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现代课程与教学理论流派 下载本文

表性的是奥地利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1922)中所表达的见解:世界是由许多“状态”构成的总体,每一个“状态”是一条众多事物组成的锁链,它们处于确定的关系之中,这种关系就是这个“状态”的结构,也就是我们的研究对象。这是一种最初的结构主义思想,它首先被运用到了语言学的研究上。

对结构主义贡献最大的当属被尊称为结构主义之父的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以及其相关的理论,尤其是《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更是被作为结构主义基本原则的最佳入门。其中并不关注言语或语言的使用反而关注语言系统,他称之为“理论符号学”-“符号学是研究既存在社会结构下,各种符号的科学。”索绪尔认为,既然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同时并存的。他认为语言符号是由意符及意旨所组成。

同时,法国结构主义人类学之父列维· 施特劳斯又将结构主义进一步发扬光大。他将结构主义方法论应用到人类学和神话学等领域中,不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结构主义本身的理论框架,也真正地树立起了结构主义思潮在学术领域的影响。

对于一般人而言,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是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在文化人类学中开创的一个学派,这个学派把各种文化视为系统,并认为可以按照其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加以分析。根据他的理论,文化系统中的普遍模式,是人类思想中恒定结构的产物。在列维-斯特劳斯所提出的体系中,人类的思想被看作是各种自然物质的一个贮存库,从中选择成对的成分,就可以形成各种结构。对立的两种成分,可以分开,各成单一成分,这些单一成分又可构成新的对立成分。列维-斯特劳斯在分析亲属关系名称和亲属关系系统时,曾提出其基本结构或基本单位有4种类型︰兄妹关系,夫妻关系,父子关系,舅甥关系,其他所有亲属系统都建立在此基础之上。列维-斯特劳斯强调指出,对亲属关系结构的分析,必须把重点放在人类的意识上,而不是放在客观的血统联系上或者亲族关系上。列维-斯特劳斯认为,社会生活的一切形态,都体现为普遍法则的作用,而此种普遍法则是可以控制思维活动的。

结构主义不是一个统一的哲学流派,它的许多观点大多与一定的专门学科有关,但其核心是结构主义方法,这种方法已广泛运用到以及被利用与许多学科,诸如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

在现实生活中结构主义运用也很普遍,就索绪尔的符号学和莱维-斯特劳斯的对立成分构成结构举以下例子。

【七匹狼】符号是人类认知体系中最小的意义单位,它是具有一定意义的意象,这些意

象可以是图像,文字,也可以是声音,建筑造型,甚至可以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一个时代人物。符号学就是有关符号或符号系统的科学,它研究符号的本质,符号的发展规律,符号的意指作用以及符号与人类各种活动的关系等。在视觉表现上,七匹狼的LOGO是一头向前奔跑的狼,昂首挺尾奔越的形状,四脚是一种爆发的立姿,整个造型充满动感,给人奋勇直前的感觉,借以象征企业突破传统、开拓奋斗的精神。根据符号学说狼属于符号,是一种能指,七匹狼男装是所指,作为一种动物,狼与服装的产品属性无关,因此能指和所指之间想要建立联系,需要借助意指过程将狼与服装建立起联系,使人一看到这样一匹向前奔跑的狼,便能联想到七匹狼服饰及它所意图体现的“追逐生活”的品牌理念。意指需要不断地被强化重复才能完成符号新的所指的转向,于是七匹狼公司为了构建狼与“奋斗无止境——男人不止一面”之间的品牌联系,不惜重金先后请齐秦、张涵予、孙红雷做代言人,在央视投放广告,并且利用语言符号——相信自己、相信伙伴,今天你要秀哪一面?的广告语强化品牌理念。这种意指构建过程在现代广告中比比皆是,也正是结构主义符号学的研究使人们能更客观的对待品牌形象的神话。

