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101套试题分类汇编专题九:古诗词鉴赏 下载本文

几树旗枪茶霍②靡,一溪鳞甲水潺湲。 莺期别后闻余弄③,蚕候归来见小眠。 可惜西湖湖上月,夜来虚过十分圆。

【注释】①程宿,衢州开化人,宋朝状元。②霍:疾速的样子。③弄:小曲。 【实景赏析】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虚景赏析】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实景赏析:前三联写跟前景,短亭与疏柳,茶树与溪水,莺韵与眠,这些景象充满亲切闲适的生活气息 虚景赏析:尾联想象西湖夜景,湖水空寂,月四人缺,寄托着许人对西期的眷念之情

77、2018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温州卷) (二)走进古典诗文(19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12题。 同州①端午 【唐】殷尧藩②

鹤发③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选自《全唐诗》)

【注释】①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县。②殷尧藩:浙江嘉兴人。③鹤发:白发。

12.诗中“鹤发”与“儿童”前后对应,耐人寻味。结合全诗,从这个角度揣摩诗人的情感。(4分) 12.(4分)诗人长年漂泊异乡,又缝端午,乡愁满腹。“鹤发垂肩”,可见诗人历尽沧桑。他叙说乡愁,但儿童未韵世事,惊讶发问“何方故乡”,更触动了诗人心中无限的苦痛。“鹤发”与“儿童”年龄跨度巨大,形象差异鲜明,形成对应,更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心中的深沉愁思和无法言说的悲凉。

78、2018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 (四)古诗阅读(4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15题 真定怀古 元·陈孚

千里桑麻绿荫城,万家灯火管弦清。

恒山北走见云气,滹水西来闻雁声。

②③

主父故宫秋草合,尉陀荒冢莫烟平。 开元寺下青苔石,犹有当时旧姓名。

【注释】①滹(hū)水:滹沱河。②主父:战国时赵武灵王。他让国给其儿子惠文王,自号主父。③尉陀:即赵佗,秦朝恒山郡真定人,著名将领,南越国第一代皇帝。④莫:同“暮”。 15.本诗语言平淡质朴,但在平淡中蕴含深意。结合全诗,体会尾联中“犹”字的意蕴。(4分) 15.略

79、2018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义乌卷)

80、2018杭州中考语文试卷解析

7.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 (2)两小题。(5分) 夏曰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 [宋]范成大

26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春暮西园 [明]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哇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②蛱(ji6)蝶;蝴蝶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诗通过“梅子金黄” “杏子肥”“ ”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

高诗中“ ___ ”三字,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2分)

(2) 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3分) 【答案】(1) “菜花稀”(或“麦花雪白”)“花落尽”

(2)范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

出初夏农事 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高诗用“花落尽” “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 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盘然情趣。

【解析】(1)本题考察诗句分析能力,范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具体描写景色的诗句 为前两句,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因此此题填“麦花雪白”或“菜花稀”都算对;高诗是一首描写晚春时景的田园诗,但是清 晰描写暮春时节的诗句则是后两句,通过百花尽落来展现暮春时节的景象。

(2)本题考察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与运用。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 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的一种表现手法。高诗中“无人”和“惟有”形成了对比,后两 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 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高诗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 “知”字表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写。末句“菜哇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人 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春尽,但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

81、宁波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五)如梦令(5分) [明]李梦阳

不信园林春早,一夜遍生芳草。说与小童知:“池上落红休扫。”休扫,休扫,花外斜阳更好。 16.【任务一】D(2分)

【任务二】(1)B(2)B(2分,各1分)

【任务三】范仲淹心系百姓,在乡族中设置义庄,赡养族人,自己及家人却过着“非宾客不重肉”,“衣食仅能自充”的俭朴生活;以国家大事为重,不计个人私怨;为了边境安宁,主动请缨,抵御外敌等;这些都是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体现。(5分,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意思相近即可)

17.结合加点字词赏析画线句子。(2分) 17.“一夜”表明时间之短,“遍”表明春来之速、范围之广,写出了对春天突然来到的惊喜。(2分,加点字词赏析1分,句子理解1分,意思相近即可)

18.关于这首词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词作。

B.全词分为三层,一层一转,逐层转出,又层层相关。 C.“落红”“斜阳”表达了词人对春光逝去的伤感。 D.本词婉曲深细,表现了词人丰富细腻的感情。 18.C(3分)

82、2018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嘉兴卷)语文试题卷 (四)古诗阅读

11.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真定怀古 元·陈孚

千里桑麻绿荫城,万家灯火管弦清。 恒山北走见云气,滹水①西来闻雁声。 主父②故宫秋草合,尉陀③荒冢莫④烟平。 开元寺下青苔石,犹有当时旧姓名。

【注释】①滹(hū)水:滹沱河。②主父:战国时赵武灵王。他让国给其儿子惠文王,自号主父。③尉陀:即赵佗,秦朝恒山郡真定人,著名将领,南越国第一代皇帝。④莫:同“暮”。 本诗语言平淡质朴,但在平淡中蕴含深意。结合全诗,体会尾联中“犹”字的意蕴。

【答案】首联描绘了一幅生气盎然的图景。颔联、颈联以自然的永恒持久来反衬人生的短暂有限。意思是说主父、尉陀等人虽然历史上也是显赫一时的人物,但早已被人忘记了,现在连他们的故居荒冢已难寻觅,只有刻在开元寺石头上的名字在青苔中依稀可见。而恒山、滹水等自然界事物仍生生不已。从全诗来看,采用对比手法写景,一个“犹”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兴亡的沧桑之感,更暗寓了作者这样的观点:只有世世代代让人民安居乐业才是历史的永恒。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犹”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兴亡的沧桑之感,更暗寓了作者这样的观点:只有世世代代让人民安居乐业才是历史的永恒。

