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开题报告张荣工作室初中数学课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应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关注情感、态度的培养;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基于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势必成为每一位教师共同面临的课题。2、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及课程标准的理念而编制的各类版本的教材如雨后春笋,然而新教材留给老师的空间很大,不少老师对教学要求的定位、对教学内容的深广度的把握以及在课堂中有效地落实好三维教学目标还存在着许多困惑,知识与技能目标还可以通过作业来反馈、通过检测来评价,而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在课堂中实现很是茫然,这些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有效度的达成。3、课堂教学中的低效与无效情形仍广泛存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的多,包办的多;“满堂灌”或“满堂问”(填空式问答,懂的要问、不懂的不问);“表面上像探究,实际上是讲解”,因为探究中过多帮、扶,使学生缺乏应有的自主性,大部分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思考力水平明显下降;不少老师对一些主要课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还停留在原有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的层面上。理念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提醒我们,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不能单靠有热情,更需要有理性。我们需要理性的思考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我们需要理性的探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二、课题的界定1、“究竟什么是有效的数学教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实现了课堂教学目标,满足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数学素养的提升。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陈旭远教授在《新课程与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中指出教学的有效性包含三种含义: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它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结果考察来衡量有效率: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2、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是一种理念,更是一整套的操作技艺和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着眼于完善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备好教材、备好学生,从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采取“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设计有效的随堂练习,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以期实现每一个学生的最好发展。本课题将着眼于寻求在各教学环节中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1、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要求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因此,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及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学活动的素材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来实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数学课堂必须成为数学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数学是主体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练习等被动的吸收过程,而应是在教师指导下依赖于已有的认知结构而进行的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3、行动学习理论行动学习理论认为人在实际行动中,会产生实际的体验,通过对这些体验进行系统的反思,可以形成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形成高于具体体验的理论上的认识。行动学习法是一小组人共同解决组织实际存在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它不仅关注问题的解决,也关注小组成员的学习发展以及整个组织的进步。4、主体教育理论主体教育理论,不仅强调了人的主体发展性,而且具体指出了人在发展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科学地说明了影响和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的因素与条件。5、多元智能理论八十年代,美国著名发展心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二十多年来该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欧美国家和亚洲许多国家的幼儿教育上,并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应该进行全面教育,开发每个人身上的智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四、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1.顺应时代的召唤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启动和不断深化,以及整个社会对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思想的逐渐认同和认识的不断提高,广大初中学生家长对初中教育的要求也在逐渐地产生变化,比如从单纯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和升学到重点关注学生在学校里的生活质量和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因此建立和建设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成了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无可回避的实实在在的任务和追求。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顺应时代的召唤,有着旺盛的生命力。2.切合广大数学教师的需求新课程理念为广大一线教师描绘了一幅理想的乐园,但是同时又存在着较为普遍的犹豫和困惑,在课堂教学工作中,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到以人为本,促使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伸展生命活力、张扬师生个性的舞台,成了一线教师的强烈愿望和潜在追求。广大教师迫切需要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素质和修养,需要提高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践行课改理念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切合一线教师的普遍需要,有着广泛的实践基础,也有着强大的号召力。3.源于实践的引领本课题研究源于课堂教学实践,又服务于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教学是在一定的课堂理念指引下的工作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受益的不但是学生得到了全面素质提高,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也得以不断地发展,使得广大教师告别“老黄牛”式的苦行僧般的教学生活,从“经验型”走向“研究型”成为可能。