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的融资模式和风险分析 下载本文

(1)决策阶段风险

由于PPP项目资金需求量大,项目准备阶段政府和私营企业通常会对该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做出初步的评估,为后期风险管理打下基础。前期准备环节项目面临风险如下:

表6 决策风险 风险因素 PPP模式选用不恰当 风险表征 ? 选用PPP模式失误 ? PPP经验不足 ? 投资行为短期化 政治/公众强烈 反对或敌意 ? 公私合议降低公益性 ? 项目对当地生态、人文、交通、生活等问题产生不利的影响 项目决策冗长或延误 土地获取 土地价值 ? 决策过程冗长 ? 项目审批延误 ? 土地获取成本、时间超预期 ? 通货膨胀引起土地价值变化(短期) ? 经济发展引起土地价值变化(长期) 政府部门 政府部门 市场全面 公私双方 风险来源 私营企业 (2)招标阶段风险

PPP项目成立后,项目公司风险主要集中在招标阶段,即是否可以通过招标确定一个负责人、有能力的承包单位,并通过超标确定合理分配风险的合同。

表7 招标风险 风险因素 招标失败 竞标成本变动 风险表征 ? 项目对投资者吸引力弱 ? 私人部门缺乏提供公共服务意识 ? 项目招标费用负担增加 ? 私人部门竞标付出的额外成本 ? 招标文件内容错误 招标文件不完备 ? 权责变更范围不明确 ? 风险分摊不合理 ? 招投标程序有漏洞 招标竞争不充分 ? 项目信息不充分或不真实 ? 市场主体恶性竞争 评标体系不科学 ? 评标方法不当 ? 评标过程不规范 风险来源 项目公司 (私营企业) 项目公司 (公私双方) 项目公司 (公私双方) 项目公司 (公私双方) 项目公司 (公私双方) (3)融资阶段风险

融资阶段的目标是完成金融机构与政府、项目公司之间的各项协议。从金融机构角度看,这是对项目及其投资者进行全面评估和详细分析的过程,也是识别该项目各类风险并通过协议进行合理规避的重要过程。从项目公司角度,由于特许经营公司有着特殊的组织形式,存在着法人实体不明、担保物流于形式、债权虚置等风险。PPP项目建设周期长,对各种因素的识别受时间影响较大,如若在融资阶段评价失误,未通过协议规避风险,将对日后埋下风险隐患,具体风险因素见下表:

表8 融资阶段风险 风险因素 合同文件 风险表征 ? 合同内容不完整 ? 合同履行不当或监控不当 ? 合同纠纷处理不当 特许获准 ? 项目合规性不足 ? 设计批准不及时(重要评价指标预测) ? 融资结构不合理 筹资困难 ? 融资成本变动 ? 还款能力不足(担保物形式化) 风险来源 项目公司 (私营企业) 项目公司 (政府部门) 项目公司 (公私双方)

(4)建设阶段风险

从建设到运营维护是PPP项目的成本大量投入到贷款逐步收回的阶段,也是出现还款风险的主要发生期。建设阶段需识别影响成本投入的各种风险因素。从项目角度来看,包括项目周期长而导致资金的流动性风险和导致项目成本超支的如利率增加、通货膨胀等市场风险;对项目公司而言,主要考虑私营企业技术等引起成本超支和工程延期、资金使用不当等引起的不能按时还款的信用风险。

表9 建设阶段风险 风险因素 建设管理体制 风险表征 ? 质量风险(质量不达标) ? 进度风险(施工、生产调度不科学) ? 完工风险(工期拖延、预算资金不足) 设计准备 技术风险 供应与采购 ? 设计错误、资料遗漏 ? 设计方案变更 ? 采用新的技术标准; ? 技术不成熟 ? 劳动力供应不充足; ? 资源、能源及机器设备的供应不及时 私营企业 私营企业 私营企业 私营企业 风险来源 风险因素 风险表征 ? 设备采购体制和模式不合理 风险来源 天气条件 地质条件风险 ? 极端气候天气 ? 不利的工程地质条件 ? 未预期的施工状况

(5)经营阶段风险

在运营维护阶段,各种市场因素将直接影响项目的盈利能力。从项目公司角度,主要由于前期论证不合理、管理不善、生产技术故障等原因,使得项目公司盈利能力不足。包括各项费用过高造成的项目成本过快增长以及由于经营管理低效率导致的营运收入小于预期收益两大方面。作为项目投资方或权益方,需要对私营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政府部门的政策变动等信用风险及违约风险引起注意。

表10 经营阶段风险 风险因素 运营收益变动 征用/公有化 残值风险 项目唯一性缺失 风险表征 ? 成本超支(各项费用增加、管理不规范) ? 收入不足(运行效率低、市场需求低) ? 政策变更 ? 合同变更(特许经营期违背) ? 设备、技术的过度使用 ? 政府批准同类特许项目成立 风险来源 私营企业 政府部门 私营企业 政府部门

(6)跨生命周期各阶段风险

由于PPP项目涉及主体多,持续时间长,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快等综合因素,导致一些风险持续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在各个阶段均需对以下风险进行防范:

表11 跨生命周期各阶段风险 风险因素 政治风险 风险事件 风险来源 政府部门 6. 地方政府干预,项目没收、征用、国有化 7. 政局不稳定,政府内部矛盾 8. 政局腐败(体制不透明、监管体制不完善) 9. 政策条例变更 10. 法律和监管体系不完善 11. 法律适用、法律执行的公平性及执法力度 12. 政府部门信用缺失 13. 私营部门信用缺失 法律风险 政府部门 市场 项目主体 信用风险 风险因素 风险事件 风险来源 14. 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 市场风险 15. 市场需求变化(数量、价格、技术落后) 16. 竞争(新竞争者、替代品) 17. 原材料(数量、质量、实用性) 18. 利率变化 19. 汇率变化 20. 重大经济事件(金融危机) 21. 财务风险(预算、资金运用) 22. 环境保护污染问题 23. 不可抗力风险(自然灾害) 市场 金融风险 市场 环境风险 市场 (三)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及风险发生后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价,目的是衡量风险的重要性并对不同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排序,为项目的风险分担决策提供依据。同时项目参与方可利用风险评估结果有针对性的进行风险管理工作。

风险评估的主要方法分为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包括专家打分法、决策树法、层次分析法,目的是了解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风险的风险程度、风险概率、可能造成的损失。定量分析法包括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总结评价法、蒙特卡洛模拟法和敏感性分析法等。主要通过对己经识别出来的风险进行数学分析,从而得出每个风险发生的概率并评价风险对于项目产生的影响,进而评估项目总体风险水平。

(四)风险分担

1. 项目风险分担原则

制定风险分配原则的基本思想,一是要使得风险分配结果有利于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使得风险发生时政府和社会资本双方损失加总最小,进而有利于项目双方的谈判。二是风险分配的结果要对双方具有较强约束力,有利于形成利益共同体,避免违约风险的发生。

财政部2014年11月出台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中明确提出了PPP项目风险分配的基本框架,即按照风险分配优化、风险收益对等和风险可控等原则,综合考虑政府风险管理能力、项目回报机制和市场风险管理能力