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一矿一策 下载本文

2、探水钻孔的布置严格按照探水钻孔平剖面布置图进行; 3、在打眼过程中若遇淋水涌水量突然增大,或水压增大时,必须立即停止打眼作业,但不得拨除钻杆;碛头内的人员立即撤至+680灰岩集中运输巷内,保持排水设备的正常运行,直至水压且水量减小时才能恢复作业。

4、探水钻孔的外围控制线不得减少,只能增大。 (四)、其他保障措施

1、加快放水平硐的施工,及时与地表贯通形成系统。在放水平硐未贯通地表前,继续维护好井底车场的临时水仓,随时保持水仓内不积水。随时保证水泵有3套完好。

2、随着巷道不断往前施工,及时做好排水沟,随进时保证巷道不积水。

3、成产立不少于6人的专业探水队伍,及时购进探水钻机。

第九章 矿井顶板管理、支护改革专项方案

第一节 支护现状

从工程地质特征可知由于煤系底部的茅口灰岩坚硬稳定、易维护,而煤层顶底板岩层易发冒顶片帮现象且较难管理。结合矿井开采布置的需要,矿井巷道布置及支护情况如下:

一、开拓巷道布置及支护情况

(一)、主斜井、副斜井、井底车场穿过F3断层面,岩层层理纹乱,井底车场结束后进入茅口灰岩,进入茅口灰岩正规岩层。巷道支护料石碹支护。

(二)、回风井:沿C11与C13煤层间岩层布置,岩层产状稳定;采采料石碹支护。

(三)、+1160灰岩集中运输巷沿茅口灰岩布置,采用塑喷支护;

(四)、总回风上山:沿C13 煤层与茅口灰岩间岩层布置,属穿层斜石门,岩层产状稳定;采用料石碹支护。

二、首采区巷道布置及支护情况

(一)、采区材料上山、溜煤上山、人行上山3条上山茅口灰岩与C19煤层间的岩层布置,属穿层斜石门。均用料石碹支护。

(二)、采区上部车场、绞车硐室沿C19煤层底板布置,采用料石碹支护。

(三)、采区下部车场沿茅口灰岩布置,采用塑喷支护。 (四)、采区运输平巷沿煤层底板布置,采用金属支架支护。 (五)、采区回风平巷、采面回风巷、机巷均没煤层布置,采用金属支架支护。

(六)、首采面1145运输巷23~22石门段采用木材架厢支护。

第二节 顶底板岩性分析

一、地质构造

矿区位于川南黔北间娄山断褶带北缘古蔺复背斜的南翼。南翼次级褶皱较紧密,构造较复杂,主要有河坝向斜、采桑坪背斜等(插图2-1)。褶皱构造构成了区域内的主要构造框架,对煤、硫等沉积矿产的分布起着控制作用。

区 域 构 造 纲 要 图 (插图9-1)

金沙 矿山位于古蔺复式背斜南翼西段的河坝向斜北翼东段,受剥蚀

切割作用的影响,矿山所在区域形成了一个煤层四面露头的相对独立的区块,整体表现为一个四周向中心倾斜的短轴宽缓向斜,南端止于F3逆断层。向斜核部出露地层为T1f2,四周依次出露T1f1、p2c、p2l、p1m地层,倾角3~27°,一般4~16°。

F3逆断层,位于矿区的南西角。据《河坝矿段普查报告》描述,该断层走向长约5.5km,断层面向南西倾斜,倾角72°。该断层南东起于苗坟包南侧的P1m地层中,向北西延伸,经罗罗洞、跃进田、

牛角田、向阳湾、落水洞,消失于疯娃娃洞以西的P1m地层中。该断层地表主要表现为南西盘(上盘)P1m地层推覆于北东盘(下盘)P2c、P2l地层之上,煤层受到破坏,地层落差最大为240m,其性质及对煤层的破坏已初步了解。

矿山地表及井下未发现大的断层,井下开采中仅发现小断层和褶曲,对矿井开采影响不大。

综上所述,矿山内地质构造较简单。 二、煤层顶底板特征

根据以往勘查和本次核实对区内各生产矿井的调查,各可采煤层顶底板特征如下:

(一)C11煤层

煤层伪顶为炭质泥岩,直接顶板为泥岩,粉砂质泥岩,含菱铁质较高,致密坚韧,节理裂隙较发育,为中等冒落顶板。底板为高岭石粘土岩,遇水膨胀剧烈,“底鼓”现象严重。

(二)C13煤层

煤层顶板多为深灰色泥岩,老顶为灰色粉砂岩,除裂隙发育地段,有少量掉顶外,一般较稳定。底板以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有轻微底鼓现象。

(三)C19煤层

顶板多为灰、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局部有炭质泥岩伪顶,随采随落,属中等冒落顶板。底板为深灰色砂质泥岩和泥岩,局部有轻微底鼓现象。

(四)C24煤层

顶板多为灰色细砂岩,局部为砂质泥岩,偶见炭质泥岩伪顶,随采随落,属中等冒落顶板。当有裂隙发育具透水现象时,稳定性变差。底板为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局部为粉砂岩细砂岩,岩体完整性差,岩体较完整,一般不底鼓或有轻度底鼓。

三、工程地质条件

(一)、煤系地层由泥岩、粘土岩、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和少量粉砂岩、细砂岩及煤层组成,单层最小厚0.02~0.19m,属以软硬相间岩组产出,节理裂隙及层理发育,偶见层间小错动,具Ⅱ、Ⅲ、Ⅳ、Ⅴ级结构面。

(二)、矿井开采的C19、C24煤层之间多为泥岩、粘土岩、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和少量细砂岩,其中其中泥岩岩组,岩体自稳能力差。当矿井开采下一煤层层时,其上的煤层将受采动影响,因此矿井开采时,采用从上至下开采,上一煤层开采需超前下一煤层。

(三)、各煤顶板多为泥岩、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少量为细砂岩,属软弱-半坚硬岩组,岩体完整性较差,工程力学性质较差,难管理,属中等冒落性顶板;各煤层底板多为泥岩、粘土岩等,水稳定性差,遇水易软化,易底鼓。

综上所述,矿井井巷及围岩主要为碎屑岩为主的层状岩类和碳酸盐为主的可溶盐岩类,岩体完整性与稳定性较好,部分地段完整性较差;各煤顶底岩体完整性与稳定性较差,顶板多为中等冒落性顶板,底板易底鼓。矿区工程地质类型属中等型。

一、采煤工作面

第三节 支护改革

因我矿属于基建阶段的初期,通风系统都尚未形成,还没有采

煤工作面,所以还未涉及采面支护改革问题。

二、掘进工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