4、有力的教科研制度保障校领导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在观念上,树立质量立校、科研先行的理念。教科研工作,成为全面推动教师成功、学生成才的着力点。在组织上,校领导带头参与,起到了强大的引领作用。在资金上,学校舍得投入,每年都拿出专项资金用于课题研究、论文写作、人员培训等方面的补助、奖励,保证所需经费支出及时、足额。我们相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促进教师形成充满个性色彩的有效课堂教学方式,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身驾驭课堂的实践能力。五、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可采用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课堂观察法和一课三议法等。调查法主要调查本课题研究之初课堂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文献研究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总结,边完善,把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案例分析法是指对教育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育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分析,它通常是课堂内真实的故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实记录。案例研究就是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观察法: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主要用于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诊断。一课三议法:针对同一节课内容,反复执教并组织相关教师讨论修改,达到有效的目的。六、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1、研究目标⑴把握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与规律,引导学生的学习意向,极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⑵探究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努力建构尽可能科学、客观、具体的课堂教学有效的评定标准。⑶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养成不断审视课堂、诊断课堂、研究课堂、反思课堂的习惯,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技巧。2、研究内容⑴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探究初中数学备课的有效性。⑵让数学贴近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创设有效的数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学教学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自信心。⑶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愉快的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⑷“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之一,由此探讨非智力因素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的作用。⑸精心设计的课堂练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补充。七、课题研究的步骤1、申报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0月):(1)课题论证(2)拟定方案(3)教师培训、学习(4)初中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2、初步实验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5月):实验组员分工,各实验教师根据所承担的子课题进行课堂教学实验,积累实践材料,初步形成子课题研究的结论书面成果,第一轮交流、反思、调整。3、深入研究阶段(20XX年6月-20XX年6月):探究有效课堂教学的内涵,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初步形成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及评定标准。4、总结、结题验收(20XX年7月-20XX年10月):提炼模式(策略),教师的典型课例,形成实验报告及相关论文。
教育科研初中数学课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主要内容提示:1.项目预期研究计划的执行情况;2.成果研究内容及方法的创新程 度、突出特色和主要建树; 3. 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以及社会影响和效益; 4.成果存在的不足或欠缺,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等。2000 字左右。
1.课题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强,项目预期研究计划的执行到位。 2.课题研究目标恰当,能调整其研究的先后顺序,有步骤地开展课题研究。 3.课题研究内容能抓住中学数学试卷评讲课有效策略的特点,考虑到中学数学试卷评讲课的实际情 况,评讲策略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已将其列入研究重点。 4.课题研究方法选择较恰当,能确立一至两种重点研究方法,便于可操作,增强可行性。 5.组织、分工、进度安排合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进行适当的细化,各课题组成员及时完成好自己 的研究任务,在分工的基础上还要有良好的合作。 6.针对研究经费的有限,将研究经费主要用于资料的采购和收集是合理的。各课题组成员老师也可 以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已有资源和学校图书馆资源,节省经费开资。如在 可能的情况下还可以将经费用于课题组老师的培训和外出学习。 7.课题研究发挥教师的集体备课,集体教研的团体智慧的作用,让研究更扎实有效。 8.预期成果的数量较合适,种类较丰富,建议能有一定的经验总结和反思报告。为以后该领域的深 入研究打好基础。 通过反复的试验和从学生中的反馈信息论证最终确定提高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的方法 与策略,并确定贴近学生学情,适合我校的教学模式,最终实现对试卷讲评课的定型和推广,以促 进我校的教育教学成绩稳步前行。 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积累经验,总结出带普遍性、具有可行性、既有时代特点,又有较强操 作性的做法、经验上升的理论。撰写一批有指导意义、辐射性较强的经验论文,进行阶段性交流现 场会和实验工作阶段小结。
(一)课题预期研究计划的执行情况
1、本课题是从20XX年5月申请,20XX年9月16日被安康市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批准立项。 2、本课题预计研究两年,计划于20XX年7月结题。 3、按照预期计划,我们进行了以下的研究工作。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调查研究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首先对实验学生进行走访、谈话、观察等多种形式的了解;其次是设计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分析;第三,在上述基础上,写出调查报告,得出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的结论。
(2)实验研究阶段(20XX年1月-20XX年12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入课题实验研究阶段。分层教学的研究,首先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层,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将学生分为A、B、C三层,再根据层次建组,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其次,实验教师分配不同的任务进行实验研究,主要是分层备课的研究、分层上课的研究、分层作业的研究,“三种任务”其实是不可分割的,侧重点不同而已;第三,在研究的时候注意数据的搜集与积累。第四,本阶段,我们面临教学任务繁重、时间紧迫、缺乏理论指导和专家指导等困难,但我们充分利用休息时间、自己查阅资料等方式克服种种困难,使课题研究得以顺利进行。
