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全册) 下载本文

十、主题归纳

主题:文章记叙了母亲答应带“我”出去玩,但由于家务繁忙而一次次失信,让“我”的期待最终变成失落、绝望的全过程。其中,对“我”的心理历程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既表现了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给“我”幼小的心灵带来的痛苦,也表现了母亲从早到晚操劳家务的辛劳。

感悟:夕阳西下,一派荒凉。在母亲的一再承诺中,在时间的慢慢流逝中,看着太阳最后的光线隐没,作者感到前所未有的痛苦。由此可见,一个孩子的内心多么需要呵护啊,一个孩子的想法多么需要珍视啊。

十一、教材习题答案

1.默读课文,说说在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参考答案:刚开始时充满兴奋与期待;后来母亲只顾着干活,“我”感到疑惑不解,并逐渐变得焦急、不安;当最终意识到不可能出去时,“我”则变得绝望、委屈。

2.读下面的句子,想想作者是怎样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在课文中再找一找类似的语句,仔细体会。

◇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盼着什么?这里是怎么写出“盼”的心情的?)

参考答案:“我”盼望母亲快点洗完衣服好带“我”出去玩。在写“盼”的心情时,作者采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独白相结合的方式。首先通过“蹲”“看着”“一声不吭”等动作表现了“我”的默默期盼;然后通过心理独白的方式写出了“我”为自己睡过头而自责的心情,以及洗完衣服以后就拉妈妈走的决心。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这个片段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为什么不直接写心情,而是写“那个星朝天”的光线和声音?)

参考答案:这个片段表现了“我”极度失落、委屈的心情。写外在的光线和声音,可以更好地表达作者内心难以名状的感受:时间过去那么久了,作者依然能记得当时的具体情景,光线的变化、黄昏的到来、搓衣服的声音,这些都留存在作者的脑海中,可见当时作者内心受到了极大触动。

3.《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参考答案:在表达情感时,两位作者都运用了内心独白的方式,把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写出了自己的心声。不同在于,《匆匆》一文,作者把抽象的时间通过具体现象来表现,最终把一个个鲜明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随着自己的不断追问,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那个星期天》一文,作者侧重于在叙事中抒发情感,把自己的心理变化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让读者在事件的进程之中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波动。

10古诗三首

一、走近作者

李贺(790—816) 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其诗作想象极为丰富,他也因此有“诗鬼”的美誉。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

于谦(1398—1457) 字廷益,浙江钱塘(治今杭州)人。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因遭诬陷下狱而死,后平反,谥号忠肃。他的诗歌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有《于忠肃集》。

郑燮(1693—1765) 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擅写兰竹,工书法。其诗词多描写民间疾苦。有《板桥全集》。

二、文本解读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描绘了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有一弯像金钩的新月当空挂着。这两句创设了一种悲凉、肃杀的场面,为后两句的抒情做铺垫。

2.“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这两句借马来抒情,表达了诗人想要报效国家、施展抱负的迫切心情。 3.哪些词语写出了石灰经受了诸多磨难?石灰又有着怎样的态度呢?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写出石灰经受了诸多磨难。“若等闲”写出了石灰从容自若的乐观态度。

4.想一想,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石灰吗?

诗人笔下的石灰不仅仅是自然界的物质,还是一种人格的象征。诗人借石灰来赞美那种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忠诚卓绝的意志和节操。

5.想一想,“咬定青山不放松”这句诗中的“咬”能不能换成“抓”?为什么?

不能。“咬”比“抓”更为有力,这里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6.《竹石》这首诗的语言有怎样的特点?

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偏向口语化,比如“任尔东西南北风”一句完全是脱口而出,不加雕琢。虽浅显易懂,但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三、诗词大意

马诗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金钩似的新月,高悬夜空。什么时候将要戴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在秋高气爽的战场上驰骋,建功立业呢?

石灰吟

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的石灰,把烈火焚烧看作很平常的事情。纵然粉骨碎身也全不惧怕,只要能将高尚的节操留在人间。

竹石

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破裂的山岩之中。遭受无数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

四、难点研究

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马诗》中,诗人抒发了想要报效国家、施展抱负的渴望。《石灰吟》中,诗人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不论遭受多大挫折,即使粉骨碎身,也要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竹石》一诗表现出诗人正直倔强的性格和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这三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表面上写物,实际上是在赞颂某种精神或品质,表达了诗人做人的志向和固守的节操。

五、结构图解

六、主题归纳

主题:《马诗》中,诗人以丰富的想象,通过咏马寄托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含蓄表达出自己想要报效国家、施展抱负的渴望。

《石灰吟》中,诗人通过对石灰不畏“千锤万凿”和“烈火焚烧”,即使“粉

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的描写,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借赞美竹石的坚定、顽强,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精神强者的形象,抒发了做人要有骨气、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志向。

感悟:古诗是凝固的旋律,是智慧的乐章,它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场景,言有尽而意深远,虽只有寥寥几行字,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瘦弱的身躯,他们凭借着一身浩然正气,为祖国、为人民、为心中的“道”,坚守着,努力着……

七、教材习题答案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竹石》。

点拨:三首古诗节奏鲜明,音律和谐,朗读时要注意抓住诗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并注意体会其中所隐含的诗人的志向。背诵可以在理解诗意和熟读的基础上进行。默写《竹石》时,注意正确书写“磨”“劲”“尔”等字。

2.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参考答案:什么时候将要戴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在秋高气爽的战场上驰骋,建功立业呢?纵然粉骨碎身也全不惧怕,只要能将高尚的节操留在人间。遭受无数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

3.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参考答案:《马诗》中,诗人抒发了想要报效国家、施展抱负的渴望。《石灰吟》中,诗人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不论遭受多大挫折,即使粉骨碎身,也要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竹石》一诗表现出诗人正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