧张了还有些结巴。老汪在私塾教书,每一家干的时间都不长。 ②浮沉七八年后,老汪终于在范家镇落下了脚。镇上大户范子敬建书塾给小儿开蒙,慕汪先生之名,请他主持,学堂就设在大院西屋。

③老汪引笔奋力,书“洪桃书屋”四个大字作匾,魏碑凝重,笔力沉着,东家赞赏不已。

14

④东家心善,欢迎邻家孩子随读,不( )报答,这样便吸引了十里八乡的莘莘学子。老汪严谨治学,认真传( ),诲人不倦,但“之乎者也”毕竟不易,常常有学生死活搞不清。朽木不可雕也,圣人的训诫几次都到了嘴边,他还是忍住了。小孩儿家,伤不得。天长日久,欲得天下之英才而育之的宏图大愿便打折扣了。更有甚者,是顽童与他倒着使劲。戒尺教训,他不忍,罚跪思过,他更不忍,故常自叹连当个平庸俗师都不成。如此进退失据,给他平添了无奈之苦恼。

⑤有天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生都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应该高兴。而老汪发挥道,这个“远方”不仅是路途之远近,更应是心口之距离。近在比邻却相隔天涯,高兴个啥呀。就如你们,学而不勤,尽管都近在我眼皮底下,朋侣乎?说得学生都低头不语。老汪戚然含泪。

⑥每逢十五,老汪都放假半日。中午时分,他迈开大步,一往直前。时而顺着大路,时而行于阡陌,时而爬坡上山,夏天一身水,冬天一头汗,精疲力尽才回。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有狂走怪僻,但经年累月地锲而不舍,也就另作猜测了。

⑦谷雨前几天,老范从前村收租子回来,老汪披着褂子正要出门。老范想起今天是月半,便趋步相问:“先生,这年复一年的,到底走个啥呢?” ⑧老汪道:“东家,一言难尽啊。”说完头也不回地上路了。

⑨这年端午节,老范招待先生吃饭,借酒酣微醺,又说到这事。此时老汪已半醉,趴在桌子上哀哀而哭:“天地君亲师,我敬天重地,忠君尊师,都有交待了。只是父母养育无以为报,没法疏解啊。”

⑩老范一向尊重塾师,老汪这么一开腔,知道他定有难言之苦,便有意疏导他,说:“先生,愿闻其详。”

11○“我娘生我难产就走了,那年花开月正圆,但我们娘俩都苦命啊。父亲育我终生未续,

他病重时我从开封往家赶,途中遇到曾大帅与太平军打仗误了时辰,没赶上给他送终,我苦啊!那天也是花开月圆的十五。所以每逢这天我心结难解,走走散散,就好许多。”

12老范听着老汪倒苦水,心里一阵悲凉,对老师益发敬重,便劝了句:○“正午时分,野

地里不干净,别碰着无常鬼怪。”

13老汪摇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又说:“碰到无常我也不怕。他要找我,我就跟

他到爹娘那边去了。”

14老汪的老婆叫银花,不识字,跟着老汪张罗学堂杂事。她收作业发本子,送茶扫地擦○

黑板,手脚勤快。

15老汪嘴笨,银花却嘴快。但她开口尽是街谈巷语,嘴像刮风似的。人劝老汪:○“先生

是个有学问的人,你老婆那个嘴,你也劝劝。”

6老汪一声叹息: 1○“话语正经,偶尔有个偏差,值得我劝。倘若语不入道,何劝之有?” 17银花有一个毛病,就是爱占便宜,老觉得吃亏。逛一趟集市,买人几棵葱,非得饶一○

头蒜;买人二尺布,缠着要一绺线。夏秋两季,总到地里捡荒,碰到谁家迟收的庄稼,也顺手捋上一把。从学堂出门离东家的地亩近,所以他家的损失也多。

18一次东家来到后院看看牲口,管家老季跟了过来:○“东家,我们另请良师吧。” 9“为啥? ” 1○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