【韩剧】我们最喜欢的韩剧就是用结构主义的二元对立的恋爱模式来展开剧情。 韩剧的人物设置上有着二元对立性和固定性,即二男二女式,而这其中对立的并不是男女人物的关系,而是两个男主人公和两个女主人公之间的对立关系。如在《我的女孩》、《豪杰春香》、《灿烂的遗产》等,剧中的男一号多为善良正直的青年才俊,而女主角的身边一定有一个默默为她付出不计回报的男二号。就算明知女主角心有所属也对她不离不弃,而且一定会在女主角受伤时借给她肩膀,甚至愿意为她付出生命。两个男主人公之间围绕着女一号产生矛盾,甚至是无声的斗争。同样的矛盾也发生在两位女主人公之间,女一号永远是阳光、正直、善良、充满活力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而男主角身边则肯定有一个阴谋尽出,为得到男主角的爱情坏到让人切齿的“坏”女人——女二号,她们的类型特点:自私、贪婪、不择手段。正因为男女二号人物与男女一号人物的对立存在,才烘托出纯洁爱情的伟大,在男女主角失去或拥有真爱的波折中,才获得相濡以沫的爱情。通过情景、人物的命运遭际,培养了电视观众的一种情感,并使这种情感逐步成熟,并对意想之中的结局信心十足,这时剧情急转直下,转向他方,观众就在一种失望中再度培养一种希望。在希望——失望——再希望——再失望的螺旋式演绎过程中,充分领略爱情的美好,达到情感的满足。

尽管所有韩剧中这些人物的姓名、身份、经历相异,故事发生时间、地点也都不相同,但却给人以相似甚至雷同的感觉。这是因为其中的人物虽然名称、身份变来变去,其实不过是同一类型的行动元,他们的行动目的、意义和基本方式相似,即是追求者、被追求者、破

坏者、搭救者,他们为情节的发展推波助澜。

二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产生背景

结构主义课理程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二战以后,出于与苏联抗衡的需要, 美国急需改善教育质量低下的局面,要求改变教育落后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而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无疑成为推动美国教育改革的强劲催化剂。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签署了《国防教育法》。1959年底,在马萨诸塞州的伍兹霍尔,全美科学院召开了35位各领域专家参加的会议,布鲁纳担任主席。《教育过程》一书是布鲁纳在大会结束时做的总结报告,其中心问题是,教育课程的编制中如何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它是围绕课程改革的中心论题阐述教学理论的,因此又称为结构课程理论。

如果说要素主义课程着力于学科课程论的形成,那么结构主义课程则在现代科技发展的背景下使学科课程理论得到进一步的理论升华,集中地表现在了学科课程理论的现代化、科学化,这在其代表人物布鲁纳、施瓦布、费尼克斯等人的著作中都有反映。

三、结构主义课程与教学思想基础

(一) 思想基础

1. 皮亚杰的发生学结构主义

瑞士的皮亚杰是当代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发生认识论哲学的创建者。他提出了智力发展的阶段论,探讨了影响智力发展的诸因素,揭示了智力的本质。皮亚杰的心理学理论是结构主义与建构主义的统一。在此基础上他对一般的结构主义作了深入的分析,曾撰写《结构主义》一书。皮亚杰认为,结构主义有三个基本特征,即整体性、转换性、自调性。结构的整体性是说结构具有内部的融贯性,各成分在结构中的安排是有机的联系,而不是独立成分的混合,整体与其成分都是由一个内在规律所决定。结构的转换性是指结构并不是静止的,有一些内在的规律控制结构的运动发展。结构的自调性是指结构由于本身的规律自行调整,并不是借助于外在的因素,所以结构是自足的、封闭的,结构内某一成分的改变必将引起结构内其他成分的改变。这样看来,“结构主义与建构主义的统一”也表征了皮亚杰发生学结构主义的本质特征。

2. 乔姆斯基的结构主义语言学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乔姆斯基教授是当今世界最著名的语言学家之一,他创立了语言中的“转换生成语法”学派。乔姆斯基认为,作为符号系统的语言具有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两个层次。所谓表层结构,主要是指语言的语法结构。所谓深层结构,主要是指语言的句法结构。乔姆斯基认为,各民族语言有着不同的语法规则,即不同的表层结构;但所有的民族语

言却都有共同的句法规则,即共同的深层结构,正因为有共同的深层结构,各民族的语言才能够互相翻译或转换。乔姆斯基认为语言的深层结构(句法结构)来自与生俱来的创造能力,是先验的而非经验的。正因为如此,各民族的语言才具有共同的深层结构。结构主义课程范式的重要代表施瓦布在构建其学科结构的理念时就借鉴了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理论。

