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课件 下载本文

规划分析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基础性的工作,基本内容应包括:规划描述、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规划方案的初步筛选以及确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范围四个方面。 1.规划的描述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在充分理解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应阐明并简要分析规划的编制背景、规划的目标、规划对象、规划内容、实施方案及其与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规划的关系。 2.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

按拟定的规划目标,逐项比较分析规划与所在区域行业其他规划(包括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性。

尤其应该注意拟定规划与两类规划的协调性分析:第一类是与该规划具有相似的环境、生态问题或共同的环境影响,占用或使用共同的自然资源的规划,主要是将这些规划放置在同一环境或资源问题上分析其协调性;第二类是该规划与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保护区划、生态省(市)规划等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划是否协调。 3.规划方案的初步筛选

规划的最初方案一般是由规划编制专家提出的,评价工作组应当依照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对所有的规划方案进行筛选,可以将明显违反环境保护原则和/或不符合环境目标的规划方案删去,以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筛选的主要步骤有:识别该规划所包含的主要经济活动,包括直接影响或间接影响到的经济活动,分析可能受到这些经济活动影响的环境要素;简要分析规划方案对实

现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进行筛选以初步确定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具体方法有专家咨询、类比分析、矩阵法、核查表法等。 4.确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和范围

根据规划对环境要素的影响方式、程度,以及其他客观条件确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每个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随规划的类型、特性、层次、地点及实施主体而异;根据环境影响识别的结果确定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内容。

确定评价范围时不仅要考虑地域因素,还要考虑法律、行政权限、减缓或补偿要求,公众和相关团体意见等限制性因素。

确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地域范围通常考虑以下两个因素:一是地域的现有地理属性(流域、盆地、山脉等),自然资源特征(如森林、草原、渔场等)或人为的边界(如公路、铁路或运河);二是已有的管理边界,如行政区等。 (二)现状调查及分析评价

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是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识别的基础,主要通过资料与文献收集、整理与分析来进行,必要时进行现状调查与测试。规划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中除了要对规划影响范围内各环境要素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外,还要求进行社会、经济方面的资料收集及评价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分析。 1.现状调查

现状调查应针对规划对象的特点,按照全面性、针对性、可行性和效用性的原则,有重点地进行。内容应包括环境、社会和经济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