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101套试题分类汇编专题九:古诗词鉴赏 下载本文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101套试题分类汇编专题九:古诗词鉴赏

1、2018年安徽省 2、2018年北京市 二、古诗文读(共18分)

(二)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8-10题。(共6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 的感慨。他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问候家乡的亲人。(1分)

8.寄回家乡的书信何时才能送达

9.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3分)

9.图一,图一描绘了一幅潮水上涨,湖面与两岸平齐;风势正顺,孤舟悬帆于湖面之上的景象。正体现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的意象,而图二中的潮落、水浅、帆停的景象与原诗句意不符,因此选择图一

10.这首诗描写了长江的风光。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江”(长江)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 ① ”和“ ② ”。(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2分)

10.“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福建省2018年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5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4.(3分)C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2分) 5.(2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景象壮丽。 说明:意思答时即可。 4、2018年福建省

5、武威市(凉州区)2018年 三、古诗文阅读(21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3-24题。(5分) 公子行 孟宾于

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23.本诗描述的是:富家公子身穿“ ”,骑着“骄骢”,天渐明时就到野外“ ”,结果“ ”。(3分)

23.(3分)锦(红)衣 春游 踏烂麦青青(骄骢踏烂麦青青) 2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4.(2分)作者对贵公子春游损坏庄稼的不满,抨击了贵族子弟的恶行。(意对即可)

6.2018年广东省 7、深圳市2018年 8.2018广州市

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2分)

(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 分析。(3分) 12.(1)【参考答案】“顾”意思是:看。“济”意思是:渡过。 (2)【参考答案】“像姜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诗人借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希望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任用,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感情。

9、2018年柳州市

四、古诗鉴赏(共4分,每小题2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

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4.本词中“孙郎”指的是① 。②上阙描写的是 的场景。(2分) 14.①孙权;②冬季打猎(或壮观的出猎、出猎、狩猎) 15.赏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2分)

15.共2分。用典1分,情感1分 示例:“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活用典故,作者拿魏尚自比,表达了词人希望能重新得 到朝廷的重用,立功报国的思想感情。

10、广西梧州市2018年 三、古诗文阅读(19分) (一)古诗赏析(2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1.下列对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颔联的“随”“入”二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和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气势,生动

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B.颈联承接上联,变换视角,通过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来展现令人陶醉的江上美景。 C.尾联“送”字用得妙,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故乡水因可怜诗人而不辞劳苦送行万里的

深情。

D.全诗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既写出诗人初次离家的新鲜、欣喜的体验又含蓄地表达出

诗人对故乡的不舍之情。

【解析】C.故乡水因可怜诗人,表述不正确。 11、2018年贵州省黔东南、黔南、黔西南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9、10题(6分) 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9.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

9.(3分)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希望友人留下共赏美景的真情。 10.请品味首句中“弄”字的妙处(3分)

10.(3分)“弄”字用拟人手法(1分)化静为动(1分)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 活了,给景物 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1分) 12、2018年安顺市

二、阅读能力考查(60 分)

(一)阅读《蒹葭》,完成9‐11题。(7 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9.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分) 9.(2分)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10.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2分)

10.(2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思对即可)

11.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3分) 11.(3分)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 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3、贵州毕节地区2018年 (一)诗歌鉴赏:(5分)

13、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回答问题。 《山坡羊·撞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划线句子分别从哪两个角度形象地描绘岀峰峦高峻的形态和波涛呼啸的气势?(2分) 答:分别从视角和听觉角度写的。 (2)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今:国富民殷,社会和谐。

请就两种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理解。(3分)

示例: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社会制度不同造成的。古代,封建君主制,兴亡都逃不了封建朝廷、官吏的盘剥;而今天,我们生活的是一切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里,国家富,人民就安康幸福。 14、遵义市2018年 (五)卖炭翁(6分)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救,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绢一丈续,系向牛头充炭直。 22.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3分) 22.这一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1分),细致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2分)。(如果只答到“表现诗人对卖炭翁的同情”1分) 23.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诗的前六句,点出了劳动场所,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也为后文写宫使的掠夺罪行作铺垫。

C.诗中老人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

D.“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23.C

15、海南省 2018 年

(二)古诗词阅读(5 分)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6.词中小序(小记)交代了这首词创作的 和 。词中加点的“此 事”指的是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3 分) 6.(3 分)时间 缘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7.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

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低”是指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整句话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 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中,苏轼把酒问天,将青天视为自己的朋友,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C.词的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由伤感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全词以消极悲观的情绪作结。

D.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整首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远高深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7.(2 分)C

16、2018年河北省 第二部分(5~20题5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5~6题。(6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脸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挂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5. D

解析:该诗主要考察学生对诗歌的主要内容及主旨情感的理解D最后一段主要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6.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3分)

6.该句主要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通过“卷”、“飞”、“渡”、“酒”、“挂”、“飘转”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灯苦闷心情。

17、河南省2018年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8—19题。(共4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8.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中的画线句(2分)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18.三字短句,简短有力,表现前路的艰辛。 1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2分)

19.人们往往在身处逆境、苦闷时自我安慰、自我鼓励时引用它。

因为这两句诗抒写了诗人在长安历经仕途险恶时的深切体验,表现了诗人摆脱苦闷、相信 理想终会实现的自信与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