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3单元第10课《过秦论》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过秦论》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掌握课文中常用实词、虚词和一些特殊句式的知识。 2、学习用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中心论点。

3、理解课文中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本课叙事时极力铺张渲染,议论时使用对比论证的写作特点。

4、了解贾谊的政治主张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先叙史实后分析归纳的方法。

2、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

【教学难点】对比论证的应用。 【教学方法】

1、加强阅读,再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大意。

2、加强导析,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大意,了解文章结构特点。 3、结合文意,进行探究,了解文章的行文思路和议论特点。 4、加强诵读,在读中体会文章气势之磅礴,说理之透彻。【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代叱咤风云的帝王在君临天下时身败名裂,一个盛大的王朝轰然倒下,历史有时上演着一幕幕不可思意却又摆在眼前的话剧,不能不值得后来者的深思。许多有志之士在思索,在总结,在呐喊。《过秦论》就是这样一篇意在总结秦王朝政治得失以警示汉政权的文章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过秦论》。 二、释题:

“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论,一种文体,古文中的所谓“论”,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文字。

三、作者和背景: 1、关于作者: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20岁时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张,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召为博士,不久提升为太中大夫。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梁王落马而死,贾谊以为是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33岁。

贾谊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能洞察隐微,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能抓住当前社会主要问题、预见未来隐患,作出精辟分析,提出有效对策。在思想上,以儒家思想为主,主张国家应以民为本,施行仁政,重视礼乐,严明等级;同时也杂有法家运用法术势,力主中央集权,削弱诸侯权势等思想。他的文章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畅,《过秦论》是贾谊的议论文的代表作。原文共有上、中、下三篇,本文是上篇。“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论,一种文体,古文中的所谓“论”,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文字。

2、时代背景:

西汉初年,经历春秋战国楚汉战争500多年的战争,社会经济遭受破坏。战乱使人口锐减,经济萧条。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史载当时:“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针对这种现实,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规汉”,规劝汉文帝吸取秦王朝不施仁政导致覆亡的教训。

二、阅读:

1、学生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并注意文中的生僻字:

腴(yú) 轸(zhen) 镞(zú) 万乘之势(shèng) 恬(tián) 比权量力(liàng) 藩(fān) 孝公既没(mò) 笞(chī) 召滑(shào) 俯首系颈(xì) 践华为城(huà) 劲弩(jìng) 不及中人(zhōng)墨翟(dí) 蹑足行伍(háng) 牖(yǒu) 瓮(wèng) 朝同列(cháo) 将数百之众(jiàng) 度(duó)长絜大 一夫作难(nàn)

2、疏通文意后回答: 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秦王朝“仁义不施”结果导致亡国。

从全文看,本文的结构安排思路是什么?明确:兴亡过程——灭亡原因;史实——立论总结。

“攻守之势异也”——“攻之势”:崛起──强大──鼎盛。 “守之势”统一天下——覆灭。

第二课时

一、研习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