(3)总结解题阶段(20XX年1月-20XX年7月)。认真分析和整理实验研究得到的相关数据以及相关资料(教学设计、课件等),很好的分析总结,撰写实验论文、教学叙事、教学案例,结题申请,结题报告。
以上研究工作,按照预期,如期完成。
(二)成果研究内容及方法的创新程度、突出特色和主要建树 1、学生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是分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提高分层教学最重要的一步。在实验初始,我们首先做的事情就是从各方面了解每一个学生,包括成绩、行为、家庭情况、作业是否主动完成、责任心以及班级中和谁的关系比较好等等。要了解这些是要花大量时间的,我们的做法是:召开不同形式的学生座谈会、进行个别访谈、重点家访以及向原来的任课老师了解情况。然后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分层,即成绩优秀层、中等层和学困层,我们把它叫做C(“冲刺”)层、B(“加油”)层和A(“坚持”) 层,其次,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重新组合,编排小组,选组长,起组名,确定学习目标、口号。而小组的竞争机制也是和几位组长在征求组员的意见后一起商定的。在此基础上,每个小组都制定了赶超的小组,每个人也制定了自己的近期目标、一学期目标和赶超的对象。这样既形成了小组之间的竞争,组员之间的竞争、同一层次学生的竞争,也增强了小组的团结互助。2013至2015学年度,我们在任教的三个年级中都有试验班,可以看出分层教学激发了学困生赶超的决心,他们的成绩得到明显的提高。 2、备课分层
学生分层和分组再好,没有课堂上很好利用和切时发挥,那也只是形同虚设。因此分层备课就显得尤为关键。在吃透教材、教参和课标的情况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写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应有具体的要求,如对“A”层的学生应多给予指导,设计的问题要简单些,梯度缓一点,能掌握主要的知识,学习基本的方法,培养基本的能力;对“B”层的学生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要求他们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而对“C”层的学生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3、授课分层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为了鼓励“A”层学生也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在问题的设计上做了处理。同一个知识点,设计问题有梯度,从简单的提问入手,给“A”层的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适中的问题让“B”层学生回答。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不管哪个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都允许同一组的同学帮忙。如果这一组都回答不出来,老师会及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他组的同学抢答,如果答对给这个组记以一定的奖励分。“A”层的同学上课回答问题我还给他们设定了特别的奖励分。同样,在课堂练习上我也实现了分层练习。这样操作后,课堂比原来活跃多了,很多组的同学会主动督促鼓励他们组“A”层的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同学上课多回答问题。课下,每个组“C”层和“B”层的同学也会主动去给“A”层的同学补课,出题目给他们做,辅导他们写作业。平时多深入了解A、B两个层次的同学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对于“C”层的学生在教学中注重启发他们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指导,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4、作业分层
学生要学有所获,老师想深入了解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分层作业是核心环节。在作业的设计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学生选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要先完成基础作业。这样做,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从而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作业批改上,对“A”层学生尽可能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集中的问题在课堂上组织讲评,反复训练,真正掌握。其余两个层次的学生作业批改后采用组内交流订正,也可以组际间讨论解决。 (三)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以及社会影响
1、分层教学融洽了师生关系。由于分层教学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因此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了解学生,这样就增加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2、采用分层教学后,以往课堂上差生“晕车”优生“陪读”的两级分化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出现了“你追我赶,奋勇向前”的可喜局面。在分层时,以“冲刺、加油、坚持” 这样的词语命名,不出现差生等词汇,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词面本身又有激励的含义,正如体育跑步比赛:“冲刺”几步就夺冠,“加一把油”就超越,“坚持”就是胜利。 特别是A(“坚持”)层的学生,因为学习目标定得较低,学习过程中又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帮助,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3、分层教学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都得到了兼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调动,对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是有利的。
4、分层教学是以“正面教育”正向激励学生,只要学生参与学习,都有成功的回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有所区别,对于A层同学的点滴进步采用激励评价,鼓励他们努力向高一层次发展,而对于C层学生所取得的进步,采用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努力奋进。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从学习中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5、分层教学能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分层教学首先要求就是课堂教学中要以精彩的内容来吸引人。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仅要精心备教材,而且要扎实的备学生,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自身的再学习。
(四)成果存在的不足或欠缺,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等
虽然在备课、上课、辅导、作业等方面,我们注意到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但对考试的评价方式上没有太大的改变,考试时主要主要以B层次的学生命题,再通过一道“压轴题”照顾了一下C层次的同学,老师的心目中还是主要以考试成绩论英雄。这种评价方式对部分A层的同学的自信心、学习兴趣有一定的打击,因为他们还是较难尝到成功的喜悦,但是由于现行体制,我们也没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评价方式,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