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汇总 下载本文

一、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 1. 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 适应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

4. 适应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5. 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二、 古代学校产生的条件

1. 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使社会上有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

产劳动而专门从事教育活动。

2.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有了明显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科学文化活动的积

极分子。

3. 社会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需要专门的学校教育进行传递 4. 文字的产生,使人类文化有了书面记载。

三、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全民化。2.教育的民主化。3.教育的多元化4.教育的现代化 5.教育的终身化

四、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如下: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五、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

(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教育可以传递和保存文化;教育可以活化文化。 (2教育的文化改造功能。包括选择、整理、提升作用。 (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教育能够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 (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教育能够更新和创造文化。

六、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强调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指明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政治导向;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说明了国家对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指明了我国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

七、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八、想象力的培养

(1)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2)丰富学生知识,扩大表象储备 (3)创设想象情境,引发想象

(4)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唤起学生的想象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九、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一)感知运动阶段(0岁~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儿童只能依靠自己的肌肉动作和感觉应付环境中的刺激。思维也开始萌芽,并获得“客体永久性”概念。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和上一阶段的儿童相比,思维有了质的飞跃。这一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1.出现了语词或其他符号,开始出现表象和形象图式;2.没有获得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方面的守恒关系;3.儿童的概念是具体的、动作的,而非抽象的,思维具有不可逆性;4.认为外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泛灵论;5.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指不能从对方的观点考虑问题,以为每个人看到世界正如他自己所看到的一样。 (三)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正在小学阶段读书,此时的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征为: 1.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2.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方面的守恒关系;3.去自我中心。 (四)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上)

形式运算也叫命题运算,是儿童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阶段。儿童的思维超越了对具体可感知事物的依赖,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能够解决抽象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更具逻辑性和系统性。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

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1)创设宽松心理环境(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余地(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1)保护好奇心 (2)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3)鼓励独立性和创

新精神(4)重视非逻辑思维(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修创造性思维训练 (1)发散思维训练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有效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 a.用途扩散b.结构扩散c.方法扩散 d.形态扩散 (2)推测与假设训练 (3)自我设计训练 (4)头脑风暴训练

十二、气质类型

1.多血质:可塑性强,外向。活泼好动、不甘寂寞、善于交际;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注意力容易转移,缺乏耐力和毅力,容易适应环境。

2. 胆汁质:热情直率、精力充沛;脾气急躁,易冲动;反应迅速,思维敏捷,但准确性差,情绪外露,易感情用事。

3. 粘液质:安静稳重,交往适度;反应缓慢,沉默寡言;善于克制自己,情绪不易外露;善于忍耐,沉着坚定;做事不够灵活。其显著特点是安静、均衡。4. 抑郁质:严重内向,行为孤僻,动作迟缓;多愁善感,敏感多疑,情感细腻,具很高的感受性,善于察觉别人不易发现的细小事物。其显著特点是敏感、多疑、忧郁。

气质类型差异的教育

1.克服气质偏见 教师应当认识到气质类型并无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其优点和缺点。

2.根据学生的气质特征因材施教 3.指导学生自我分析、自我调控 4.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

十三、良好性格的培养

第一, 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第二, 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第三, 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第四, 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第五, 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第六, 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十四、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 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1. 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 第一, 创设良好学习环境。 第二,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第三, 通过增加学生成功的机会来维持学生的成就期待。 第四,让学生普遍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 学生归因信念的训练

3.学生自我效能的增强。教师要给学生成功的机会,哪怕是学得最差的学生,都需要给予必要的奖励和支持,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增强其学业自我效能。当然,学生自我效能的增强也可以通过口头说服,榜样示范来加以引导。4.学生学习中自我价值的维护,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而是要尊重所有的学生,无条件地积极关注每个学生,给学生以良好的期待和鼓励。

5.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支持 老师应当放弃对学生学习的这种捆绑,帮助学生设定学习目标,计划学习过程,达成学习结果,但不是代替学生完成这些过程,学习内容,过程与结果需要由学生自我决定。 (二)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1表达明确的期望2.提供明确、及时且经常性的反馈 3.合理运用外部奖励 4.有效的运用表扬

十五、新课改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十六、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

1.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

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2.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3. 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4. 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十七、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 1. 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 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

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

3.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以教师

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全责的主体。 十八、教师观

1. 教师角色的更换 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学习向探究式、研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变。

②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不仅是教学者还应该是研究者,要精通教学理论和分析教学理论,并可以独立完成教育行动研究。

③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要开发教育资源,包括开发校外和校内的教育资源;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程进度和结构;教师还要有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