83、2018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绍兴卷)语文试题

84、重庆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

85、重庆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B卷)

86、2018辽宁沈阳中考语文试题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过山农家① 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②焙③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释】①此诗是六言绝句。②嗔:嫌怨。③焙:用微火烘。 6. 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游山西村》的尾联中,诗人表达了渴望乘着月色随时到古风犹存的农家串门的愿望。

B. 《过山农家》首句未出现“山”字而是用与山景相关的“板桥”、“泉水”烘托山行的环境。 C. 陆诗对“萧鼓追随”和顾诗对“焙茶”、“晒谷”的描写,都再现了农民们劳动的热闹场景。 D. 陆诗描绘生动逼真,对仗工整,语言明白晓畅;顾诗具有格调明朗、节奏轻快的艺术风格。 【答案】C

28

87、上海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㈡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号 居士。(2分) 6.(2分)东坡

7.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潋滟”意为波涛汹涌,写出雨后水量充沛。 B.“空蒙”即朦胧,暗示作者饮酒后醉眼朦胧。 C.一、二句赞美了不同天气情况下的西湖美景。 D.三、四句写出淡妆浓抹的西施没有西湖美丽。

7.(2分)C

88、湖南省张家界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 二.阅读理解(37分)

(一)阅读古诗,回答9-10题。(3分) 春山望月 唐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9.首联在全诗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1分) 9.①总领全篇②奠定全诗欣喜愉悦的感情基调。(答对一点就给1分) 10.放飞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2分)

10.春天的夜晚,捧起清亮的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轮月亮也在我的手心里一般。用手摆弄山花,香气馥郁,花香溢满衣衫。

【解析】完整的描写出诗中的画面计1分;添加合适的修饰词,想象丰富,语言优美计1分。

89、泰州市2018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 文 试 题

(一)阅读苏轼的《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一词,完成第7题。(6分)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蕈①已知秋,更听寒蛩②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③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④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注】①簟(dian):竹席。②蛩(qiong):蟋蟀。③江亭:江边的亭子。④君:指其弟子由。此时,兄弟二人天各一方。

7.(1)上阕通过 和 两个细节点明“秋”之时令。(2分) (2)赏析划线句。(4分) 7、(1)夜凉 寒蛩

(2)这首词的下片,写路途上的美好回忆。 “梦中历历来时路”, 在上半夜人睡时,梦见走这条遥远而漫长的路,要历经河北、河南、江苏,然后进入江西。一路风尘,历历在 目,记忆犹新。“犹在江亭醉歌舞”,到达虔州,还在清江畔的歌舞亭里接受好友的宴饮享受。这两句,通过写梦,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凄凉、愁苦和对好友的深切思念。

90、四川省达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13.诗歌赏析。(5分) 约 客

(南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释】①刘十九:刘十九乃白居易堂兄刘禹铜,两人常有应酬。②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

两首小诗都写的是诗人在寂静的夜晚邀请老朋友来倾诉衷肠。它们无论是写声,还是绘色,都十分精妙,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悦目怡神之感。细细品读,回答下面问题。 (1)简析《约客》中写雨声、蛙声、棋子声的作用。(2分)

答:雨声、蛙声写景中以声写静,烘托出了当时周遭的清静;棋子声看似百无聊赖,实则表现了作者

陶醉于窗外之景并融入其中的独得之乐。

(2)《问刘十九》这首小诗在色彩的配置上很有特色,试对“绿”“红”“雪”三字的表现力作简要赏析。

(3分) 答:“绿”字描绘出新熟家酒的淡绿和浑浊粗糙,引发读者的联想;

“红”字起到了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雪”这一意象的安排勾勒出朋友相聚畅饮的阔大背景,

寒风瑟瑟,大雪飘飘,让人感到冷彻肌肤的凄寒,越是如此,越能反衬出火炉的炽热和友情的珍贵。

91、泸州市二0一八年高中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5-6题。(8分) 夏 夜

唐·韦庄

傍水迁书榻,开襟纳夜凉。 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 蛙吹鸣还息,蛛罗灭又光。 正吟秋兴赋,桐景下西墙。

注:秋义赋,即西普文学家潘岳的代表作《秋兴赋》。潘岳32岁时,是太尉府的属员兼任虎责中郎将,又在散骑官署内寄居值班,早起晚睡,难得一刻安宁,有感而作此赋。 5. 请简要赏析诗句“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的妙处。(4分)

5. (4分) (1)夏夜的满天繁星,让诗人忘却了白天的酷热,夜深露重,荷香扑鼻,令人心旷神怡。(2分) (2) 多感官结合。“繁星”、“露重”和“荷香”分别从视觉、触觉和听觉描写景物,形象生动。(2分) (3) 远近结合。“繁星”是远景,“露”和“荷香”是近景,远近结合,富有层次感。(2分)(第一点必答,二三点任选其一一作答即可)

6. 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回答。(4分)

6. (4分) (1)白天暑热带给诗人的烦闷和焦躁; (1分) (2) 夏夜纳凉时的舒畅和惬意;(1分) (3)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田园生活的向往。(2分)

92、广西桂林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逐题解答(word版) 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后面小题。 【甲】《渔家做》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友征夫泪。 【乙】《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麟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7. 两首诗词均借用了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甲】词用__________典故,表达了__________;【乙】诗则用燕昭王筑台招纳贤士的典故,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7. (1). 窦宪勒石燕然, (2). 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 (3). 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志向。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