3. 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人类学

法国人类学家莱维-斯特劳斯是第一个将索绪尔的语言学运用于社会科学的学者,他的结构主义人来学和神话学可以说是应用结构主义方法的典范。列维-斯特劳斯认为,结构主义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结构具有一个系统的特征,它由若干成分构成,其中任何一个成分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成分的变化;第二、对任一模式都应有可能排列出同类模式中产生的转换系;第三、如成分发生变化,能预测模式将如何反应;第四,模式的组成应使一切被观察到的事实都成为直接可理解的。因此,他指出,结构主义的中心课题,就是从混乱的现象背后找出秩序来。这样看来,莱维-斯特劳斯对结构主义之内涵的揭示与皮亚杰对结构主义的基本特性的看法基本一致。

四、主要观点(以布鲁纳的观点为主)

(一)强调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著述:“不论我们选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基本结构即各门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原则等理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学科结构而言,是指每门学科中那些广泛起作用的概念、原则和法则的体系。如英语中的语法结构、构词规则、句型等,再如数学中的数论、运算律等。他认为只有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这门学科;只有把具体的事物放到知识的结构里去,才容易记忆和便于运用;掌握了基本结构,才能举一反三,有助于理解其他类似的事物。

(二)强调基本结构应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一致

布鲁纳认为,基本结构的学习应当及早开始,而且越早越好。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假说:“任何学科的基础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人。”即只要做到知识结构与儿童各年龄的认识结构相一致,则早期教育也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布鲁纳认为应该将比较高深的科学知识让学生从低年级起就开始学习,以后随着年级的升高,还要多次反复学习,逐渐加深理解,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它。但这不是说一开始就让低年级学生去学习艰深的公理、概念、公式,而是要用适合学生能力的方式来学习;教什么知识,使用什么教学方法,必须经过慎重的选择。与皮亚杰一样,布鲁纳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在不同年龄具有不同的特点,并且提出了认知结构发展的三个阶段:表演式再现表象阶段,相当于学前时期,儿童是通过动作认知的;

肖像式再现表象阶段,相当于5~7岁的阶段,儿童的思维有所发展,能够借助头脑的形象和表象进行认知;十三四岁时进入象征式再现表象阶段,抽象思维逐渐占据优势。为此,他提出了螺旋式编制课程的理论。所谓螺旋式课程,就是以与儿童的思维方式相符合的形式尽可能早地将学科的基本结构置于课程的中心地位,随着年级的提升,使学科的基本结构不断扩广与加深。

(三)认为课程评价“是指导课程建设和教学的”

关于对课程的评价的理解,布鲁纳在《教学论探讨》中提出:“评价,最好被看做一种教育智慧,它是指导课程建设和教学的。”基于此,结构主要以对课程评价提出了独到的观点。其一、课程评价须对实现真实教育目的负责。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促进人来的发展,使人类能够运用潜在力量活得美好的生活。这样来讲,课程评价要指向教育理想的完善。其二,课程评价的内在素质是对受评课程的质疑并不断指明优化的路向。“评价通常被看做对教材、教法或别的什么东西是否有效的一种检验,可会死,这是它最不重要的一面。最重要的是它应该提出智慧的指导来改进这些方面。”其三,课程评价须纳入教学过程中去。教学过程是课程评价的坚实阵地,包括教师、学生、方法、手段等各种因素,而这些因素都和课程评价相关,否则评价不能成立。

(四)提倡发现学习教学法

所谓“发现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和帮助下,自己通过一系列发现行为,如转换、组合、领悟等,去探索和“发现” 事物的规律,去获取知识。他认为,学生的学习和科学家的研究,从工作性质上来说都是一样的,都不过是把现象重新组织后转换,使人能超越现象再进行组合,从而获得新的领悟而已,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采用发现教学法,可以减少学生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性,从而获得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观察能力,并使其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

五、对结构主义课程与教学观的评价

与要素主义、永恒主义课程相比,结构主义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都打上了现代科学发展及其现代社会对课程的要求的烙印,可以说结构主义课程是学科中心课程发展到现代的代表,是学科中心课程思潮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无论是在理论依据、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编制等方面都体现出了现代化、科学化的特征。它无论是对于学生智力的开发,还是系统知识的掌握,抑或是形成学生良好的知识结构,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等都是值得借鉴的。

当然,作为一种课程思潮,结构主义课程是时代的产物,它必然会被新的思潮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